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6版)
◎ 不断拓宽海外发行渠道
一部电影想在市场中获得认可,内容固然重要,但拥有一个优秀的发行团队来助力同样重要,而在复杂海外市场就更是如此。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就表示,中国电影要真正“走出去”,还应当继续拓展渠道、发挥优势。如借助中国在海外的各种机构进行推广;依托于已经建立起的中国电影文化和美学的资源进行推广;培养和利用国际销售代理商;完善推广渠道等。尽管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还有漫漫长路,但仍然可以大有作为。
此外,他还建议进行国际化人才储备,逐步形成熟悉海外财务、金融、法律的专业人才团队,充分了解海外市场的程序规定,使中国电影在投融资过程中与海外公司无缝对接,从而真正完成中国电影海外战略布局。还要建立稳定有序的投融资环境,逐渐完善版权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制度、保障体制,并形成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度,逐步规范中国电影海外投融资相关规定等。
成功在海外发行了《流浪地球》等多部国产影片的华人影业也一直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在海外进行战略布局。近年来,他们首先在北美、澳新和东南亚等地搭建的了发行区域。
此后,他们会扩大铺设欧洲部分国家的主流院线渠道,并会重点在“一带一路”国家、非洲、南美等地区进行中国电影的放映,培养当地本土观众对中国电影的兴趣和观影习惯。据介绍,在这些地区华人影业不是以产生高票房为首要目标,而是先进行中国电影基本渠道的铺设,培养他们观看中国电影的习惯,让国产影片的价值观、文化跟这些国家的本土文化产生互动除了主流商业院线渠道的拓展。
《流浪地球》在海外和国内做同步放映,针对的影院是华人社群地区,这种发行渠道一般选择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影片。相比之下,艺术电影的海外发行要靠电影节来推动,由于靠影评、电影节、奖项来支撑,因此更注重导演的品牌,一部电影在全球的首映就变得非常重要。例如,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纳首映后,它的影响力比《路边野餐》扩大了很多。不过,目前只有少数作者能拥有比较大的海外票房,因此发行团队要通过海外发行,建立作者品牌,让国际市场关注有才华的作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院线已经不是海外发行的唯一渠道,如何开拓海外的网络渠道变得同样重要。
无论是合拍片,还是原汁原味的本土制造,近年来,经过一批又一批中国电影人的不断努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中国电影人辛勤奋斗。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表示,要注重做好中国优势文化符号的电影化梳理与表达,要注重形式与风格的国际化探索,要注重商业渠道和艺术渠道等的多方合力。对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目标,应该是注重中国电影在海外进行中华文化传播,着力于如何扩大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而不是急功近利地、一味地去要求中国电影在海外获得多少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