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停摆的全国电影院,在第一季度的市场损失,将因这场尚未结束的全球疫情,短时期难以弥补。这场疫情带来的市场危机,迫使我们对影院这种封闭空间的聚众型文化消费,及其电影的内容创作与传播,探寻切实的变革之路,化危为机。
疫前的市场困境
从2002年的全国票房8亿多元,到2019年全国票房持续增长突破600亿元,并在同年度产生单片票房接近50亿的《流浪地球》、《哪吒魔童降世》这两部国产佳片,在全球票房排名、国产片主导本土市场份额上,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空前成绩,这是中国电影人十多年来合力奋进的结果。
繁荣与困危并存,中国电影亟需改变的危境,去年已开始显现,这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民营化主导的市场特征导致,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是电影销售市场。中国院线市场是伴随着民营商业地产发展的起落、也是中国商业地产中的最普遍的功能产品,不管是自主投资,还是租赁使用,从去年开始,各种因素导致的消费实体市场份额的减缩,已让一些中小院线陷入经营困境,有的甚至关停。
二是电影生产力市场。中国电影导演、演员、编剧、摄影等核心创作者,以及宣发营销团队,都是以民营个体工作室或股份制公司形式参与到电影的创作与产销,他们既是创作者也是投资者。在电影行业协会缺乏生产力价值交易调控与制约能力等诸多因素下,电影主创与宣发的价格与成本随行就市、居高不下,推高了中国电影的整体制作与宣发成本,形成了两极分化。去年开始,不乏投资过亿、票房却收得数千万元而产生巨额亏损的知名案例。
三是电影投资市场。2018年开始,澎湃了十年之久的电影资本市场开始退潮。十多年来,海内外资本涌向中国电影的产业蓝海,推高了国产片的产销成本,拉高了电影新片产量。近年来,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国产新片平均每年可达六百部以上,平均每天都能看到两部新片,2019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为850部,最后真正能进入院线产生良好票房成绩与社会影响的,只有十分之一。资本的盈利本性,使得对赌利润业绩成为资本与电影人合作的主要方式,各行各业都在做电影,电影人却都在做对赌生意,这种现象引发的各种违法违规事件,去年仍有发生。
潜在内患,终将会引发痛亡。今年的突发疫情,电影高速发展被按下暂停键,不少影视制作公司走向生存绝境。这像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疾患多年的脓疮于外部划破一道口子,只是提前开始了影视产业早应完成的市场自我调节。面对中国电影产业这轮大浪淘沙,我们用理性待之,或许更能促进来日的健康发展。
疫后的智能经营与分众消费的变革
在数码技术与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下,电影院的变革早已开始。一是胶片放映被数字放映取代,电影放映的人工操作降至最低程度。二是猫眼、淘票票等网络售票的普遍应用,影院的人工售票窗口,已渐变成爆米花、饮料与电影后产品的柜台,电子取票机成为观众进影院的纸质票券的获取渠道。影院的人力成本在降低,传染病疫情,更迫使影院尽快进行服务智能化的革新:在售卖、检票、导引等与观众接触服务岗位,实现无人自动化服务;在保洁、消防等环节,实现智能机器人服务。
实现数字无人智能化服务,应是影院可以达成的目标,这需要去人力成本的决心,也需要影院空间多样化转型的智慧,影院售票前厅多演变成咖啡甜品店、游戏厅,更可向艺术小展厅、智能化书店等多功能转化。
疫情过后,视频网站如何促进中国电影市场产能?
有新的诞生,是因为有旧的消亡。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崛起,更替与弥补了已消亡的音像市场、正萎缩的卫星电视台在一部电影上的非院线收入。资本的非理性扩张,使得视频网站对院线大片收购一度偏离正常,三家视频机构同时参与到院线大片的投资、制片与发行领域,特别是网络售票,对中国院线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在院线大片上,视频网站始终以院线为先、相融共存,以会员制收费模式体现院线大片的视频收入价值。
电影《囧妈》放弃未来的院线市场,高价售卖给某视频网站,该网站采取免费放映,随后《肥龙过江》、《大赢家》两部新片也首发视频网站进行收费点播或免费放映。美国Netflix对院线电影观众的争夺战,在我国一触即发,这是疫情造成的客观现实加速了这一大势所趋的变革进程。品质大片的网络视频首发即成历史,但《囧妈》的网络免费放映是视频企业自我扩张的短期的特殊市场行为,不是行业的长远良性趋势。
我们应直面全国院线市场拐点的严峻现实,建立视频网站的统一市场。单片单次收费点播,或许才是中国电影视频市场主流模式。
这一模式,其实早已被全国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智能点映系统实践,有线电视网络的受众以居家的中老年观众为主。视频网站单片单次收费,与院线的一票一片对应,不同的是,全国院线只有2D与3D两种票价区分,但目前视频网站与有线电视网的单片点播是一片一价,不同的新片单片点播的定价不同。三家视频网站与全国广电系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应率先联手成立中国电影新片视频点播联盟,统一单片点播价格,也就有了类似院线票房统计的统一标准,迅速培养观众网络单片付费的观影习惯,共同做大做强中国电影的新产能,应对院线传统重资产因疫情产生的损耗等危机。
影院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与管理,视频网站单片收费点播,还将给观众观影的消费分级带来一种可能。在全球一体化的网络文化时代,观众观影的消费分级对中国电影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作用,值得重视。在互联网消费的数字时代,对一部电影的分众消费早已成为可能。
微信、支付宝以及银行卡都已实名制,数字信息时代的个体消费信息是透明的。院线售票若全部实现网络化终端,在观众实名制的消费前端入口,就可按观众年龄进行购买电影片目的分级。同样,建立统一标准的视频网络新片单片单次收费点播,更能有效进行观众的细分化消费。当然,不排除未成年人盗用父母等长辈账号进行网络消费的漏洞,但在大数据时代,电影分众消费是可控的。
在视频网络的电影传播产业中,用消费分众来建立中国电影新的文化战略,润物无声地养成观众正版消费习惯,将会激发中国电影的创作与生产活力。
疫中的精品主题创作的自觉
近年在资本推动下,中国电影产量巨大,积蓄了一批投资过亿的类型片与大量中小规模的文艺片,除了《夺冠》、《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原定今年春节档大片外,仍有《封神》三部曲系列等新片早已定档,尽管档期无法实现,但已完成拍摄的院线类型片、文艺片,足以支撑与完成未来三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性。
疫情之中,电影创作者们唯有积极完成正创作的新片后期,迅速调整新片创作计划,避免类型片的同题材创作带来的不必要的损耗,强化精品意识,守正创新,在全球疫情低谷,攀登电影艺术高峰。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这两大主题的电影创作与生产,已到关键时刻。正在进行的全球抗疫中,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中国人民的向心力,我们进一步看到不同文化宗教政治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衷共济。这必将提高我们的视野与认知,这必将洗涤我们的创作顽垢,在脱贫攻坚奔小康、建党百年的主题创作中,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阔处行。
择高处立,要把传递与颂扬崇高人文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作品至高立意,崇高与完美人格永远能激励观众共鸣的美学品格。
就平处坐,我们的电影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抒写身边人,抒写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同时代的优秀中共党员的银幕形象,现实主义始终是电影艺术的核心美学。
向阔处行,我们的电影要有更为宽阔的情感版图,作品传达的情感面越宽阔,就越能得到观众更广泛层面的共鸣与认同。言之无物、行之不远,特别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创作者的情感立场与表达方式与技巧尤为关键,这是一种创作自觉,更是一种艺术良心。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更是电影创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内容为王,只有赢得观众肯定的电影作品大量涌现,才能夯实中国电影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