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几年,《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等主流电影以正确价值观的表达、创新的拍摄手法、商业化的包装运作,成为电影市场的焦点,“内容为王,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生存之道。
在这样的背景与语境下,日前,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编剧张冀等电影从业者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围绕“内容为王”讲好中国故事、主流电影商业化探索、新时期中国电影类型化趋势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亚宁表示,精品内容驱动的时代已经到来。至于什么是“精品内容”,亚宁认为在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观众给出的答案是有差异的。
“在前些年的电影市场中,大IP、大制作、大流量基本等于好内容,而过去三年的电影市场走势告诉我们,观众的观影内容偏好已悄然发生转变。纵观2017-2019年,在票房综合排名前20名的国产影片中,有15部影片是非传统意义上的IP加持作品,或是续集作品,占比高达75%,而它们累计的票房逼近400亿。”
在演员选择上,亚宁表示“以角色匹配度为第一准则”,近年来,流量效应正在慢慢退场,“演技至上”的评判标准逐渐理性回归观众市场。
张冀认为,仅仅追求娱乐性的电影已然跟不上这个时代了,中国的主流商业大片除了让观众获得强技术的视觉体验和情节观赏,更要让他们获得身份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一部好的商业主流电影,过程是上头的,结尾是走心的”,李宁说道。
如何用内容为王打造中国的主流大片?李宁的回答是“就是要做强类型”。“无论是创作端,还是投资端、宣发端,强类型片的思路应该贯穿主流电影商业化过程的始终。”他说。
在圆桌论坛环节,嘉宾围绕“什么题材适合做主流电影?”进行了探讨。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电影学博士刘藩组织嘉宾对什么题材适合做主流电影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嘉宾一致认为,好故事都能成为好题材,而好故事要有国家高度、民族象征意义、正能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事走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情绪,例如《八佰》就是真正的主流商业片,是国土保卫战,爱能感动观众,恨也能催化观众情绪。
同时,电影类型化是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也是电影拍摄方式和故事结构标准化的过程。类型化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电影的生产率,还能最大概率地保证院线电影商业片的品质。
在张冀看来,尊重电影类型的创作规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比如以女排故事为原型的《夺冠》,它首先是一部体育类型的电影,必须符合体育片的三幕结构,电影的第三幕一定是一场荡气回肠的、能够揭示主题和人物成长的精彩比赛,观众离座时最核心的感受应该是‘燃’。满足这些要求是体育片的第一步,这样才能谈下一步的深度主题挖掘,或与其它类型叙事的融合。”
除了类型片的循规律、本土化、破壁垒,张冀认为当下创作者最需要的是创新与突破。具体来说,除了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还要在难度上升级。“突破主要是指敢于挑战新的强类型,比如《流浪地球》的硬科幻类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奇幻动漫类型,《八佰》的史诗战争大片,《夺冠》的体育家国叙事,这些都是以往中国电影不太敢涉足的。”
《流浪地球》编剧龚格尔认为,做一部电影,首先还是要能够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体到主旋律的影片和表达核心价值观的影片,我们要寻求到身份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这三点一定要做到。
(李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