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水里的刀子》之后,导演王学博的新片即将启动,与其他创作者抓紧居家时间打磨剧本的创作状态不同。王学博的新项目已经完全结束了剧本阶段,“一切都就绪了,就是在准备开机的当口,咔嚓,疫情来了”,这个“咔嚓”里带点喜感却又充斥着一种无奈。
疫情期间等待开机的日子里,王学博每天的日常被他描述为“看看电影、看看书,跟朋友聊聊天,把这一天度过去”,等待的每一天都是煎熬,王学博每天关注着疫情信息,等待着能够开工的时机,“新项目会在东北拍摄,目前还不能开始拍摄活动,还在等待时机。”
对疫情之后的行业回暖,王学博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任何时候,我永远都希望电影市场能够越来越好。”但同时,面对疫情之后的市场情况,王学博也保持理智,认为行业应该合理调配,“一部电影的市场表现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甚至可以说,电影票房有很大偶然性因素,电影人尤其是创作者应该理性看待。”
王学博认为电影创作是团队协作的过程,大家需要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作为导演王学博会关心电影市场变化,关注与电影相关的信息,但他最关心的还是电影本身、故事和创作本身,“作为导演,我最核心的关注点仍然在要拍的电影上。我考虑的是怎么拍得更好。我不会一直琢磨哪类电影或哪种IP更卖座,因为市场因素与宣发策略、档期选择、同档影片水准、甚至包括演员的人气涨跌等都息息相关。影响一部电影市场表现的因素太综合了,想要出一个高票房的电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正向因素。所以,一直去琢磨那个东西意义不大。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把电影拍好。”
面对近年的电影市场发展,王学博充满信心和斗志,“我认为电影市场确实是越来越好了,不仅是新导演,其实每个电影人都在行业内获得了更多机会和更多发挥空间。”
在这次疫情中,王学博看到了抗疫中的平凡英雄、最美逆行者,“这些都是有光芒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能够感动每个人。我是很愿意看到一些表现中国人优秀品质的影片,无论是从日常事件还是人物中去提取,我都认为这样的故事是很有感染力的。”但同时,王学博更强调,在讲述这样的故事、描绘这样的人物的过程中,创作者更要找准方式,要以电影化的手法讲好故事、赋予这类影片更高的艺术价值。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唯有耐心等待,“大家都盼望着疫情之后全行业的快速回暖。”王学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