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坚守与开拓: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论坛在京举办。论坛切实关注时代背景下青年影人的成长历程、创作现状与未来发展。论坛邀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青年电影创作者,围绕“类型探索”与“艺术表达”两大议题,分享青年影人的创作经验、艺术特点与文化思考,在青春对谈、思想碰撞中展望中国电影的新征程。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委员路春艳在致辞中谈到,新时代中国电影涌现出众多优秀青年电影人才和青春银幕形象,中国电影对新锐力量的关注产生了青年影人与大学生之间的独特对话场域,将促进以青年影人为对象的学术研究。
主题沙龙第一单元围绕“类型探索”进行。青年导演、编剧董润年认为,“类型”是商业电影发展多年来与观众形成的契约和心理链接,通过相对稳定的模式和内在格式进行艺术表达,进而唤起观众情绪,其创作“命门”在于对观众的接收心理进行研究和规律总结。
在青年导演王冉看来,如今的类型趋向多元化,边界日渐模糊,单一类型中可能容纳了多种元素。青年导演、编剧李霄峰和青年演员李治廷对类型电影的发展态势表示看好,“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观众胃口又很大的时代。对于创作者来说是很好的事情。”
对此,董润年认为,目前电影市场类型分布不够均衡、类型不够多样,存在针对头部热门题材的跟风现象。电影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维度,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提升创造了更多可能。
主题沙龙第二单元聚焦于“艺术表达”议题。青年导演、编剧韩杰认为,艺术电影在内涵上具有作者性和探索性,外在上则使用了不同于类型片形式的新的结构方法。
对青年导演、编剧白雪而言,电影是与观众交流感受的途径和工具,导演、创作者在选择题材时已经有了较明确的倾向性。她习惯“用眼睛拍摄纪录片”,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真实的动人瞬间,并在电影中进行艺术化呈现。
日本青年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习惯根据创作内容选择与之相契合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科幻片、动作片的出发点都是现实生活,故而不会考虑题材的限制。在青年导演、编剧鹏飞看来,创作的核心在于对问题的呈现、对思想的传达和对观众的启发,艺术片、商业片、类型片并无分别,也不需要平衡。青年导演、编剧霍猛则认为,电影的丰富首先是关注视点的丰富,对不同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达成认同会让创作者、观众的眼光和情感世界更加宽阔。
青年创作者们在论坛中分享经历、碰撞观点,就中国电影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文化意义、价值体现与创作特色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新生代艺术创作者的视角展望中国电影的未来,展现出青年电影作者的新锐思想和青春风采。(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