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过去几年,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电影产业凝心聚力、击楫中流、迸发出了强大的创作活力。数据统计,2016年-2019年,我国电影年产量分别为944部、970部、1082部、1037部,在保持稳定数量产出的基础上,《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叶问4:完结篇》、《夺冠》、《十八洞村》等一批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影片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代表了中国电影大小并重的多样化、多品种、多类型的良性生态格局,代表了电影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价值导向文化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电影化呈现。
“十三五”时期,现实题材影片的数量和票房占比都在稳步提升,创作出了一批表现现实生活,与人民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的精品力作。《我不是药神》、《守边人》、《美人鱼》、《找到你》、《幸福马上来》、《老师·好》、《烈火英雄》等一大批电影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火热现实,以及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故事,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生活,获得了业界口碑与市场成绩的双赢。
同时,随着电影工业迅猛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国产电影类型愈加丰富,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类型结合日臻完美,走出一条具有思想凝聚力和市场号召力的新主流大片之路;青春片、爱情片等商业类型片焕发出蓬勃生机;中国电影在科幻类型和原创动画等多种题材样式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十三五”时期,以创作为龙头,电影已逐渐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
(详见第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