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宜宾市首建“红色教育”主题乡镇影院在珙县上罗镇正式运营,有一位老电影人不辞辛苦乘车6个小时赶赴当地参加启动仪式,受邀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就是“红色教育上罗影院”投建方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朱声元。当他参观着标准化的影厅、坐在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维度主题空间”活动室时,由衷的感慨道:宜宾农村电影提质增效发展到如此地步,真是圆了我当初的梦想啊!
“我来自农村,对农民有情怀,就想为农民放电影!”说这话的人就是朱声元。
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少年时期第一次接触到露天电影就着迷;七十年代参军入伍,在13年军旅生涯中为战士为百姓放映多场电影;转业后进入原宜宾地区电影公司,先后担任副经理、经理;千禧年,整个电影行业走向低谷时,朱声元带领队伍深入农村开展“坝坝电影”;2008年,根据国家政策新组建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他担任公司两届董事长,把农村电影以崭新形式开展下去。
梦起:从电影爱好者到电影放映员
朱声元生长在原宜宾县白花镇,距宜宾市区五十多公里,年少时镇上有一个简陋的乡镇电影院,有时为了看电影,宁愿冒着大雨、踩着泥泞路去镇上。自那时起,朱声元便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感觉电影很稀奇,是最好的东西”。
1974年,朱声元参军入伍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次年被挑选为部队放映员。“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喜欢写美术字,部队领导就把我挑选去放映电影。记得当年唐山大地震后第二天晚上,我就为战士们连续放映了4部露天电影。”朱声元不仅在部队为战士们放电影,而且还经常到邻近的巴林右旗、巴林左旗草原为战士和牧民放电影,“每年去草原上放电影时,战士们坐一边,老百姓坐另一边”。部队打坑道施工时,就去坑道里为战友们放电影;部队搞野营拉练时,有时还要跟随到驻扎营地放映。
梦的实现:艰难坚守,为农民放电影
基于在部队从事电影放映经历,1987年,朱声元转业到原宜宾地区电影公司,一开始从事宣传、酒都影讯、编辑、影评等工作,获得电影行业“四川省优秀编辑”、“四川省优秀报刊”嘉奖;之后担任过2年科技副乡长为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1994年任电影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副经理;2000年任公司总经理。
1998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朱声元到省里参加电影工作会后决定把队伍带到农村去放映“坝坝电影”,而不是坐在城里等“上门客”。一方面是因为20世纪末整个电影行业受到市场经济冲击走向低谷,要想保住电影、保住电影人就不能坐以待毙;另一方面是因为朱声元一直都有一个为农民放电影的梦,正如他所说:“我们完全可以在城里放电影,不搞农村电影。但我出身农村,当过农民,栽过秧,打过谷子,对农民很有感情。我知道农民看电影太难太难了。”朱声元带领公司人员组成两拨流动电影队,分赴到各区县乡镇放映“坝坝电影”,艰难的坚守着农村流动电影放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方方面面都在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高。朱声元一直心系农村,情系农民,毅然决然地坚持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为当地农民放映了大量的科教片,直观形象地普及科技知识,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农民想得到知识很难,渠道不多,而电影是既生动形象又直观的形式”。就这样,朱声元实践着让电影成为农民获得知识的一条途径。
梦的绽放:不忘初心,农村电影常态化
按照上级要求组建农村电影院线精神,2007年底,朱声元受组织委托具体牵头筹建当地农村电影院线,经过组织、发动、筹资、报批、筹备等多个程序,于2008年正式组建成立了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农村公益电影终于制度化在宜宾落地生根,也让更多人参与到农村电影事业中。
朱声元作为映三江院线首任董事长,完成了宜宾全市各区县电影放映管理站的设立,组建起数字电影放映队100多支,各村都有放映点,农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电影提出的“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任务。这正是朱声元最希望看到的画面,他由衷地感慨道:“放映电影是文化工作,提高农民精神文化享受,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让农村电影发展得更好。”
当问到组建映三江院线面临各种困难甚至是阻力时,是什么支撑着他走下去?他说:“是因为以前经常送电影到农村,知晓农民群众对电影的渴望,是心中坚持要为农民放电影的信念。”
梦的延续:依然关注农村电影
从部队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一干就是40年的朱声元,退休后依然关心国家农村电影政策,随时关注全国各地农村电影动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群众对电影需求,经常与映三江院线团队交流探讨农村电影持续发展路子。他希望宜宾的农村电影继续主动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电影在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作用。
正所谓“人离开岗位,心还在电影行业”。这就是朱声元作为一位老电影人的农村电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