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青年导演霍猛携影片《过昭关》,应邀赴德国参加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临行前一秒都不知道能否顺利出发”,霍猛向记者感慨,“幸好,在连着取消了三趟航班之后,终于有一班飞机如约起飞。”疫情对全球电影节展产生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在柏林国际电影节期间,霍猛观看了贾樟柯导演的新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和宋方导演的电影《平静》等影片,他期待疫情之后这些影片能够顺利在国内上映。目前刚刚回国的霍猛正在按规定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他在电话中提醒大家仍然要注意防护,不要对疫情防控掉以轻心,“对我来说,疫情对生活状态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原本就是在家看书、看电影、写剧本,偶尔出去吃饭,从柏林回来后要隔离两个星期,两周不出门对我来说还算可以接受。”
面对正在复苏的全国电影行业,霍猛对未来行业的升级发展充满信心,“疫情虽然对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但当疫情过去,一定会出现一批优质项目。”当前全国电影人都在埋头打磨剧本、构思故事,更有不少抗击疫情题材的电影正在紧锣密鼓的创作之中,“我也在写自己的新剧本”,霍猛透露自己的创作习惯是“一定要首先把剧本写到我满意之后,所有的细节都能够呈现我脑海中对自己的期待之后,我才会去考虑下一步。”
至于当前的抗疫故事是否为创作带来新的灵感,霍猛直言自己不会轻易拍摄与疫情有关的电影,“因为真实事件的触动已经够大了”,而如果有机会进行这样的尝试,霍猛表示需要呈现更多现实思考,“如果我们不站在反思的视角去创作、去看待的话,这样的题材创作可能不会有太大价值。”
在因疫情影响而放慢脚步的日子里,霍猛把塔可夫斯基、锡兰、安哲等他喜爱的导演的作品又重新翻看了一遍,“经典电影总是常看常新”,霍猛感慨着难得有这样的时光可以沉浸在优秀影片之中汲取养分、重新思考,“以往我们大家都在闷着头向前走,常常会忽视自己跟电影的关系,尤其是随着资本环境的加速助推,电影人的脚步太过匆忙,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逐渐消失。我觉得这次疫情对整个创作来讲,反而是一个机会。疫情为创作者按下了暂停键,让你周围的那些声音也都消失了,可以安安静静地回到与电影的对话与相处之中,回到电影比较本真的状态,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我认为这段时间能够催生一些好的项目。”
随着剧组有序复工,电影行业全面恢复生产指日可待,面对行业回暖,霍猛希望能涌现出更多新导演,“我希望行业里有越来越多具有艺术个性的新导演,大家关注不同的故事和题材,共同拓宽电影的题材和类型,促进电影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