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澜湄合作机制的顺利实施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动,云南与澜湄流域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成果丰硕,澜湄国际电影周也已经成为澜湄流域国家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本届电影周期间举行的“澜湄流域国家电影交流与合作论坛”上,来自澜湄流域国家的电影人共聚一堂,通过现场论坛与视频连线相结合的方式,就澜湄流域国家电影合作的推进,展开研讨。
与会中外电影人认为,建立澜湄流域国家电影信息互通机制,鼓励各国影片在其他国家的放映渠道商业发行,以及重视中小成本电影合作拍摄或将成为未来澜湄流域国家及南亚、东南亚各国电影合作发展方向。
“大循环”+“外循环”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盟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
云南广电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于明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循环”和南亚东南亚的“外循环”将是澜湄国际电影产业可以长远合作、共赢未来的坚实基础。
杨于明表示,云南作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不仅要发挥内需潜力,推动内循环的发展,而且要促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地处两个大循环交融区的独特优势,构建起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增进澜湄国家产业信息互通
近年,中国与缅甸、越南、老挝、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联合摄制的影视作品陆续结出硕果。此前,中国越南合拍片《河内,河内》在越南金风筝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首部中国老挝合作影片《占芭花开》在今年的澜湄国际电影周上亮相展映。
老挝新闻旅游文化部电影局局长介绍,受新冠疫情影响,老挝的电影产业遭受严重冲击,希望澜湄国际电影周成为振兴电影事业的渠道。
与老挝类似,许多澜湄流域国家的电影人期待通过澜湄国际电影周的平台,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展开合作,复苏电影产业。
柬埔寨新闻文化部电影与文化传播司司长珀克·博兰克表示,澜湄电影周构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希望通过电影周的交流合作,创造出更多产业互赢的电影项目,帮助柬埔寨成为具有潜力的影视拍摄地。
泰国影视行业协会副会长孙梵介绍,近年来,泰国影视业得到了政府扶持,步入上升期,一些表现泰国民众生活的本土影片有时能够击败好莱坞电影。希望澜湄流域国家电影人聚集在一起,碰撞出火花,同时希望更多剧组前往泰国拍摄。
对于如何加强澜湄流域国家之间合作的问题,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刘春建议,澜湄流域国家之间通过探索建立澜湄流域产业信息互通机制,为各国相关机构提供各自的产业政策、行业机构名录、影视制作基地、自然人文景观、专业人才库等方面的专业化信息;鼓励区域各国相关机构参加其他国家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展活动;鼓励区域各国电影作品通过商业渠道在其他国家电影院线、流媒体平台、电视予以发行和放映等方式推动合作进程。
中小影片或成澜湄国家合作选项
珠江电影集团董事、副总经理黄昌宁认为,随着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增强,小成本电影或将成为未来各国合作发展的选项。“如果没有《青木瓜之味》、《海南鸡饭》,很多人可能不会对东南亚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正是这些中小成本电影促进了我们对彼此的认识和交流。”黄昌宁认为,小成本电影因取材于现实,更注重人文、地区特色,而这恰是文化交流中的最被看中的部分。
不仅合拍影片,中小成本影片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构建电影市场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样关键。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中小成本电影得到充分发展,能够为商业大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创意,从而推动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电影脚踏实地的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