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歌颂是不够的,什么叫传承?传承就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有着无数灾难当中崛起的英烈,他们留给我们既有英雄的精神,也有无穷无尽的胜利方法。学习并且继承实践,就是获得一份毕生的财富、遗产。
当下电影产业依旧在重重风险当中前行,我们越发感觉到资源匮乏、手段不足,团队过于保守,缺乏理想斗志。重温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绝地逢生,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凤凰涅槃,振奋起我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找到方法。
战争中胜利的武器往往不是武器。而是武器之外的资源。你或许会说,你讲的又是精神、理想什么的,听腻了!错,我这里要讲的也不是精神、理想,讲的就是资源——今天最令我们找不着的丧气的“武器”。
上甘岭战役上经历了成千上万的炮弹的轰炸,寸草不生,资源在哪?但是上甘岭战役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志愿军的武器远远不如美军,但是志愿军有三样决胜的“武器”。第一便是人。在一切战争机器中,决定胜负的因素固然各异,人是第一的。
志愿军的“武器”人是什么概念呢?在成千上万英勇献身、前赴后继的烈士里,其唯一的共性是无不甘愿为胜利牺牲生命,这是一支无敌的队伍。
最为人知的是四川籍战士黄继光。他冲向敌人暗堡时身上已经七处重伤。在其扑向敌堡的枪眼牺牲后,人们发现他的遗体上根本没有血迹。这就是说,黄继光在一跃而起的时候,其实身上的血早已流光。
黄继光为什么如此英勇壮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两军的士气其实都不低。毛泽东主席曾经对中央领导们说过,美军士气也如此之高是他没有估计到的。但是,士气与士气还是不同的。黄继光和他的战友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身农民。进入志愿军的翻身农民前后有一百万人。
什么是翻身农民?黄继光三岁丧父,全家没有土地,母亲带着他苦苦度日,他七岁便开始给地主打工,整整打了11年。解放战争打到了他的家乡,新政府给他一家分了田地和房子。他和母亲才过上了人的日子。这样的中国军人,这样的对手,美国士兵是无法认知的。
美国军队的士气来自于二战的胜利和军备的优异,来自于世界“老大”舍我其谁的自大骄横。
我在三八线韩国一侧看过“韩战博物馆”,里头介绍志愿军的冲锋只是说“人海战术”,而根本没有述及这种冲锋的背后源自怎样的精神因素——那就是志愿军战士真真切切的“保家卫国”。有正义的战争意识的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武器。
志愿军的第二个“武器”是坑道。在三年战争中,双方都有坑道作战,但志愿军使用最广,因为现代化武器不如美军,所以志愿军只能把自己藏身其中,将坑道作战运用到极致。上甘岭战役的至暗时刻就是坚守坑道的日子。
坑道在,志愿军就在。在美军一次次占领了上甘岭表面阵地的那些日子,志愿军从未退出过上甘岭,而且在艰苦的坑道中养精蓄锐,最后以其有生力量从中跃出,里应外合歼灭敌人。
坑道是很难坚守的,里面空气很差,氧气不足,根本没有太多的粮食储备和药品,也没有再多的弹药。但是,它们具有三个长处,其一是隐秘,因此就能保存自己不被消灭。占领了山头表面阵地的美军并不能轻易地找到坑道洞口,等到可能发现的时候,志愿军早可以从中反击消灭他们了。
其二是凝聚队伍,阵地上很多被打散的士兵,在坑道里都得到了重新集结。如此就能够很快恢复战斗力。上甘岭的战斗中就有某些年长的士兵挺身而出担任坑道里的临时负责人的,有了“头儿”,队伍的人心就稳定了。这就是战斗力。
坑道中抱团取暖的志愿军能够合理地分配物资,照料伤员和保持彼此信息的沟通,在整个生死关头的战争中,此事至关重要。
其三是作为出击的管道,在不足四平方公里的上甘岭上,志愿军的坑道几乎遍布全山。当反击的时刻到来,突然之间就能够涌出无数个班排连,冲上敌人的阵地。进攻速度是敌军完全估计不到的。这时部队如果是从山下冲击的,很容易遭遇敌人的炮火,但是从半山腰霎时间杀上山头,和敌人一开始就是面对面战斗,出击之快,除了消灭敌人,没有多余的时间。
而措手不及的敌方是来不及炮火反应的,这就有利于志愿军有效地歼灭敌人。在上甘岭战役的四十三天中,坑道内外的攻守回合多次,不是一次就反攻胜利的,由于有了坑道,志愿军就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性价比最高地反复战胜对手。
志愿军的第三个“武器”,是正确的总部指挥和支援。这个优势贯穿抗美援朝全过程,尤其是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改变了被李奇微牵着鼻子走的打法,改为以守为主,战术反攻为辅,战场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而不再陷入机动性能不及美军的被动。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战争艺术的提高。事实上美军已经奈何志愿军不得。艰难困苦在任何历史过程中从不缺少,难得的是有这样的“武器”。
今天,我们就要有这样的三大武器,一是人,是团队,是明白为什么要坚持电影行业的人和团队,是懂得没有电影行业就没有自身任何价值的骨干队伍,这是唯一的,我们不可能放弃转行别的产业。
二是能够保存自己、凝聚团队、合理分配资源、随时可以出击的平台,这个平台只能自己去创造,如同志愿军创造了坑道打法。战争的胜利往往在战争要素之外取得。
坑道是武器吗?自然不是,但在一个必须首先保存自己的战场上,坑道就是武器,是贴在山岭上的重型“坦克”。这一个作为战争要素之外的存在,成为了这场战役胜利的当然要素。
院线和影城在外部环境的各种围困当中,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生存平台,就要向志愿军学习。你有几条“坑道”?影片、档期、节假日当然都是我们的武器,但不是我所讲的坑道。我们的坑道是人次与数据流量。我们就要沉入到这条“坑道”之中。而在坑道还没有的时候,就要抓紧创造,挖若干条“坑道”。
人次、流量、数据不等于就是武器,但是它们一定可以成为武器,并且让我们能够在诸如影片这些武器失去档期支撑能力的时候,发挥意想不到的效用。
流量、数据说的就是互联网思维。院线和影投公司牵头,一连串的影城结成大平台,利用好片、档期和节假日等调动流量的因素,去做全方位的跨界商业活动,院线和影城完全将自己转换成“互联网行业”而不再单纯是电影行业,这才是出路。
同样道理,这里说的就是第三样“武器”——总部,院线影城都要立即建立自己的互联网创新运营中心。
传统的“电影行业”所以没有太多资源,说明这条路走不通了。而互联网行业恰恰是我们的“坑道”。院线影城就应该藏在这条“坑道”当中,生存下来,保留队伍,在其中克服困难,适应新的环境,伺机出击。
这就是学习上甘岭战役,善于发现生存和出击的办法。我们反而要强调,不进入“坑道”的院线影城,不能运用互联网的跨界与社交属性开展新业务的院线影城,自然是无法像志愿军战士那样生存下来与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
志在创新的团队与骨干员工、院线影城互联网运营管道、建立并且运营院线整个互联网跨界社交的总部核心,这些就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留给我们的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