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电影学院与微博智库、北京中视雅韵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的“见微知中国:新媒体影像助建国家形象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与会专家结合新媒体影像的传播特点,就高质量影像内容生产、社交媒体的影像传播、国家形象构建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在致辞中结合“见微知中国”的主题,提纲挈领地阐释了“见”和“微”的重要含义,“见”是“以影像的方式”,“微”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新时代传播背景下,借助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对艺术影像的钻研探索,使外宣发挥更多的积极力量,吸引民众积极参与,助力国家形象的传播。
微博执行总编辑陈丽娜分享了多年社交媒体运营管理及外宣经验。她认为,首先要选择一个平民化的视角;其次要发挥社交媒体平台的加持作用,通过平台的集聚效应,将优质内容推荐给海内外数以亿计的民众;在宣传技巧上,要注重“润物细无声”,摒弃以往比较直接、生硬的方式。
北京中视雅韵文化传播中心总裁陈波亚介绍了纪录片《这里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以及与微博联合发起的“我拍中国节”大电影的素材众筹活动情况。
据介绍,“我拍中国节”推广过程中,新浪微博联合微博海外、政务、文化、美食、娱乐等多个垂类联动传播,面向德国、法国、韩国、中国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微博账号进行精准推送,短短几天就“引爆”海外收视。截至目前,该系列视频累计全球阅读量超2亿,单条最高有效播放量超过200万,其中海外阅读量就超过5000万。在海量素材的基础上,创作团队剪辑成90分钟大电影,用朴素生动的春节年俗和中国各地百姓的生活影像,深深感染了海内外受众,起到了十分突出的外宣效果,引发各界的极大关注。
当天的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智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范红、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发展与研究中心教授张毓强,北京电影学院视听传媒学院院长宿志刚、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李苒、数字媒体学院副院长叶风等专家学者先后发言。研讨会由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刘军主持。
本次会议联合产、学、研三方力量,从技术、平台、传播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诸如新媒体影像的特点、国家形象的品牌建构、国际传播的主体性、大数据支撑的新媒体影像创作潜力、中国人文化中“家国情怀”的集体主义精神传播、“全民外宣”的重大意义等话题,为更好地做好外宣工作,构建国家形象贡献了积极有效的专业意见。
(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