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行业的一名老兵,尹力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的他,在今年两会期间,联合了多位委员提出了如何利用金融服务、电影专项资金来为行业纾困的提案。
在提出纾困方案的同时,尹力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过去几年中,一方面,很多青年电影人迅速成长、成熟,创作出一批关注现实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市场也培育了大量的电影观众,中国电影产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抗风险能力。”
困难面前电影人同舟共济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电影人猝不及防,在人们居家隔离的日子里,电影行业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难。尹力表示,春节档是国内第一大档期,多部国产年度大片准备在这个档期上映,但由于疫情影响,给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近年来,由于城市多厅影院大多建在城市商业中心、购物区内,暂停营业的这段时期,影院在资金方面同样面临很大压力。
在压力面前,尹力同样看到了电影人的同舟共济、共担风险。“我们也看到很多电影企业和员工一起共担风险,共渡难关。一些上游的主创人员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日复工。”在他看来,电影人正想尽办法,努力保护着电影产业的“基本盘”。
在疫情期间,网剧、电视剧等网络平台的内容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很好的作品。不过,尹力认为“电影终究要在大银幕上欣赏”。“电影院的现代化设备,不仅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很多观众在同一个影厅内同时观影所产生的互动,是任何小屏幕无法获得的。”正因如此,他希望加大对电影行业的金融服务,如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贷款、还款期等。此外,尹力还呼吁利用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影院、院线等中小电影企业能够有一定的政策补贴扶持,“让电影企业尽量避免出现关门倒闭的情况,尽量维护电影产业基本盘。”
是危机,也是反思创作的契机
作为一名资深导演,尹力始终认为,电影从诞生到现在,虽已经超过百年,期间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现在的巨幕、3D,但无论技术如何前进,电影始终是讲述好故事、塑造人物的艺术。“观众之所以被一部电影感动、震撼,是因为被其中的故事、人物所打动,被电影蕴含的精神、价值观所感染。”
尹力告诉记者,对于很多电影创作人员来说,在经历了疫情之后,也在反思自己的电影作品是否只有票房这一个标准。“在生命遇到挑战的时候,很多创作者的反思是直至内心的,而真诚的、美好的,表达人性光辉的作品,未来一定是中国电影的希望之光。”
尹力发现,如今很多导演的选材、创作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疫情给电影人带来了更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社会的思考。“我想,这也是电影人去思考如何创作更优秀的作品回馈社会,如何提供精神食粮的最好契机。”实际上,虽然有一些电影项目进度有延缓,但对于储备未来项目、开发打磨剧本等工作,电影人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江山代有才人出,要坚定信心
为眼下行业困境忧心忡忡的尹力,依旧对于电影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的信心主要来自观众和青年电影人才两方面。
尹力说,年轻的创作者在近几年也都成长起来了,《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少年的你》等等,一大批青年导演、编剧,已经越来越多把镜头转向对现实的关注和表达,对社会变化中人的精神价值观的表达。“他们创作的多元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都是中国电影的财富和希望。”同时,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也培育了一大批电影观众,电影已经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中的主流。尹力相信,疫情对于中国电影的影响只会是短暂的,“别忘了我们背后有一年近20亿的观影人次,有着中国电影一百多年来的优良传统和产业化十多年的宝贵发展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