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陕西省深入推动电影公共文化服务与大中小学育德教育相融合,不断探索中小学爱教影片公益放映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观看优秀电影,写影评、微剧本,创作微电影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送电影进校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陕西省自2010年启动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活动,多部门联合建立“政府主导、教育牵头、部门合作、企业服务、学生受惠”的模式。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作为全省唯一一支省级校园院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投入设备、组织片源和技术维护等任务,依托全省电教系统,组建220支流动放映队,以流动大棚放映为主,辅以学校礼堂、校园网络等放映形式,将《我和我的祖国》等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民族精神、传播核心价值观的224部优秀影片送进11000余所中小学校,累计放映45万余场,平均每生每学年观影4.3场,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每学期放映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公共服务目标任务。同时,开通影视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出版《陕西影视教育资讯》等刊物,运用全媒体、多平台,让省内近千万“三观”尚在形成、思想性格有待进一步形塑的青少年习爱国之理、养爱国之德、立爱国之志、付爱国之行。
丰富影视文化实践,创新沉浸式课程体验。注重电影文化对校园爱国主义情感的输送和培育,引导青少年进行影视文化实践,不断挖掘影视内涵,组织开展影评征文、微剧本撰写、电影研学夏令营、微电影创作、励志·巡讲、主题班会等活动。全省连续开展五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影评征文,涌现出119038篇优秀影评作品,集结出版《春天的脚印》等五部影评集;启动中小学生微剧本征集活动,1700余部关于校园家庭、社会民生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优秀微剧本脱颖而出;将微电影创作引入文化实践内容,带领全省影评、微电影获奖学生、贫困学生代表500余人游历祖国,走进南京雨花台、江西井冈山、浙江横店、厦门古田等地,探寻电影故事,重走影视场景,体验行走的影视课堂;在全省开展微电影创作师资培训70余场,培训中小学教师3000人次,编辑印制《微电影入门》读本,指导中小学生开展微电影创作2407部、展映1648部,在2015年、2017年、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中,多部微电影作品入围并获奖,三届获奖数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这些微电影作品,从剧本编写、团队组建、镜头拍摄、演员表演、后期配音、剪辑等工作全部由学校师生自主完成,将校园镜头对准民生,把学生思想融进创作。
构筑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陕西中小学爱教影片公益放映已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名片式”课程体系,涵盖校园观影、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考核表彰等,将影视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陕西省教育学会成立影视教育研究中心,聘请国家著名编剧、导演,陕西高校影视艺术专业人士,中小学校微电影创作优秀教师,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影视育人指导体系,深挖《“立德树人”的新实践——陕西省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影视艺术教育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结合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学生自身特点,研发陕西省高中地方教材《电影艺术与欣赏》,引导学生从电影与文学、素养、科技、类型、实践五大方面了解电影艺术,加深理论学习;2019年,将中华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学科教学与电影角色情景、游戏编导、表演拍摄等方面进行实践性融合,推出《中小学戏剧影视实践课程》,并进行试点,丰富中小学课后实践课。
把握意识形态,铸魂育人谱新篇。积极探索电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影视基地建立合作机制,推动电影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加强爱教电影德育教育。小学阶段重在开展启蒙性爱国主义影视教育,用影视画面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引导学生形成爱电影、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初中阶段开展体验性学习,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鼓励学生用影视手段记录生活,抒发爱国主义情感;高中阶段开展理论性学习,通过影视课程、微电影创作,提高认知水平,强化思想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陕西中小学爱教影片公益放映作为陕西电影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牢守住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形态主阵地,聚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继续精选优秀影片,以影视教育内容的独特性、亲和性,拓展活动的多样性、实践性,培育青少年成长为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