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疫情之下影视行业如何突围研讨会”日前于线上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探求电影行业复工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寻找应对措施;电影行业如何化“危”为“机”,实现长期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并对促进电影行业有序复工和长期发展的相关政策设计建言献策。
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首都华融影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永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军,《中国电影市场》杂志社社长、主编许波,博纳影业副总裁兼发行公司总经理陈庆奕,新影联院线总经理贺文进,北京华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华,博灵克传媒董事长任保海,天工异彩影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松,浙江红点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丁善军,无限自在文化传媒副总经理周维,以及国家电影智库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刘正山,国家电影智库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慕玲等参加了研讨,研讨会由刘正山主持。
侯光明在发言中表示,目前疫情防疫工作进入新阶段,电影行业面临的冲击较大,期待专家畅所欲言,针对复工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坚定信心、明确方向。与会专家围绕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电影行业现状、未来格局和发展机遇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许波认为,“新冠”对于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是持续性的,将对产业格局、领头企业重新洗牌,同时也为电影企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提供了机遇。针对于中国电影新发展,赵军提出要遵循积极有序的总方针,以非平衡发展为战略指导,各地加强与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关于复工策略的研究,促进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陈庆奕表示,不可预测的市场复出周期可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并对行业进行优胜劣汰,国家的政策放宽和疏困措施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邓永红认为标准化的措施和引导将满足观众的差异化需求,影院与书店等其他行业的跨界营销都值得思考。在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恢复期,上游供给端可能无法及时提供丰富的产品,贺文进由此建议行业明确线上线下的窗口期标准,提供更多务实性支持,赋予行业协会更多权利和义务,发挥协会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供需平衡。
陈华则从医疗、科普等角度提出了影视行业发展的可能路径,他建议要充分发挥智库机构和行业协会专业化的特点来获得帮助。在疫情影响的观众需求及消费习惯等方面,任保海提出从创作端将观众对于电影的需求转为刚性需求的思路,统筹考虑艺人和内容、电影与短视频等其他内容平台的关系,以增添中国电影行业的竞争力。除电影内容生产之外,常松认为人才是行业的基础,希望高校开设网络公开课,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丁善军结合专业教育和内容制作两方面,说明创作人才和电影文学性的重要,并建议政府能够开启审批绿色通道,引导内容创作。在发行端思考,周维希望主管部门通过对于技术应用和营销策略的指导,促进企业与用户进行直接互动和交流。慕玲则从宏观层面分享了对今后影视行业的发展看法:如何在空间布局上加强海外传播,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溢出效益”;如何处理好院线电影与网络电影的关系,加快二者融合发展与良性互动。
刘正山在总结发言中提出,电影行业复工和恢复发展需要临时性大力度的体系化济困措施,同时兼顾电影行业长远发展,从制度层面加快行业改革的步伐,将电影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体系化的产业促进政策,从全产业链考量加大税收优惠政策设计,合理有序放宽融资渠道,加快电影法治建设步伐,营造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生态。
(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