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6日-8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民族影视高层论坛暨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作品展映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论坛以“对话与超越”为主题,来自全国9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传媒公司,近150位专家、学者、制作人等通过线下线上参会汇聚一堂,共话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的发展与创新。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邹吉忠教授出席开幕式,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影视及影视人类学近些年的发展及建设成果,并表示将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两个专业委员会更好开展工作。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教授通过视频致辞向论坛召开表示祝贺,希望民族影视通过跨学科对话、跨文化传播当为人类应对各种新景观担起重要职责。
邹吉忠致辞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教授欧阳宏生在致辞中介绍了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在推动民族影视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中国民族影视艺术发展促进会执行主席牛颂对民族影视进入5G应用和全媒体时代后将可能呈现的新概念、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进行了阐述。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影视人类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鲍江认为,本次联合年会将民族影视的跨学科合作第一次从学者个人层面提升到学术共同体组织层面,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苏发祥教授在致辞中说,联合年会的跨学科对话与交流能够促进两个专委会的互视与反思。
论坛包括8场大会发言和28场主题发言,学者们从影视学、人类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背景展开对话与交流。民族影视研究方面,学者丁亚平、李冉、谭政、韩洪、胡谱忠等从影视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民族电影的概念变迁、审美特征及新时代以来的创作转型,民族电影的海外传播及其研究路径,国外电影合拍扶持政策研究,国外少数民族电视节目的发展及制播,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现代性”与地缘性表达等话题。
影视人类学研究方面,影视人类学者、纪录片导演刘湘晨、朱靖江、富晓星等分别聚焦影视人类学的发展脉络梳理,影视人类学影片和纪录片两种纪实影像文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比较,中国民族志纪录片过去十年的经验梳理及学术反思,节日影像志的民俗记录与文化深描,移动短视频时代非遗影像传播赋能与创新问题等。
论坛期间设有两场民族影视及影视人类学作品展映和导演工作坊。组委会从50多部投稿作品中遴选出31部作品入围,精选出《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皮影,电影和快手》、《库斯别克》、《在一起》、《布朗医生》等5部获奖影片现场展映,刘湘晨、余宁、王宁彤、杨植淳等导演到现场交流。其中,开幕影片《一直看着你来的路口》系纪录片导演刘湘晨的新作,以导演的内在视角为叙事线,讲述一场与帕米尔高原结缘23年的约定之旅、一次带着女儿完成的精神与文化传承之旅的故事。由杨植淳执导的《皮影、电影和快手》用三段叙事结构实证式的展现了媒介与乡村的关系,媒介赋权与资本规训的故事。由郭众愿执导的《库兹别克》以哈萨克驯鹰文化为题材,关注以驯鹰人的生存困境,思考传统文化的守护。这些影片作为民族影视的实践成果,与民族影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好互动与相互推动。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秘书长、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张国涛代表学会宣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关于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换届暨成立第二届理事会的批复》。论坛期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顺利完成换届,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召开了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理事会议。(苏米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