本报讯 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引爆观影热潮,并最终跻身中国影史票房前十,成为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新主流大片。11月13日,由人民网文娱部、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阿里影业联合主办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会上,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我和我的祖国》总出品人傅若清,《我和我的祖国》总策划张一白,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中国编剧协会副会长汪海林,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赵宁宇,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学院教授索亚斌,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詹庆生等共同探讨主旋律电影高质量发展路径,并根据新媒体大数据背景下的传播环境探讨当下新主流大片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为主旋律电影内容创作和宣传发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部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阿里影业、人民网等联合出品的电影,用7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光时刻,串起无数个平凡的“你我”心中那份爱国情。票房、上座率、观影人次、口碑,无论从哪个维度看,该片都是今年国庆档的大赢家。一部主旋律献礼片为何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影片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启发?在研讨会上,电影的总出品人、导演以及各位专家给出了答案。
与会嘉宾认为,影片以历史瞬间、全民记忆为挈领,将普通小人物的情感融汇到家国情怀中,并最终以此打动了观众。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下,影片将观众的爱国热情引导释放,将国庆氛围推向高潮。同时,影片打破了传统的宣发手段,通过采用互联网多媒体渠道并行宣发,以优质资源宣推和数据分析做支撑,做到了精准宣发。
▶ 研讨会嘉宾发言摘编:
唐维红:借着《我和我的祖国》的东风,各位专家、学者、业界人员共同探讨主旋律影片的高质量发展,并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发展。
傅若清:《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聚集了天时地利人和。7位导演把他们的真情融入到创作过程当中,创作出融合历史瞬间、全民记忆与家国情怀的影片。这次电影的宣发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一部献礼片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并行宣发,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最后做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张一白:影片融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的氛围,释放了国家70年的历史、70年的成就和70年国民所积累的感情,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李捷:《我和我的祖国》在内容上是高立意,切入点是小而巧妙,宣发上是精准的,教科书般的宣发,值得所有电影行业从业者从各个角度学习甚至分享。
饶曙光:越是命题作文,越是主题先行。主题呈现、表达一定要后行,甚至是隐藏得越深越好,让主题和倾向在情节发展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中国当下的文化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价值标准也在发生悄然改变,精英文化传播方式及其价值观念正在向大众文化传播方式及其价值观念转变。拼盘电影或者说集锦电影能够获得成功甚至创造奇迹,在于互联网背景下审美思维、审美方式的改变,现场感、在场感、存在感、共鸣感、主人公感、互动感一个也不能少。
汪海林:当前,我们国家的青年文化、通俗文化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影片中汇集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而记忆是文化最重要的纽带,这也是影片能够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重要因素
袁新文:主旋律影片必须往人性、往人的精神世界深处探寻,谁探寻得深、谁探寻得透,谁把握得得当、说得得体,谁就能成功,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正是做到了这一点。
喻国明:《我和我的祖国》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最成功的就是找到了横向价值的共振点以及公众情绪的共同点。
张颐武: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是关键的历史时刻,需要让国民心理得到升华、抚慰。因此,有国民心态才会有国民剧,有国民的剧才能产生国民的爆款。
赵宁宇: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七个非常高超水平的电影,尤其是对大时代中人性的洞察,影片从七个角度折射出真正的中国人的故事。
索亚斌:这部影片本身最大的特点,也是和以往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有所不同的是,它恰到好处地将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及个体叙事结合起来,将个人情绪和家国情怀结合起来,通过个体的经历映照出整个国家的经历。
詹庆生:影片加入了一个“我”,加入了小人物的微观视点。影片真正的突破性不在于给影片加入微观的视点,而在于它把这种视点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极致化。加入“我”以后,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鲜活了,每个小人物立起来以后,真正具备了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