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取材自距广州不到一百公里的花都群山中的一间外来工子弟小学的影片,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南风和温情的暖意,以及惊喜的希冀。而它淳朴的故事,平实的手法,转折而动人的电影镜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熟悉的世界经典名片《放牛班的春天》。
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都不应该是首先追求名和利的,譬如这部影片《点点星光》。也许你想象不到会有如此充满精神生活然却物质贫乏的故事。什么叫充实的精神生活?为什么它又发生在物质贫乏的环境当中?电影是为心灵而书写的,这就是《点点星光》在质朴的画面背后告诉我们的一切。
凭着它,我们就值得为广州这座奉献出默默激情的城市感到骄傲。把关于儿童的电影对准贫困的环境是世界电影的惯例,这部电影描写的贫困直击人的心扉。这种贫困是一般的物质贫乏不能比拟的,因为影片描写的是一群外来工孩子感情上的困惑。
影片就是如此提供出了一个锁定我们情感闸门的情景。孩子们的父母在一百公里之外艰苦地谋生,而他们的家乡有的更在千里之外。在中国社会已经迈入崭新世纪之时,还有无数需要为此付出和赶上时代的家庭,就是如此艰窘地奉献与奋斗。
世界上任何现实主义影片都没有接触过这样普通的题材与普遍的故事。它的故事如果没有更加丰满的联想和时代的烙印,也许并非深刻。但是,当下中国已经在扶贫的旗帜下将社会感情的关爱倾注入了这个极其特殊而广大的弱势群体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阳光,带着他们苦涩的童年岁月又洒落在了我们的胸怀。
我们此刻便当然地会为长年生存于家庭离散、父母艰辛、独自成长的这个“外来工孩子群落”而油然生出肃然的关注。影片的底色就这样源自社会的背景,没有一丁点虚伪,没有一丁点怜悯,没有一丁点造作。
有什么呢?影片的角度是一个没有出处的体育老师杜老师带领着这群孩子在已经没有任何球场操场的校园里闯出生天。他们成为了跳绳国际比赛的冠军,而且这个绝非虚构的故事,真实地来自广州的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这些从迪拜国际比赛中力揽多项冠军的孩子——至今仍旧在这所没有运动场地的外来工子弟学校。
真实的魅力就是这部《点点星光》的第一道风景。比真实更真实的是,与《放牛班的春天》中所塑造的少年们不同,那里的孩子被爱而释放出了音乐的天分;而《点点星光》中的少年们是被相信、被信念而激发,进而弥合了被命运撕裂的人生。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生着巨大的社会流动。这个流动既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这是所有被撕裂的家庭最直接变化的根源。向上流动的愿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裂变。而向下的流动则直接粉粹了底层人们的希望,这是可怕的现实,但这是现实。
片中最多笔墨的两个家庭,一个是父亲自暴自弃、母亲离家出走的,孩子叫任宇翔。另一个是父母均在深圳做地盘工,只有多病的爷爷在陪伴的双胞胎,叫江海和江河。这是一个群体的故事,但是编剧和导演挑出了来自两个家庭的三个孩子,集中笔墨予以刻画。三个孩子的故事各有精彩,生动异常,带出了整个跳绳队精神成长的心路历程。
还有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女孩方小琴,父亲一再要求她退学,而跳绳队的生活与奋斗给了女孩子抗争并坚持读书的勇气。这是一条辅助的线索,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外来工阶层如此艰难的现实生活,看到了社会和时代充满曲折的挣扎与进步,看到了每一点成功的来之不易和一部少年奋斗电影的光芒——哪怕只是点点星光。
应该落笔的,影片一点都没有少。首先是杜老师与孩子们的关系。影片帷幕初起,杜老师面目狰狞,凶神恶煞。这与《放牛班的春天》截然相反。这就是生活的狰狞,这才是人生的险峻。杜老师作为影片艺术的基调而存在,这个基调就是在当下这个时代,每一个人哪怕还只是孩子,都要经历严酷风雨的洗礼。所以杜老师难以苟且,难以言笑。
影片三不假:孩子们家庭环境不假,没有广州城里家庭给与孩子的娇生惯养;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不假,没有过程苦中苦,就没有成功的乐中乐;老师的形象塑造不假,除了上述的作为影片基调的塑造,还有则是一个活生生的男人的刀子嘴豆腐心。
最后因为妻子的要求,在孩子们要去迪拜参加世界大赛时,杜老师无法一起前去而被迫悄悄离开他们。孩子们知道后跳下往机场去的大巴,返身追向离去的杜老师,杜老师这个刚强的硬汉站在船头刹那间心潮澎湃。
影片画面渐渐拉开,同学们一起在岸上跳起比赛的动作,师生相送,教练和运动员相送,心与心相送,画面逐渐拉远,而且模糊。这样的场景没有一丁点渲染,也已经不需要一点点渲染。
同样不少的是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感人的细节也比比皆是。任宇翔在母亲出走上海之后,独自与借酒浇愁的父亲度日,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眺望天空,追着每一架飞过的航班大声地喊叫妈妈回家或者问飞机听到我吗。
任宇翔的少年就是这样地度过,但命运没有让他这样地度过,因为他加入了杜老师的跳绳队,而且他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当他静下心来的时候,当他专心致志地跳绳的时候,他能够听到绳子“说话”。他把这个秘籍传给了江海江河双胞胎,而自己则成为了这支队伍的灵魂。
在他成为世界冠军后,父亲一如既往做着贪小便宜的营生,但是村里人已经认为这是世界冠军的父亲,“世界冠军不会骗人!”父亲听到后居然开始改变自己。
任宇翔终于盼到了归来的母亲,他的成长故事令千里之外的母亲返回来看望他,也因此他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伤疤在独立的成长中得到弥缝。
任宇翔的故事有一种圣洁的意义。双胞胎的江海和江河是另一种圣洁。他们外在的是目睹了爷爷的去世,在父母回去打工后他们又重新成为相依为命的“孤儿”。
同样,命运没有让他们成为孤儿,因为他们选择了跳绳队,并且在期间得到了杜老师的教诲,不光是跳绳的技艺,而且是做人。在全市争夺冠军的比赛中,江海替代受伤的江河出赛,杜老师开始没有认出他们,裁判以及工作人员也没认出他们,但是杜老师说可以输赛,不可以输人!这一对平日你争我夺各自好胜的双胞胎的后续故事越加精彩,双双成才。
“比学会跳绳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细节铺垫,贯穿全片,又毫不刻意而是顺手拈来,使得这部影片的品相较之于《放牛班的春天》更加厚实。
写苦难,写人性,写道义,写画龙点睛的桥段,要历经艺术的训练和思想的磨炼。我不知道《点点星光》的编剧和导演曾经有过怎样的陶冶,至少知道现在我并不认识和了解他们。
诚如上述,优秀影片都要有一种跳出套路的追求,如果它就是为了写外来工子弟历经奋斗战胜命运,套路就浅薄了。如果它沉下心赞美基本人性、平朴地讴歌普遍人性,一如《点点星光》和《放牛班的春天》那样拍出美好人性,它就成功了。
广州花东镇七星小学跳绳队的故事的被挖掘,起因就是这个体育老师的成就,成就就是把孩子们带到了国际大赛中并且摘得27个世界冠军的胜利。而影片却仅仅将这个瞩目的成功作为了一场场人性成长、青春艰难飞扬的故事平台而非主线。
杜老师、任宇翔、江海江河、方小琴每一个鲜活的人物所以成功,也许在于这支创作团队根本不是影艺圈中混迹江湖、满身油腻的鼠辈,而是真正为着创作一部艺术上感人的电影而努力的人们。所以影片没有任何花架子,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特效,却有着青涩的诚挚和踏实的谦虚。
《点点星光》的难得经验还包括以生活原型为故事蓝本。电影是造梦的,但是造梦要有可信度。来自原型的电影其真实可信本身已经有着感人的背书,这一点弥足可贵。说明造梦与真实有着一条秘密的通道,走好了,电影的艺术成功就手到擒来。精彩的原型,这是无法复制的,而无法复制的创作,是任何怀疑也难以打破的。
从2017到2020年广州电影创作不断出现成功的奇迹,我们看到了《掬水月在手》、《白蛇传.情》、《刑场上的婚礼》、《田园时代》和《点点星光》以及等待上映的《瑞喜爱小白》等不俗的影片。广州电影,广东电影,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