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1日,哈维·韦恩斯坦因性侵被判23年监禁,67岁疾病缠身的他大概率会老死狱中。作恶者伏法令人欣喜,但听到有人称米拉麦克斯为“强奸犯创立的公司”有些难过,毕竟米拉麦克斯是美国独立制片史上最高光的一笔,多少独立导演、多少艺术影片迷都受惠于它,而他将小众的艺术电影折腾出圈的经验很多已经成为如今艺术影片界的标准操作。特作小文,怀念那个人才辈出、惊喜不断的20世纪90年代。
1979年韦恩斯坦兄弟创立米拉麦克斯,Miramax这个名字源于他们父母的名字:Miriam 和 Max,哥哥哈维负责电影的投资、制作;弟弟负责财政、行政。公司成立不久,米拉麦克斯就确定了从大发行公司手中切出一小片蛋糕的策略——发掘全球有“钱景”的独立电影转卖给迪士尼公司发行。直到公司做大做强,米拉麦克斯依然坚持这一策略,美国之外的很多艺术电影、艺术导演都是经由米拉麦克斯绍介,进入更多美国观众、世界观众的视野,比如《少林足球》、《英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橄榄树下的情人》、《美丽人生》、《幽灵公主》……比如王家卫、宫崎骏、周星驰、阿莫多瓦、张艺谋、基耶斯诺夫斯基、阿莫多瓦、彼得·格林纳威、丹尼·保尔……
1988年他们从戛纳低价拿到的比利·奥古斯特的《征服者佩尔》,把影片预告片剪得就像一部类型片:有幽灵船、有赤裸的少女,虽然形同“诈骗”,但确实把这部艺术片卖出了一个天花板价。同一年,韦恩斯坦兄弟以40万美元买下埃洛尔·莫里斯的《细蓝线》,然后不把它当纪录片卖,而是作为“非虚构剧情片”来卖,宣发重点放在“司法公正和主持正义的新闻媒体的失败”。《细蓝线》最终票房120万美元,对一部纪录片来说,这个票房在当年已经好得出奇了。业内逐渐相信米拉麦克斯真的能“把艺术片从小镇边缘的小电影院里解放出来,让它们走向更广大、更主流的观众”。
韦恩斯坦兄弟生长于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Flushing),那里是亚裔移民特别是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等地的移民聚居地,东亚风味浓厚,所以哈维对亚洲电影并不陌生,米拉麦克斯将许多亚洲导演绍介到北美,张艺谋的《英雄》全球票房1.7亿美元,至今依然是业界传奇,米拉麦克斯的强力发行功不可没。米拉麦克斯的选片策略是——虽是艺术电影,但绝不能给予观众艰深、晦涩、无聊的印象,而是能够引发一般观众兴趣的高审美影片。如果拿到的不是这样的电影,但就把它包装成这样的电影。
两兄弟当然不满足做内容分销商,他们还要做内容制造商,进军独立制片业,哈维在各个独立电影展上搜罗种子选手,培养自己的金童,最开始他相中了凭《性,谎言,录像带》声名鹊起的史蒂文·索德伯格,但不久哈维就发现索德伯格对于米拉麦克斯来说还是过于小众了,然后哈维认识了刚从编剧转导演的昆汀·塔伦蒂诺,两人相见恨晚,昆汀电影后现代的叙事、性与暴力的爆点、怪异却颇具吸引力的语言模式,都让哈维看到了艺术电影中隐藏的市场爆点,能包揽艺术观众与一般观众的昆汀正是哈维寻寻觅觅的“厂牌金童”。
1994年《低俗小说》为米拉麦克斯赢得一场全胜,不仅力撑搏基耶斯诺夫斯基捧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而且北美票房过亿,成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独立影片,加上海外票房过亿,米拉麦克斯就此成为独立制片界的“大拿”。米拉麦克斯的制片策略跟它的选片策略近似——搜索、培育既具有艺术审美又兼具市场爆点的导演的个性作品。业内早就诟病哈维斯坦兄弟的为人,哥哥好色,弟弟狂暴,但论起选片、制片的眼光,米拉麦克斯绝对是剑走偏锋的高人,甚至比它的母公司迪士尼更绝,哈维曾相中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三部曲,被迪士尼否了,让时代华纳旗下的新线捡走了10亿美元北美票房。迈克尔·摩尔的纪录片《华氏911》也差点被迪士尼否了,过亿票房差点就飞走了。
米拉麦克斯发行、制片的艺术影片之所以能取得票房佳绩,一当然是因为哈维慧眼识珠,影片本身艺术质量过硬,二则是因为米拉麦克斯特有的“Crossover”发行模式。之前商业票房大片与艺术影片的宣发模式泾渭分明,票房炸弹映前采取地毯式轰炸宣发,上映规模也是第一周在北美大多数首轮影院全面铺开,票房收益三周见分晓。而艺术电影宣发采取细水长流浸润式,上映规模较小,采用长线放映积少成多。而米拉麦克斯将这两种模式叠搭综合,前期先在电影节斩获奖项,在文化高地如纽约知识分子社区、高校等地展映创造话题、引领风尚,正式上映时规模比票房大片稍小,但也远远高于一般艺术影片,力图让艺术影片出圈企及普通人群,比如《低俗小说》开画时就是1100家影院同时上映,可谓气势恢弘。
另外,米拉麦克斯一直注重宣传战,与其他几大制片厂对奥斯卡不咸不淡的态度完全不同,哈维对奥斯卡奖项十分热衷,他认为对于非资深艺术电影观众来说,奥斯卡的盖章宛如影片的“金字硬广”,能把奥斯卡奖项或提名印在他家影片的海报上最少能兑现几千万美元票房。从90年代开始,哈维就大打奥斯卡公关战,他的公关方式,除了寄送电影DVD给评委这种惯有手段之外,还有送礼物、电话轰炸、举办内部放映招待会等。如果,当年遇见强劲对手,他会一面雇佣专业“水军”抹黑对手,还会买断多个娱乐媒体专栏密集报道为自己的影片造势。为了多获得一个“小金人”,他会让戏份较多的演员放弃“影帝”“影后”,退而争夺最佳配角,总之力保小金人在手才是王道。现在这些非常手段,似乎都变成业内通行做法了。
哈维最辉煌的奥斯卡战绩莫过于1999年第71届奥斯卡格温妮丝·帕尔特洛凭《莎翁情史》战胜《伊丽莎白女王》的凯特.布兰切特,在成为“小辣椒”之前格温妮丝的记忆点一直就是“奥斯卡水后”。至于2013年詹妮弗·劳伦斯凭《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夺后”,算是哈维在奥斯卡最后一点余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