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这是影院复工的第一天。
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第一时间到博纳影院检查防疫工作,看到为了春节档准备的红灯笼还挂在影院,他感慨万千。
疫情暴发之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人间冷暖,生离死别。“电影人应该把这种情感的碰撞艺术化地展现在银幕上,当很多年以后,大家回望2020年,会更加感怀。”于冬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记录时代,是电影的责任。就在武汉“解封”的第一天,博纳派出工作团队深入抗疫一线,为电影《中国医生》进行前期采访。《中国医生》将会是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抗疫的影片,将追求每一个细节的极致真实。这部影片将与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冰雪长津湖》、聚焦地下党的谍战片《无名》一起,作为博纳向建党百年的献礼作品于2021年推出。
近年来,博纳先后推出了《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等新主流大片,六部影片累计票房突破了100亿。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英雄形象、抒发英雄情怀、浓墨重彩地抒写国家历史,在于冬看来,这都是新主流大片的创作方向。与此同时,还要融入现代电影的创作理念、科技力量,把叙事语境和年轻人的审美趣味相结合。
近几天,《八佰》的热映让于冬看到了行业加速恢复的态势,他预测今年的国庆档将会出现一轮观影热潮。“只要电影人在,就会有好电影,只要有好电影,观众就会回来。投资、人才、观众,一个都不会离场。”于冬说。
◎ 看到了从业者的忍耐与坚持,国庆档会迎来观影高潮
《中国电影报》:今年以来,电影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博纳影业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于冬:疫情带来的影响突如其来,对电影行业的冲击、影响巨大。春节档七部大片撤档,到7月20日有序复工,整整六个月的时间。7月20日我到博纳的电影院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看到电影院的红灯笼还在,很多春节档的广告还在,确实感慨万千。我能理解每一位电影院从业人员的不安、焦虑和无奈。很多影院为春节档精心准备了货品,爆米花、饮品都过期了,只能倒掉。
当听到影院复工的通知下发后,很多影院的同行都热泪盈眶,大家满怀“终于等到这一天”的心情。为了节约成本,影院基本不外请保洁,店总带着大家一起擦拭座椅,打扫卫生间。
我们看到了电影行业的艰难,看到了从业者的忍耐与坚持。
《中国电影报》:电影行业复工以来,市场持续向好,您对今年接下来的电影市场,尤其是国庆档期有着怎样的预判?市场在国庆档是否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回暖?
于冬:复工一个月过去了,电影恢复的速度高于预期,尤其是《八佰》的上映,带动了影院加速复工,很多影院在上座率限制的情况下,不断提升票房和人次,确实比预期要好。
我预测在国庆档之前,影院的人次、上座率限制应该取消了,国庆档也会出现一个小高潮。像《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夺冠》、《姜子牙》等很多影片逐渐开始定档,虽然可能会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一定会迎来观影高潮。
◎ 《中国医生》要追求极致的真实感
《中国电影报》:疫情出现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用生命的代价守护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电影承担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责任,《中国医生》刚好契合了这一点。博纳是怎样筹备和策划这部影片的?
于冬:电影工作者与广大观众同步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影响,很多新闻都报道了在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拍摄这类题材的影片,是电影工作者的责任。这么多发生在眼前的故事,这么多真实的场景,我们有责任用电影的艺术形式,把抗疫英雄的故事搬上大银幕。
博纳影业主动请缨,要求拍摄这部电影,得到了电影主管部门的支持。我们很快确定了刘伟强导演率领的《中国机长》原班人马打造《中国医生》。
武汉“解封”的当天,博纳派出了工作小组和采访团队深入武汉一线,采访武汉各大医院,以及援鄂医疗队的医生,他们的故事、经历让我们无比感动。开始创作剧本的时候,我们满怀致敬,大家都处在感动、激动的状态。
我们在无锡的摄影棚搭建了医院的场景,比如重症监护室、隔离区,很多支援武汉的医疗物资供应商听说我们要拍摄这部电影,都免费提供了昂贵的医疗设备。这部电影要用极致的真实细节进行再现。摄制组还会在武汉取景,我们走进这座城市的时候,被每一位老百姓感动。采访他们的时候,每一位受访者都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武汉是一个超大人口的大都市,疫情来临的时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人间冷暖,生离死别,这种情感的碰撞,电影人应该艺术化地展现在银幕上,当很多年以后,大家回望2020年,会更加感怀,会对牺牲的人满怀敬意。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举国之力来抗击疫情。因此,《中国医生》会让每一个细节极其真实,这是我们追求的美学表达方式。
《中国电影报》:除了真实之外,《中国医生》与其他同题材作品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于冬:这是一部全景式的作品,从“封城”到“解封”,但防疫没有结束,故事也没有结尾,我们会记录这个春天,写很多医生的故事。这一定是一部让人感动落泪的电影。这部电影为了让大家铭记2020年的春天,给每一个中国人留下这些记忆。这是电影的责任,记录时代,记录每一个重要瞬间。
我们采访钟南山院士的时候,他对这部电影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描写医生的电影,拍得最好的还是《人到中年》,很多国外的医生朋友都看哭了。如果《中国医生》能够感动到国外的同行,能够让国外观众产生共鸣,就很了不起。他建议我们采访一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一线工作者,他们是大多数。
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感受到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牺牲、奉献的精神。就像一场战役一样,他们都是战士。尤其是一些很优秀、很年轻的医生去世了,我们都会为他们扼腕惋惜,向他们致敬。
《中国电影报》:《中国医生》的制作规模将是怎样的?
于冬:《中国医生》人物众多,事件众多,所有的场景都会恢复。我们也会拍下雨、下雪的城市,这个城市在春节时没有人,江面上没有船,突然凝固了一样,但是医院里人满为患。这些场景的再现,必须要花很多心思去做。刘伟强导演很有创作的冲动,每天都在设计每一个场景和画面,因此这一定是一部超大制作的作品。
◎ “后疫情时代”,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中国电影报》:大家对《紧急救援》的期待值非常高,这部影片的推出计划是怎样的?
于冬:春节档博纳参与投资的《紧急救援》,表现的是救援精神,和当下比较应景,都是“牺牲小家为大家”的一种表达。尤其是在疫情之后,观众更渴望看到真实的英雄。
“后疫情时代”,观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需要到电影院疗伤。电影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温暖人心、慰藉心灵,这时候需要电影的艺术家、电影公司的企业家克服重重困难,创作高质量的影片,来恢复电影创作源头的生产,让更多好电影进入市场,行业也就有了源头活水。
因为经营压力,疫情导致了电影院的“关店潮”,如果片源跟不上,还会加剧这种趋势。国外的疫情非常严重,好莱坞电影都没有生产,明年下半年会面临进口影片的断档。这个时候,电影创作的压力很大,倒逼制片公司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尤其是“热钱不再”的情况下,需要有效调配资金,靠内生增长和国内大循环把电影拍好。
我们其实不需要1000部电影的年产量,可以把尾部电影的资金集合起来,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可以多家公司一起投资,多位导演联合创作,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作质量,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很多影片选择在线上播放,是暂时的,是无奈之举。但是如果院线以外的线上平台,能够提高收购价格,提高分账比例,逐渐成熟分账模式,会有助于一些院线电影的复产工作。
◎ 电影人在,好电影就会在
《中国电影报》:您如何预判“后疫情时代”电影产业的恢复和再崛起的态势?
于冬:电影行业从2002年的9亿票房,到2019年的642.66亿的票房,这是了不起的成绩。今年我们可能退回到200亿票房量级,也就是2014年的水准。
中国电影产业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夯实了行业基础,积累了行业发展的动力。我们有一大批新导演的崛起,比如管虎、宁浩、徐峥、路阳、郭帆、韩寒等等,加上创作一线的主力导演,比如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还有徐克、刘伟强、林超贤、陈可辛等香港导演,相信只要有这一批电影人在,就会有好电影,观众也会回来。
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但我们要回到600亿票房的量级,也需要经历一场艰苦的努力,尤其是企业家们,无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要发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帮企业家,这体现了中国经济的韧劲儿。
博纳影业电影院受到影响,疫情期间博纳和很多业主方积极谈减租、降租,很多业主方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体现了行业自救之外,关联行业也在互相帮助,帮助我们休养生息,尽快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提到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 新主流电影要实现价值突破和美学突破
《中国电影报》:《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等影片将新主流大片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博纳是否会继续坚持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思路?
于冬: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英雄形象,抒发英雄情怀,浓墨重彩地抒写国家历史,这都是新主流大片的创作方向。同时要融入现代电影的创作理念、科技力量,提升电影的技术水准,更主要的是把叙事语境和年轻人审美趣味接受方式相结合。当下的年轻人阅片量很大,获取视频内容的方式很便捷,打通与这些年轻人的紧密联系很重要。
新主流电影要实现价值突破和美学突破。价值突破是家国情怀与价值观的方向,美学突破是极致的类型化。比如《湄公河行动》,在过去香港警匪片的优势基础上,融入了好莱坞特工片的元素,加入中国式孤胆英雄深入虎穴的家国理想,把这个类型推到极致。比如《红海行动》,把中国军事动作片的制作水准提升到较高的高度,好莱坞的《黑鹰坠落》是17年前拍的。《红海行动》可以说超越了17年前好莱坞的拍摄水准。再比如《中国机长》,我们在特效技术上已经超越了《萨利机长》,不论是特效的完成度,以及大银幕上的震撼效果,都实现了对《萨利机长》的超越。
博纳影业这几年对行业最大的贡献,是把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电影,变为主流商业大片的方式,成为近年来亮丽的风景线。《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三部电影累计50多亿的票房,加上“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又是近50亿的票房,合计已经超过100亿的票房。
◎ 《中国医生》《冰雪长津湖》《无名》三部影片献礼建党百年
《中国电影报》:明年是建党百年,博纳影业有哪些影片计划推出?
于冬:疫情期间,博纳影业并没有停下脚步,还在精心打磨剧本,储备项目,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方式,把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明年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博纳影业将推出描写抗疫英雄群像的《中国医生》,抗美援朝题材的军事战争片《冰雪长津湖》,还有正在筹备的描写地下党的谍战电影《无名》三部影片,为建党百年献上博纳影业的厚礼。这三部电影都是集中优势兵力创作,精心打磨的影片,相信这三部电影应该会对行业的复工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
《中国电影报》:目前,电影行业正处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电影从业者需要做出哪些积极的调整,以保障“投资、人才、观众”这三个“不离场”?
于冬:在资金方面要集中优势兵力,加大重点院线电影的投资力度,确保精品力作。企业家要发扬企业家精神,多与金融资本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不抽贷不断贷,也要更多争取产业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的纾困政策,给企业家争取时间休养生息。
同时要团结广大电影艺术家,电影是艺术创作,涵盖了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他们更需要被关怀和关注。只要有电影人在,就会有好电影,只要有好电影,观众就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