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电影成为我国文化艺术领域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亮点,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的“主引擎”。
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不断攀升;《湄公河行动》、《战狼2》、《我和我的家乡》——主旋律电影不断创造商业奇迹……“十三五”时期,电影人不断巩固和完善多类型的创作生产格局,拍摄出一批批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战狼2》强势领跑中国电影市场票房,《百鸟朝凤》充分展现了艺术类电影的魅力,《哪吒之魔童降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
过硬的作品质量促进了票房的迅猛增长。自2015年底“十三五”前夕年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起,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创造新的历史。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2017年11月,全国电影年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元;2018年12月底,全国电影年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2019年12月初,全国电影年票房再次突破600亿元。
今年10月15日,本年度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达129.5亿元人民币(约19.3亿美元),正式超过北美同期成绩,中国内地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中国电影“十三五”期间的厚积薄发,正是取得成绩的关键。过去几年,在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下,整个产业凝心聚力、击楫中流、迸发出了强大的活力。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取得这一成绩,靠的是电影界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合力;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观众对电影的热爱;还有存量影片的助力。
◎ 厚积薄发,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纲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迫切需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五年数据,进一步表明电影创作繁荣,创作活力不断增强。
2016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772部、动画电影49部、科教电影67部、纪录电影32部、特种电影24部,总计944部。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2018年我国共生产各类影片1082部,同比增长19.96%。2019年全年共生产电影故事片850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74部,纪录电影47部,特种电影15部,总计1037部,全年票房前10名影片中,国产影片占8部。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88部,其中国产电影47部。
“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影在产业、市场层面的高速发展令国人惊喜、世界羡慕。2019年,《流浪地球》应运而生,这部用中国文化内核支撑的电影工业大片填补了国产硬科幻电影的空白……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不仅涌现出了不少好作品,也涌现出不少新人。
中国电影的创作者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现实主义创作上成绩斐然,自2016年以来,创作出《我不是药神》、《找到你》、《红海行动》等一批优秀影片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反映电影工业实绩的类型电影《无双》、《唐人街探案》系列、《捉妖记》系列、《流浪地球》等作品既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又表达了主流的价值观;探索电影语言和人性深度的《无名之辈》、《暴裂无声》等艺术电影表现出探索者的不懈追求。
这些影片的出现,无疑表明,中国电影市场趋于成熟。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