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上,虽然最吸引观众目光的是一些大片,但大部分影片是中小成本制作。作为全国电影最大票仓的广东也不例外。近年广东省年产电影约80部,大多为中小成本影片。这当中不少影片并不成熟,但也有一些影片制作精良、真切动人,属于“小而美”的精品。本文将结合《天籁梦想》、《灵魂的救赎》、《过昭关》等广东出品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小成本影片,来谈谈此类影片如何才能做到“美”?
首先,故事不妨单纯,叙事要完整集中。
由于资金限制,中小成本影片往往没有条件拍摄宏大壮观的场面,也无力邀请当红明星主演,因此不能以大场面、大明星来吸引观众和掩饰缺陷。这就对影片的故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这并不是说此类影片的故事一定要曲折复杂或要使用特殊的叙事技巧。相反,中小成本影片的故事不妨单纯一些,但叙事上要做到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本文所涉的几部影片即是如此:《天籁梦想》讲述几个西藏盲童独自出门、到深圳参加电视选秀的故事。《过昭关》讲述独自住在农村的爷爷带着回来过暑假的孙子上路、到镇上去看自己的一个老朋友。《灵魂的救赎》讲述一个因地震失独的中年人同一个与自己儿子相貌相似的孩子之间的交往。故事单纯的好处是能够集中线索、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给观众留下清晰的印象。这一点看似简单,但恰恰是许多影片难以做到的。因为这要求创作者对影片主旨有清晰的认识,要勇于放弃那些哪怕是看起来很精彩的旁枝末节。许多不成功的影片正是因为无法做到这点,以致在太多芜杂信息的影响下失去了主旨,使自己变得面目模糊。
其次,人物行为不妨特别,动机、情感必须真实。
广东的中小成本影片大都不是强情节影片,情节吸引力并不强。几部优秀影片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还是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以《灵魂的救赎》为例,主人公何国典刚开始对小学生宋文西紧紧跟随,行为表现就像个人贩子。随着情节展开,人们虽然了解到他是因为一直放不下死去的儿子,但仍然会感觉其反应有些过度,直到最后人们发现他放不下儿子的根源不仅在于对儿子的思念,更在于对儿子的愧疚,这才对他有了真正的理解,与他产生了共情。又如《天籁梦想》,几个盲童仅仅靠着其中一人快要失明的一只眼睛带领就贸然离开家、自行出发去拉萨和深圳的行为,在普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孩子们站上舞台歌唱的梦想追求是真实可感的。当人们了解到孩子们不可思议的行为是源自他们对梦想的追求时,这些行为也就格外动人。
第三,内容不必复杂,内涵挖掘要深。
鲁迅曾说,创作“选材要严,挖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这对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同样适用。一个影片表达的内容不必太多,但对所表达的问题必须深入思考,发掘出深度,才能引发观众共情和思考。以《过昭关》为例,影片形态上是公路片,内容无非是爷孙俩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但影片并未简单地将这一次旅程表现为一次热闹浅薄的猎奇之旅,而是细致表现了爷孙俩与路上各种人物的交往细节:他们有的处于人生的低谷,有的对人性充满怀疑,有的处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有的坚守在人生的晚年。而无论面对谁,爷爷始终不曾失去他的善意与从容。他鼓励失意者、宽容怀疑者、安慰伤痛者,又看望相识者,他“关关难关关过”的唱腔显示出中国人传统的生命智慧,也将这次普通的旅程升华为了一次充满智慧的“生命之旅”。
《灵魂的救赎》则在以“失独”表达父子情的基础上反思了当代家庭中子女缺乏父母陪伴的问题。何国典在儿子在世时没有能好好陪伴他,甚至在最后一次见面时还打了他,这使他在儿子死后一直满怀内疚,无法释怀。缺乏陪伴的问题在宋文西父母身上同样存在,他们的忽视也导致了儿子与父母情感的疏离。对这种精神“失独”的表现正体现了影片对“失独”问题的深入思考。
《天籁梦想》影片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同情姿态猎奇式表现藏区盲童,而是深入展现了他们对梦想、友谊等的执着,显示了孩子们的性格魅力,其表达同样值得肯定。
最后,场面不必太大,艺术表现要精。
中小成本影片难以表现大场面,但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上的粗制滥造。本文提及的几部影片在艺术表现上都各具特色。《灵魂的救赎》演员表现出色,以饰演小人物见长的演员王迅和童星张峻毫分别饰演何国典和宋文西,前者鲜活,后者自然,将两个同在孤独中渴望父子情的角色表现得生动感人。《过昭关》的特点是在纪录片一般的真实中饱含诗意。无论是孙子对毛巾的嫌弃还是爷爷将孙子落下的牙齿扔上房顶,都是人们熟悉的生活细节。爷孙俩留在货车司机车上的一朵小花则温暖了司机的内心,让他绽开了笑颜。《天籁梦想》中几个藏族孩子的本色演出朴实自然,银幕上的西藏风光更是纯净壮观。
与大片相比,中小成本影片大都不具备商业上的优势。但创作者如能潜心创作,制作出故事单纯完整、人物情感真实、内涵发掘深入、艺术表现精良的精品,那么即使一时不能取得很高的票房,也仍然会获得业界及观众的认可。
(作者为广州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