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今年9月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这几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电影事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到2019年,城市电影票房达642.66亿元,城市观影人次超17亿,生产电影故事片850部,动画电影51部,科教电影74部,纪录电影47部,特种电影15部,总计1037部。
这些日益增长、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主食”背后,离不开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奉献,也得益于被称为“中国电影新力量”的青年创作人才的茁壮成长,创作出一部又一部既叫好又叫座、反映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人民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优秀电影作品。
同时,电影作为视听艺术,是“艺术+科技”的深度结合。“十三五”时期,我国电影工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首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春节档公映,取得了超过46亿元的票房成绩,未来在“科幻十条”政策激励下,还会有一大批新的科幻影片问世。在技术设备领域,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激光数字电影放映机C5获得DCI认证,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全球唯一同时支持120帧、4K、3D、高动态、广色域技术的放映系统CINITY问世等中国电影技术的一次次突破,都加速了中国电影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步伐。
在此过程中,中国电影也越来越被世界所了解和认可。“中国电影 普天同映”、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丰富多样的对外推广渠道和电影节展,为中国电影和电影人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影片实现了海外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十三五”时期,通过海外发行人的努力,通向北美、澳洲、新西兰、东南亚、欧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座城市的发行放映之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了在海外华人聚居区长期稳定的放映。中国电影的海外放映相继拓展到了中东、拉美、中亚、非洲等一些鲜有中国电影放映的国家,包括俄罗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蒙古、尼泊尔、土耳其、巴基斯坦,非洲的毛里求斯、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近些年实现了中国电影零放映的突破。
◎人才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文化和技术深入结合,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增长,这既是一个迅速发展的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必须格外重视。”
电影是创意产业,更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电影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创造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需要培养更多具有各类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技术的不断升级,有越来越多学习电影、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得到了创作电影的机会。经过前些年的积累,在“十三五”时期,青年电影人的作品不仅数量急剧增多、质量迅速提升,涉及的题材类型也更加广泛,其中不少影片成为市场“黑马”甚至年度现象级大片。
雨后春笋般的“中国电影新力量”
2016年,出现了一批由青年导演创作的优秀作品。如《路边野餐》、《长江图》、《七月与安生》、《驴得水》、《黑处有什么》、《一句顶一万句》、《28岁未成年》、《大鱼海棠》、《火锅英雄》等影片。
毕赣这个如今被国内电影观众所熟知的大男孩,在2016年上映了他的处女作《路边野餐》。在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贵州凯里的乡村医生,为了寻找侄子,来到陌生的小镇,在这个亦真亦幻的小镇中,他与逝去的爱人在一个神秘时空获得重逢的故事。除了42分钟的长镜头,毕赣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新魔幻现实主义,在电影美学上进行大胆尝试,亦得到业界广泛关注。
杨超导演的《长江图》同样是一部极具风格的作品。该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选用胶片摄制,将长江氤氲的雾气,磅礴蜿蜒的图景呈现在世人面前,影片让人过目难忘的长江图景为他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视效银熊奖的殊荣。
论起风格化,导演邢健自编自导的《冬》不输上述两部作品。《冬》全片没有一句台词,全靠演员表演和镜头语言来推进情节发展,影像上更是大胆选采用黑白影像的方式。影片获蒙特利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并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进行展映,获得极高的艺术评价。
除了在艺术方面的探索,2016年许多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显示出惊人的能量。
刘雨霖导演处女作《一句顶一万句》,改编自父亲刘震云同名小说,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末首次独立执导的《28岁未成年》,与父亲张艺谋的《长城》“同台打擂”,其作品充满想象力,倪妮、霍建华等演员的参演也符合年轻人的口味,与市场融合度较高,最终获得了1.3亿票房。
《七月与安生》曾国祥导演牢牢抓住女性心理,将两位年轻女性之间的微妙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在市场中获得了1.6亿元票房的好成绩,两位主演还获得诸多重量级奖项。
开心麻花成功跨界到电影行业后,一批年轻的导演、演员在大银幕上崭露头角,继2015年《夏洛特烦恼》获得市场成功后,开心麻花的另外两位青年导演周申、刘露在2016年带来了他们作品《驴得水》。影片延续了开心麻花一向的喜剧路线和小人物的视角,最终票房超1.7亿元,口碑票房双丰收。
此外,导演姚婷婷的大银幕处女作《谁的青春不迷茫》,在颇为“扎堆”的青春片创作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取得约1.8亿的票房成绩。
2016年中,杨庆导演的《火锅英雄》和梁旋、张春共同执导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更是分别获得了3.7亿和5.7亿的不俗票房。前者在4月1日上映主打清明档,在与《我的特工爷爷》、《蝙蝠侠大战超人》等影片的竞争中不落下风。《大鱼海棠》则是在竞争更为激烈的暑期档公映。同档期上映的还有《寒战2》、《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忍者神龟2》等强片。作为一部动画影片,《大鱼海棠》首周票房超2亿,累计近6亿的最终票房至今仍算得上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票房成绩。
此外,郭敬明执导的《爵迹》上映后累计票房近4亿。该片对于CG的使用,也为中国电影进一步工业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与此同时,随着优秀作品数量的不断增多,林更新、郑恺、吴亦凡、林允、杜鹃、景甜等新生代演员逐渐走到前台,在多部国产大片中献上精彩的演出。
2017年,青年导演、编剧、演员创作的好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当年还称得上是新导演的吴京,最新执导《战狼2》,该片不仅是2017年度票房冠军,更以56.83亿票房创造了华语电影新的票房纪录并保持至今。用《战狼2》编剧刘毅的话说,“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精神力量加上类型电影的规律,让我们的电影能够走得更远”。
自2015年起,开心麻花系列已逐渐在电影市场中成长为一个成熟品牌。2017年上映的《羞羞的铁拳》同样大获成功。该片在国庆档上映,不仅夺得档期票房冠军,最终票房超过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羞羞的铁拳》是导演宋阳、张吃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此外,作家韩寒导演的《乘风破浪》、大鹏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缝纫机乐队》,以及王宝强的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等也都是年度非常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作品。
相比以上作品,2017年中,由青年导演郭柯执导的纪录片《二十二》的成功更为不易。影片聚焦慰安妇群体的生活现状,以客观却充满温情的影像语言给了这一群体深情的凝视。该片以1.7亿票房成为年度“黑马”之一。
2017年更是青年演员得到锻炼并崭露头角的一年。建军九十周年献礼片《建军大业》中大量启用青年演员,最大限度地还原了革命前辈们血气方刚的青春岁月。片中,朱亚文、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李易峰、关晓彤、李沁、周冬雨等青年演员们“以青春演青春”,还原出鲜活生动的青年革命先辈群像。
相较于2017年,无论是从影片品质与口碑,还是票房与市场表现方面,2018年中新生代电影人的表现都比上年更加亮眼。在2018年度票房前20中,新生代导演贡献了超41%的票房;在年度单片票房超10亿的10部国产影片中,有6部由新生代导演执导;年度单片票房超5亿的21部国产片中,新生代导演执导影片数量高达12部。年度单片票房过5亿的青年导演作品有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闫非与彭大魔联合执导的《西虹市首富》、田羽生的《前任3》、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黄渤的《一出好戏》、苏伦的《超时空同居》、饶晓志的《无名之辈》、李芳芳的《无问西东》、吴昱翰的《李茶的姑妈》、韩延的《动物世界》和韦正的《爱情公寓》。
此外,一批以毕赣、李睿珺、松太加、忻钰坤、鹏飞、唐高鹏等为代表的青年导演贡献了一批风格独特、类型各异的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展上斩获多个奖项,其中部分影片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其中,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更是把他所喜爱的长镜头用到了极致,这部极具风格的电影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经展映就获得了外媒的激赏,在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多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摄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创配乐三个奖项。而其跨年上映的独特营销手段,也助力影片获得2.8亿多元票房。
在2019年票房过10亿的10部国产电影中,有5部为“80后”导演创作,青年演员、编剧、制片人以及技术人才也逐步进入电影产业链的主力阵容,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灯塔专业版统计,年度累计票房前三位的导演(宁浩、饺子、郭帆)、男主演(吴京、杜江、欧豪)、女主演(周冬雨、赵今麦、任素汐)都是青年创作者。不仅如此,在2019年,大批青年电影人也利用自身影响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年度票房过10亿的10部国产影片中,饺子执导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文牧野参与执导的《我和我的祖国》、韩寒执导的《飞驰人生》、陈国辉执导的《烈火英雄》等5部影片由“80后”电影人担任导演或参与执导。
此外,黄家康、赵霁联合执导的《白蛇:缘起》、章笛沙的《最好的我们》、杨子的《宠爱》、五百的《“大”人物》、张栾的《老师·好》、MTJJ木头的《罗小黑战记》、田羽生的《小小的愿望》、申奥的《受益人》、周申和刘露的《半个喜剧》、严嘉的《神探蒲松龄》、张大鹏的《小猪佩奇过大年》等青年电影人执导作品,也都在电影市场上实现票房过亿。
顾晓刚的《春江水暖》、霍猛的《过昭关》在完成作品表达的同时也展示出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白雪的《过春天》、滕丛丛的《送我上青云》则聚焦于现实题材,体现了“80后”电影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徐磊执导的《平原上的夏洛克》以及柯永权、杨植淳、和渊联合执导的《大河唱》因其良好的口碑在业内和社交平台上获得普遍好评;甘剑宇的《铤而走险》和麦曦茵的《花椒之味》也吸引了各自的目标受众;《追凶十九年》的导演徐翔云、《小事儿》的导演宁元元等“90后”电影人更是让业内看到了新一代电影人的潜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对于全世界的电影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在按下半年左右的“暂停键”后,于今年7月20日正式复工复产。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电影人,真正扛起了重担、接过了大旗。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个重要档期——七夕档,青年导演姚婷婷执导的奇幻爱情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和《八佰》共同掀起了复工后第一波观影热潮。七夕当天全国票房超5.2亿元。《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当日票房约2.8亿元。
在接下来的国庆黄金周中,《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一点就到家》等都有大量中青年导演的身影。由五个故事组成的《我和我的家乡》,更是集结了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等多位近些年和中国电影产业一同成长的中青年电影人。截至目前,《我和我的家乡》累计票房已超28亿元,暂列今年票房榜第二位,这一成绩也让该片排在中国电影票房榜的第12位。
《一点就到家》的导演许宏宇、《姜子牙》的导演程腾都是这些年中国电影的“新力量”,上述两部影片的累计票房分别超3亿和16亿。
今年10月下旬上映的战争影片《金刚川》累计票房已超11亿,该片由管虎、郭帆、路阳及田雨生联合执导,其中,郭帆、路阳和田雨生都是迅速成长起来的青年导演,如今都足以独当一面。此外,今年上映的《风平浪静》(李霄峰)、《荞麦疯长》(徐展雄)、《日光之下》(梁鸣)等作品,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市场和业内的认可。
好的作品还需好演员来呈现,今年上映的影片中,在葛优、范伟、张译、吴京、黄渤等中坚力量演员的带领下,欧豪、张俊一、杜淳、魏晨、张宥浩、刘昊然、章宇、王源、彭昱畅、李鸿其、李一桐、尹昉、马思纯、钟楚曦、刘存浩等都在大银幕上有着精彩的表演。
各类培养计划助力青年电影人茁壮成长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青年电影人的迅速成长,除了离不开政策的利好、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观众的支持等大环境因素,也离不开多种帮助青年人才成长的扶持计划。如发起于2014年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旨在全方位整合中国电影新力量,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每届新力量论坛都会邀请到数十位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就中国电影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如由国家电影局、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办的“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多年来越来越得到业内支持、同行认可。
除了政府给予青年电影人有力支持外,行业协会、国内各大电影节展、影视企业也加入到扶持电影新生力量的阵营中来。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青葱计划;由中国文联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华语青年电影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创办、财政部专项文化资金扶持、中国文联重点支持的“聿影计划”等。
随着国内各类电影节展的日益丰富,培养电影人才纷纷成为各个节展的重要一环。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平遥国际电影展等都推出了各自的创投或青年电影扶持计划。
此外,多位电影导演、演员、文化名人等开始利用个人影响力牵头发起扶新计划,支持青年电影人成长。宁浩“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采用新生代电影人搭档资深影人的创作模式助推新力量成长;陈国富、周迅、陈坤、乌尔善、舒淇等创立了山下学堂;黄渤推出“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青年导演培育计划等也都在密切关注和帮助电影新力量。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指出,建设电影强国,必须建设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在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导演、演员、编剧和各方面的高端人才,为中国电影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时代我们向电影强国迈进,更需要在人才队伍上下足功夫。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相信中国电影会形成人才辈出、名家辈出的生动局面,会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各类专业人才。
(下转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