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阿里文娱电影业务宣布推出全新的自制厂牌“可能制造”、对“锦橙/锦绣合制计划”和“薪火计划”进行2.0版升级并推出新片单,以及宣布了宣发领域的全新布局。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娱电影业务负责人李捷。关于厂牌,李捷表示,“我们想拍一些00后95后喜欢的电影,我们这个厂牌的定义是新·锐·有·趣。”
在当天发布的片单中,《野马分鬃》、《九顶假发的女孩》等都有一个共性,即年轻、题材独特。“我们对这类电影的尝试是希望建立和年轻用户的链接,同时这个厂牌不仅是一个内容厂牌,它还是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直播阵地都有‘可能制造’影子。包括我们这个T恤,我希望它更酷更好玩一点。”李捷说。
《中国电影报》:在扶持新导演方面,阿里影业一直走在前列,可以介绍“薪火计划”在新人方面的举措?
李捷:薪火计划年轻导演,我们也是为数不多会把院线和网络年轻导演放在一起的公司,我们在这次发布会上比较明确的讲出未来院线和网络只是一个电影发行方式的区别,不存在行业的区别,我不认为它是两个行业,他们都是电影,他们承载了不同内容的调性,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所以在年轻导演这块,原来的薪火计划是将阿里影业的A计划和优酷的年轻导演计划合并,之后,它的效能发挥更好。未来我们对年轻导演,包括整个新导演的计划,扩展到了对人、对故事的项目,原来是导演计划,而现在的薪火计划则升级扩展到好的故事。整个行业稀缺的其实是人和故事。
我们也提两个观点,“当下与我有关”的青春故事,以及未来相关的故事。
阿里会继续参加金鸡、上海、北京,包括FIRST,包括中国科幻大会的所有创投单元。同时,原来导演计划中,除了资助导演帮助导演拍长片外,我们还增加了个重要的方面,发现导演。薪火计划将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化,薪火计划不再只是简单的投资计划和创投单元计划,而是要从故事和项目人才角度全面出发。
《中国电影报》:电影投资回报的风险大周期长,阿里是一个科技公司怎么去对抗电影的不确定性?影业在内容方面,将会有哪些计划和举措?
李捷:我们这次财报是最好的回答,这次刚发了上半年财报,有三大特征,第一大特征是内容制作转亏为盈,包括电影、剧集。第二虽然整个影院停摆,由于我们的灯塔和这样的数字化宣发业务,快速复制自己的能力,进入到剧集和综艺,降低了单一电影业务的风险。第三是我们的阿里鱼,就是衍生品业务。
这次财报,它的数字不是很亮眼,但是意义重大,因为它把阿里在寒冬期或者业务停摆期内容加科技的多元化能力展现出来了。
《中国电影报》:像很多新导演项目的回收是通过电影节以及国际发行来完成的,“可能制造”在这一块会有一些新的方式吗,还是传统的走电影节的路子?
李捷:“可能制造”不是“节展电影”计划。第二我觉得“可能制造”想创作可能性,就是中国电影的票房,所谓一个项目的回报不见得只有电影本身,当然也包括它的衍生、品牌授权等,我们假定说有一部很好的年轻电影,这个电影为什么不考虑拍的时候带有一些潮流的元素,带有一些流行文化,而这些潮流文化又可以带动一些消费品和品牌进来。所以在制造中我们会给导演带一些商业的方式,让它更有生命力。“可能制造”在我的心里是To C的品牌,锦系列是To B品牌,“可能制造”是有自己的品牌定位,是有自己的品牌传播计划,它是有自己品牌的传播温度。我们对“可能制造”每年的用户粉丝是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希望中国有一批00后喜欢“可能制造”的品牌,喜欢“可能制造”的电影,希望“可能制造”将来出现在任何一个品牌中。
《中国电影报》:这次阿里开发这么多项目最核心的驱动是什么?是内在还是外在驱动?
李捷:第一,今天推出的片单量挺大的,因为阿里文娱有独特的双平台,正因为有这个平台双向能力,我们今天发的片单,有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过去这几年我们基本上说到做到。从片单规模数量上是合理的,而且是完全可以做到,它是院线加网络,院网协同的片单。
我在上海电影节表达过一个观点,当我们完成了新基础设施的完善后,现在,我们是“内容+科技”,内容在科技之前。我自己70%的时间将会花在内容上,如果作为一个公司的一号位时间花在内容上,也就代表了内在一定要成为一家内容公司,这是我们的内在需要。从外在的需求,一个上市公司的业绩上来讲,它必须保证连续不断的内容供给能力,大家都知道电影内容的开发是有风险和周期性的。但院网协同的好处是我们通过院线和网络两个平台发行,不会因为环境因素影响公司层面的业绩,这是外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