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很多年的电影人,不是说转行就能转行,但是万一需要转行,或者直接就是下岗、失业,你能够有什么本事、资本、人脉去做些什么?现在我们可以放开来探讨。
一个行业有没有前途要看你怎样定义这个行业。谁去定义?通常说社会对待这个行业的态度就是对于行业的定义。
然而我认为你本人如何看待这个行业,才真的是你能够接受的对于它最好的定义。而定义一个行业将最终决定你在这个行业准备怎样创业,准备怎样投入,准备怎样学习与坚持。
在一个行业能否这样做,对于本文的标题也才有所谓意义。
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学习坚持和创新,这就是今天的结论。因为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不是行业在发生质变而已,而是任何行业都已经在发生三个起码的价值需求:一是知识结构的迭代,二是生产方式的迭代,三是资源包括人脉的迭代。
这三者都是我们留在原先的行业和开始新的行业所要面对的。在这些之外才是你已经看到的一系列表面的现象,诸如市场萎缩、资源流失、价值转移等等。
然后人们会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透过现象?透过现象要运用怎样的工具?所透过的工具是否有任何的缺陷和片面?当代的哲学正是这样穿越过了我们传统的认知,其中有很多是中国传统的认知方法,包括佛学的逻辑。
总之我们会发现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不断地、继续地走着弯路。也因此我们总是错误地判断自己的行业,选择性地去犯择业的错误。然后我们浪费了很多青春和时光,等到我们和大众一样看清楚了行业以及趋势的时候,我们早已“油腻”,不复以理想和激情。
最幸运的人生不是择业成功的人生,而是在一个行业低谷的时候将之做到高峰的人生。如果我们确认不是一个行业,而是整个世界或者说整个社会都已经迎来崭新的创世纪时,哪一个行业都是值得努力并且坚持的。
我们这些“老兵”就是这样过来的,在1997年的时候,中国电影产业就是6亿票房。那个时候谁又能想象得到2019年中国电影产业会上升到642亿票房呢!二十三年光景,我们熬过了二十三年。
再往前算,中国电影的市场化、产业化从1993年算起,这一年是法国大革命1793年之后的二百年,从那一年算起中国电影产业化到今天二十七年。这是非常艰难的改革过程,“老兵”们只有一个信念,跟着国家的脚步向前走,绝不落下。
所有在其中创下功绩的电影人有福了,这一代电影人可以写下自己名字的成千上万,而代表他们的就有赵实、张丕民、童刚、滕进贤、刘建中、吴孟辰、胡健、窦守芳、杨步亭、成志谷、谢晋、吴天明、李前宽、肖桂云、滕文骥、高鸿鸪、王晓棠、谷国庆、周建东、毛羽、王兴东、宋江波、韩三平、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孙羽、郑洞天、刘晓庆、潘虹、斯琴高娃、朱永德、于本正、孙长城、张良、王静珠、胡柄榴、丁荫楠、张暖忻、王进、冯小刚、葛优、张伟平、冯小宁、芦苇、翟俊杰、塞夫、麦丽丝、张泽鸣、孙周、傅红星、陈国星、尹力、李少红、巩俐、刘震云、贾樟柯、霍建起、姜文、张杨、覃宏、陆川、邓原、郑华、唐国强、卢奇、宁海强、章子怡、宁浩、赵海城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在制作界有着吴思远、文隽、刘德华等广大的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等参与了中国内地电影产业的改革。在发行方面,则有着如耿西林、赵国庆、王珠、卓顺国、魏建、高军、杨金生、许朋乐、任仲伦、徐小平、张北川、祁海、周俊杰、吴鹤沪、赵和平、何国华、金忠强、翁立、蒋德富、金达、李锡希、徐迪、韩晓黎、陈连宝、包嘉忠、安欣、余玉熙、官志斌、叶宁、肖燕萍、易海、陈敦亮、许宝妹、张建和、于冬、李琦岩、刘荣、楼晓明、耿跃进、伍少康、安晓芬、王惠茹、陈玲娟、陈金立、申书凤、刘嘉、曾敏、方斌、许斌彪、刘健、黄群飞、陈首文、王丽、王友林、侯勇、王中磊、张昭、王长田、姜伟、姜广超、刘歌、徐天福、张义兵、黄紫燕、康利、孙晓斌、李祥雄、李宁、蒋鸿源、白咸一、王琳娜、李春燕、郭红萍、许匡民、谢维嘉、江宝珊、吴葆仪、胡娣南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现在接力棒已经传到眼下三四十岁这一拨行业骨干手上。我们不必在这里空谈理想。上一代的理想主义者很多,他们也是被潮流推动着前进的。不一样的是即使潮流已经在推动,有的人感受到了潮流,有的人并不能够感受得到。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于有的人意识比较干净,因为热爱所以投身;有的人意识比较复杂,外界各种干扰,就有各种动摇。
谁能够看到前景呢?大凡被社会环境种种名利牵着走的人,都无法沉下心去作出本能的抉择的。只有那些热爱电影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奇迹的人,而且能够潜下心来一部影片、一个档期、一家影城地扎扎实实去做的人,时间会赐予他最好的回报。
最好的回报不是说他一旦离开了这个行业就无法生存,恰恰相反,他们有着坚韧的生存能力,有着灵活的适应能力,更有着创新、社交、策划、执行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电影行业的艰苦奋斗历程中锻炼出来的。
当我们今天讨论能否异业生存的时候,应该想到,不管你明天转到了什么行业,新的行业都会首先了解你在电影行业曾经怎样奋斗、怎样成功或者失败。必须明白,成功的人首先是他的眼光和意志的胜利,是他的眼光和意志后面的知识结构和情商与智商。
今天,就是在一系列会让人或者刮目相看,或者高看一眼,或者有你没你一样的场景中,你将重新接受时代和行业的检阅。
也许更多的不像你想的那样是你在挑选行业,相反,是行业在挑选你。你以为能够跳槽,找更好的去处,其实是行业在汰劣留良。甚至这个过程都不会谁来告诉你,你就被出局了。这就是将要发生一大批行业中人被淘汰的时刻,接着就会是梦醒时分。
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最关键的不是你选择行业,而是懂得选择并且之后抓住时机,抓住改变周边的环境,进而参与改变格局的奋斗。
周边的环境可以是一座影城,可以是一部影片,也可以是一个市场。我们对国家和时代是充满信心的,这是奋斗人生的出发点。然后就着手从这个行业的全局和局部开始你的观察。
上海有一位从业十年以上的朋友,原来是我的部下。他告诉我,北方的县域经济正在蓄势待发,尤其是背靠京津冀经济开发区,东向长三角经济带的这一大个区域,县城的经济、人口、文化,都在提供着极其鼓舞人心的数据。
离开上海,深入县城,背靠大开发区的全局资源,跨界经营,做电影而超越电影,电影搭台而经济唱戏,他计划马上动身,说干就干。我答应他,全力以赴支持。
眼光、目光、心有灵犀之光,这才是第二代电影行业改革人的正确的选择。每一个人身上都会有上天赋予的使命的,觉悟或者不觉悟的分别而已。
只要手中有一张银幕,你就要玩出花样。只要一个月选准一部电影,你就要策划出与众不同的上映;只要周边有一百个潜在的消费者,你就要把他们乘以一百,用相关性创造出电影文化消费数据的奇迹。
我想,下来就是又一个行业重新起飞的时刻,浪花淘尽英雄,让我们一起在一个新的格局中相遇,共同去开拓中国电影产业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