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因疫情停业期间,多个院线和电影企业组织基金或发布公告,筹措资金为行业纾难解困,这也使院线和影院的并购整合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有观点认为,疫情带来的经营压力为国内放映端的并购整合提供了机会,行业领先企业能因此以较低价格拿下优质影城从而实现融合发展与效益最大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疫情作为突发情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影院行业的优胜劣汰,但还无法起到决定性或改变趋势的作用。
中国电影放映端自院线制改革以来,在政策引导和鼓励下,和票房相伴,出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银幕数跃居世界第一,在技术规格、数字化程度和互联网化等方面领先全球。但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细分不够等问题。对于正处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对放映端进行相应的整合和集中符合市场经济、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后疫情时代”,国内院线市场需要通过增资、参股、并购、跨地区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作出更大贡献。
疫情影响下的影院并购市场
“卖的便宜不一定买的人多,价格低也不等于值得买”
3月9日,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影院抗疫纾困基金”,投资设立上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暂定名),通过增资、参股、并购等形式为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影管公司注入运营及发展资金;3月19日,金逸影视发布公告,与锦翊投资共同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围绕影院为核心的上下游关联产业进行投资,募集总规模为8亿元,首期认缴2亿元;4月21日,万达电影发布定增方案,拟募资不超过43.5亿元用于在2020年至2022年新建影院162家;6月,万达电影宣布开放“特许经营加盟权”,与万达电影签约的影院将可以使用“万达影城”的品牌和万达的会员系统,同时万达电影将会向其输出包括BI系统(经营分析系统)在内的五大系统,向加盟影院输出“管理体系”。
此外,4月中旬至5月初,各大上市影视企业纷纷发布一季度财报,多份财报中都提到,受疫情影响,缺少充足现金流的影院经营压力加大,影院投资门槛进一步提高,不排除通过并购方式壮大影院规模。
行业头部企业的一系列操作引发议论,是“纾困”还是“抄底”,疫情能否帮助行业头部企业以较低价格拿下优质影城从而实现融合发展与效益最大化呢?
民生证券在报告中认为,此次疫情冲击下,抗风险能力较差、现金流紧张的众多中小影院经营进一步承压。在此背景下,院线行业并购整合进程有望提速,行业内现金流充裕的公司,通过并购整合,有望持续提高市占率,营收增速、毛利率和净利率等指标也均有望得到提升。天风证券建议重点关注院线龙头万达电影、横店影视底部区域的中长线布局价值,也建议同时关注中国电影、上海电影、金逸影视等。
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多位院线从业者和影院投资人表示,院线并购整合不能单纯从财务角度看,“不是拿钱买了就完事”,“疫情只是催化剂,会加速电影放映终端的并购整合,但也仅此而已,起不到决定性或者说改变趋势的作用。”
据介绍,收购影城或并购影投公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和评估,除了影城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竞争情况外,房租的金额和租期、相关场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卖品和广告业务情况、资产和股权情况、之前是否存在违规或透漏票房甚至是当地政府的未来发展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充分了解、反复评估。而且收购影院需要评估和法务等相关人士的帮助,在疫情期间受居家隔离政策影响,相关难度也会有所提高。
“2016年那一波为上市或转手卖了赚钱而买影院的资本热情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收购影城都是为了日后经营甚至盈利的,所以在收购时候都会反复斟酌。”一位影城投资人如是说。
另有院线人士告诉记者,疫情影响下确实有影院出售,标价相对之前也有所下降,但“卖得便宜不一定买的人多,价格低也不等于值得买”,疫情期间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大多数公司生存不易,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再去谈收购,“就算头部企业有财力也有意愿通过并购实现扩张,据我了解到的,眼下手里握有优质影城的也在咬牙坚持,目前出售的大多数是已经因为各种状况难以维持经营的影城。”
市场专家罗天文也表示,影城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坐标城市的发展前景、所在商业中心的位置、长期的房租、多个现代化放映厅、各种设备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决定了影城出售的市场底价,实际售卖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在市场底价的上浮区间内波动。“如果说现在影城,尤其是优质影城卖得便宜了,要看跟什么时候比,和前几年动辄十几倍的溢价相比那确实是便宜了,但更确切地说是合理了,就算在疫情期间,影院投资也是供大于求,期望一个平日经营正常甚至盈利的影城,为了回笼资金而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贱卖资产并不现实。”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