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元化的电影生态、丰富的电影题材、创新的艺术手段等,都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活力与动力,进一步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熟和中国观众观影需求的多样化,艺术电影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群。许多饱含人文关怀、艺术思考和创新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电影创作的提升和进步,也反映出我国电影正在形成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创作格局。
通过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中国电影不仅满足了观影人群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同时还与中国观众建立了更加紧密、良性互动的关系。
《掬水月在手》
“艺术电影今年不火,明年就会火。”2017年《冈仁波齐》上映时,天空之城创始人路伟这句话掷地有声。《冈仁波齐》也不负众望,取得了超亿元的票房成绩。
果然,这几年艺术电影逐渐热了起来。仅2017年,就有《芳华》、《心理罪》、《解忧杂货店》、《暴雪将至》、《冈仁波齐》、《明月几时有》、《七十七天》、《皮绳上的魂》、《时间去哪儿了》、《二十二》、《你若安好》等多部影片上映,其中,《芳华》更是取得了14亿多元的票房。
2018年,《无问西东》、《找到你》、《地球最后的夜晚》、《你好,之华》、《江湖儿女》、《暴裂无声》、《狗十三》等多部影片问世,让艺术电影继续滋润产业发展。
2019年,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更是将艺术电影单片票房提升至15亿量级。《南方车站的聚会》、《只有芸知道》等影片均实现了过亿票房,《地久天长》、《阳台上》、《过春天》、《被光抓走的人》、《长安道》、《撞死了一只羊》等影片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今年因为疫情影响,电影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在这种情形下,艺术电影仍然取得可喜的成绩。《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票房超5亿元,仍热映的《喜宝》取得票房过亿,《荞麦疯长》、《掬水月在手》得到了不少影迷的认可。万玛才旦的《气球》、张艺谋的《一秒钟》以及《风平浪静》等多部新片也将于11月上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中国目前有1万多家影院、约7万块银幕。在不断提高电影创作质量的同时,电影市场也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这为电影创作的百花齐放、多类型影片的共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政策层面,2018年6月,国家电影资金办依据《财政部关于调整中央级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分配方式的通知》,先后明确了对放映国产艺术影片的影院和发行国产艺术电影的发行单位给予资助的政策。同年12月,国家电影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特色院线和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为优秀艺术影片提供了更大的放映空间。
多重利好之下,艺术电影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渐渐被更多人“看见”。
市场需要艺术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全方位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引导观众欣赏、改善观众素质,培育能够欣赏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电影的观众群体,这或许是中国电影最重要的体制性建设、制度性建设,也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关键环节。
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艺术电影前行
新世纪以来,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全面推进,电影市场高速发展、迅速扩容,为艺术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艺术电影市场能见度有效提升。
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千里走单骑》,陈凯歌的《梅兰芳》、《和你在一起》,尹力的《云水谣》,张扬的《无人驾驶》、《落叶归根》,管虎的《斗牛》,王小帅的《青红》,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顾长卫的《立春》、《孔雀》,何平的《麦田》,陆川的《寻枪》、《可可西里》,霍建起的《暖》,田壮壮的《小城之春》,贾樟柯的《世界》、《三峡好人》等影片都有明显的作者电影印记,以纪实风格为主,聚焦弱势人群及其情感,关注现实人文,赢得广泛关注。
《只有芸知道》
201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获得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及最佳女演员两项大奖的《观音山》,在传统的影市淡季3月上映,一举打破了“倒春寒”,首周末3天即收获2500万票房,最终取得近7000万的成绩,一改艺术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窘境。这也说明,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红利辐射在了艺术电影之上:银幕数量的激增、观影人群的扩大、文化宽容度的增加以及市场对于电影产品多元化需求的增长,都使得艺术电影单片票房的突破成为可能。
同年5月,顾长卫导演的《最爱》登陆院线,最终收获5800万票房。7月,由张猛执导的《钢的琴》上映,该片曾在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7项提名,并斩获了费比西影评人奖,主演王千源还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摘得最佳男主演大奖。该片虽然是一部没有大牌导演和大牌明星的小成本电影,但却仍然得到观众叫好,“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桥段都像一部电影。”这部描写小人物生活、接地气的优质口碑电影,获得了观众的认可,也印证了观众观影的选择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同年,杜家毅导演的《转山》上映,获得业界认可,这部电影也先后获得了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等多个大奖。
(下转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