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确实打乱了电影产业上下游的计划,但中国电影基本面长期向好不会因疫情改变。”在制片人夏卫国看来,未来很可能会有一批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生活与奋斗的影片。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下半年的多个重要档期,尽可能多弥补疫情期间带来的损失。
系统引导观众回到影院
谈及疫情结束之后的电影市场,夏卫国比较乐观。“下半年还有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等重要档期。现如今,电影人要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重要档期,尽可能多弥补疫情期间的损失。”
日前,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发行分公司发布发行通知,选择《中国合伙人》、《狼图腾》、《战狼2》、《流浪地球》与《何以为家》五部影片,以公益的形式免费给予影院放映,分账比例由43%:57%调整成为0%:100%,并建议影院以公益或低价的形式让利观众。
夏卫国表示,这正是中国电影人在为市场的逐渐恢复做出的努力,但同时他也认为,想要让观众逐渐打消顾虑重新走进影院,电影人还应该有系统的引导政策。“我们要研究哪类观众是最先愿意进到影院的。找到这批最活跃的观众后,要了解他们的观影习惯,了解他们最愿意看哪些电影。”他认为这样可以在市场恢复的前期有针对性地投放一些影片,让整个市场逐渐暖起来。
此外,他还提到在市场恢复初期,很多年度大片不太可能第一时间就上映。“很多大片大概率会选取下半年中的几个重要档期公映。这些重要档期既要节目丰富,也不能过于拥挤,”夏卫国告诉记者,如何合理安排这几个重要档期,是业内人士从现在就需要开始思考的问题。因为相对于往年,今年拥有合理的档期更加重要。
注重现实题材也要兼顾多样性
对于中国电影未来的创作,夏卫国认为,这次疫情中涌现的平凡英雄和感人事迹,极大丰富了电影人今后的创作。未来很可能会有一批讲述在大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生活与奋斗的影片,同时也要避免题材的“撞车”和同质化。
“未来一段时间内,描写小人物的现实题材影片可能会比较多,这不仅是市场上有需求,还因为此类影片相对制作成本较小。这场疫情,可能会改变一些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夏卫国看来,市场对于描写小人物的影片,对于现实题材的影片的需求肯定有,但这种需求不是单一的。他更希望看到一个多样化的中国电影市场。
夏卫国预测,在引导适当的情况下,下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很可能会迎来几波观影热潮。“虽然我们现在还有大量存量,但面对有可能的观影热潮,电影人还要筹划更多新的优秀作品,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观影享受。”
采访中,对于电影人、电影公司如何应对突发风险,夏卫国表示,制片人应该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内容的提供者,平台会有侧重,但也需要兼顾,才能够对冲风险。他还表示:“尽管遭遇疫情,但中国电影产业基本面向好的局面是不改变的。在电影院观影除了有更优质的体验外,还有年轻人热衷的社交属性,因此观众对于电影、对于在影院集体观影的需求未来是长期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