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西部,从东至西分别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接壤,南濒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下辖有14个市100多个涉农县(市、区)、14359个行政村,全区年公益放映任务为17万2308场。
广西八桂同映电影院线(以下简称八桂院线)承担了11个市共10348个行政村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占全区放映总任务的72.07%,近年年均放映公益电影12万4176场。2016至2019年分别放映了12万5603场、12万5594场、12万6334场、13万8402场,均超额完成放映任务,四年间累计放映51万5933场,惠及当地观众约5900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八桂院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围绕中心、深化改革、守正创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宣传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放映形式“电影+”丰富多彩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八桂院线各放映队坚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扩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打造电影“十进”品牌,即公益电影进农村、进校园、进开发园区、进社区、进广场、进公园、进军营、进警营、进企业、进机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也呈现了公益电影放映助力脱贫攻坚、文化固边、文化赋能教育的重要职能。针对不同群体的基层人民需求,八桂院线开展了一系列“电影+”特色主题放映活动。
“电影+传统文化”:院线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发现,村民每年春节前对春联、福字等文化年货需求十分强烈。为扩大公益电影放映的影响力、传播力,增强现代影视和传统文化结合对群众的吸引力,院线每年选择一个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举办“文化三下乡”春节慰问放映兼送春联活动,把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对党和政府感谢的情感溢于言表,“文化三下乡”已成为广西一张闪亮的名片。
“电影+政策宣传片”:院线结合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各项放映活动前,放映交通安全进万村、乡村振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脱贫攻坚、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扫黄打非、水污染治理等专题短片,做好各项宣传工电影+专题党课。制作经典电影“菜单”,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场电影党课,把公益电影放映和主题党日活动、纪念建党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放映《血战湘江》、《红星照耀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港珠澳大桥》等影片,激发机关单位党员干部以饱满昂扬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展现新时代的担当精神。
“电影+科技”:根据各乡镇、村屯种植养殖特点和农民实际需求,加大科教影片放映场次的同时,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科教片,把实用的科学知识送到基层、送到群众家。“十三五”以来,先后为广大农村群众放映了一大批科教影片,切实让农民学到脱贫致富的真本领,发挥科教电影作为“银幕上的教科书”的功能。
“电影+校园”:从让学生有电影看、让学生看好电影、让学生看懂电影三个方面出发,探索优秀爱国主义电影与中小学影视教育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电影在树立正确意识形态方面的独特作用,做到了意识形态从青少年抓起,让青少年在光影世界中获取前行的正能量。
“电影+文化固边”:中越边境的宁明县爱店镇活跃着一支“爱民固边”放映队,他们38年如一日地坚守,与当地边防派出所、武警结成共建单位,通过走村串寨播放电影,与当地农村群众打成一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科技等知识,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业务水平
“十三五”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全区农村电影技术骨干队伍的技能培训,八桂院线积极主动配合组织好每年举办的全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和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会议。
2019年以来,电影划归党委宣传部门管理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对电影工作的管理,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分5期在南宁、玉林、钦州、桂林、百色市对全区1500多名农村电影管理人员和电影放映员进行全员轮训,对农村电影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开展政策法规学习培训。结合农村电影工作实际,解读有关电影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将坚持依法治国、坚定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贯穿到电影工作中。推动农村电影放映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切实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进行放映技术培训。委托八桂院线公司下属广西农村电影放映设备维修站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十三五”期间,八桂院线技术部培训放映员约2700人次,其中培训了农村电影青年技术骨干100多名,在全区700多支放映队伍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规范放映流程,保证放映质量,八桂院线出台了《数字电影流动放映操作规程(试行)》。放映员深入农村,及时了解、掌握农民群众的观影需求,为他们提供合季节、合农时、合民意、好理解的好影片,推动“选片下沉”、“按需订片”,让观众真正看到自己喜欢的优秀影片。同时院线要求订购上映一年左右的新片占到总量的三分之一,上映两三年的影片占三分之一,并强调一次订购不能超过3个月以上的放映场次。
集体培训和流程规范为农村电影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明确了公益电影放映发展方向,增强了公益电影放映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放映员业务技能,保障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任务顺利完成。
加强设备维护 保障放映质量
为了保障放映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影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更新维护,定期对放映设备中陈旧老化的设备进行更新。2016年至2019年间,共更新农村放映设备445套(台)。
在广西电影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八桂院线公司技术部于2013年成立了“广西农村电影放映设备维修站”,本着“小修不出院线,大修不出省(区),缩短维修周期”,在开展日常设备维护维修的基础上,机动灵活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据统计,维修站自成立以来,累计维修、保养设备约3500台次。维修站的建立,解决了原有设备维修需邮寄到省外厂商而产生的周期长、运费高等问题,确保全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良好运行。
每年定期开展放映设备维护保养巡检和督察,对违反设备保管、保养制度的放映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维修站还承担了全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各项业务培训及放映场次管理技术检查工作,在提升放映员放映技能、规范化放映等方面进行规范指导,促进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院线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管理条例》、《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农村电影放映工作责任制,坚决执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回执单制度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监督举报制度,确保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数据造假、虚报冒领现象。并结合全区农村电影放映管理工作实际,使用“智能手机+钉钉APP”作为互联网载体搭建“广西农村电影放映监督管理平台”进行监管,杜绝“请帮带”,确保放映质量达标。
做好民族语电影放映 促进民族团结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自治区内聚居着汉、壮、瑶、苗、侗、京、回等民族,汉语方言有粤语、西南官话(桂柳话)、客家语、平话、湘语、闽语六种,壮语方言有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有苗语、瑶语等。
为进一步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让少数民族群众“用母语”观影,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增加财政补助投入,将译制和放映统筹规划,确保少数民族语译制影片的供给量和放映量。
院线积极组织放映队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开展适合当地的民族语译制片公益放映活动,群众反响热烈,深受少数民族群众的喜爱。2016—2019年,全区累计译制各类影片339部,其中壮语故事片158部、科教片93部,苗语故事片30部、科教片15部,侗语故事片21部、科教片14部,保护性语种(三大语种八个方言:百色壮语、东兰壮语、靖西壮语、都安壮语、隆安壮语、崇左壮语、三江侗语、融水苗语)故事片8部。2017年至2019年全区放映民族语影片83140场次。
“十三五”期间,八桂院线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围绕重大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对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宣传,先后开展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多个主题公益电影展映。通过主题公益电影展映活动推动更多优秀影片进基层、进农村,切实发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扶贫、扶智、扶志的独特作用。
八桂院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让广大人民群众看足电影、看好电影,是摆在广大电影放映工作者面前艰巨而崇高的任务。
(邓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