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村里有老人做寿,考学,娶亲,一般会包场请邻居们看电影,当时,文化贫瘠,载体很少,能看场电影真像过年一样,热闹、喜庆。现在,年轻人大都出去了,电影大多是老人小孩看,老的找点回忆,小的,当然喜欢战争片和动画片。”70后,遂川县巾石乡东坑村支书郭相海回忆道。
同为70后的电影公司经理郭琳介绍,如今农村放映,仍坚持每晚“3个科教片+1个故事片”的模式。之所以纪录片的比重大,是因为如《红色圩场》、《厉害了,我的国》、《红海行动》等故事片没看到,还会去手机、电脑按片名找着看,但搜纪录片的概率,则小很多。
“从一些科技电影中,能学到对制种茶有利的东西。”受科教片熏陶,巾石乡竹坪村贫困户吴连花从种到制,逐渐成了行家里手,还买了茶机。
郭琳介绍,在农村,“送米送面,不如送科教片”,不少乡亲通过看科技电影,学会了一两门致富技术,这有它的现实需求性。而在城区,因为大多数居民没有田地,放映的片名,不能照搬农村,要颇费一番思量,精挑细选,接地气又有现实需求,配合党委政府推行当前工作的影片,如《怎样防范诈骗》、《健康你我他》、《用眼健康》、《农村环保与健康》,很受观众喜欢。
一些老放映员如黄坑的钟隆辉、新江的邹锦彪、衙前的刘腾芳、草林的谢九玲回忆,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从胶片放映机到数字放映机,从录像带到光碟再到数码电影,放映员们用手中的放映设备,有了鸟枪换炮质的飞跃。对比前二三十年,交通工具,还是通行条件,也变化很大,从肩挑手提,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但不变的是“坚持为观众放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电影,点亮了城乡夜生活”的初心不变。
对于这些老前辈,郭琳很是敬佩和心疼,他们要自己写海报,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不通路的村落,要背着设备跋山涉水,远的村落放映晚了还要借宿当地老表家里;他们有的出过大小车祸,落下债务和多处伤痕,甚至已过花甲之年,却为了让农村电影“园地”不“荒芜”,依旧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他们收入微薄,“捧”出的是一颗对电影的热爱,对文化事业坚守的赤诚之心,公司能做的,就是及时发放他们的放映报酬。
“尽管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但许多独居老人在家忙于带孙辈,并没有时间看电视,我们放映的,大都是老人非常感兴趣的电影,而且有些放映员还会操客家话讲解,所以,每次放映还是会有很多观众。”放映了近30年的谢九玲说。
近年来,遂川县按照市场运作、公司经营、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发展思路,以各行政村、农村中小学校为基点,构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网络,让群众足不出村看免费数字电影;推出“菜单式”放映模式,观众可以用手机登录省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网站,现场点片。公司想方设法放映百姓急需的特色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实用技术科教片和一些红色经典故事片,助力脱贫攻坚、助力“双提升”,润心、惠民、富民。
郭琳介绍,为让基层及时欣赏到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公司在各重大节假日或有重大活动时,派出精干的红色轻骑兵小分队,下村社,进学校,入警营,每年重阳节,还送电影到敬老院慰问老人。
2019年,遂川电影公司放映电影4988场,观众50.16万人次,接近人均0.8场,其中公益电影占比97%,今年,受疫情影响,在确保防控前提下,公司也尽全力,让老百姓的文化大餐“样式不减,质量不降”。
“好电影可影响人一辈子。我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就是受电影里党的好干部们熏陶影响,扎根农村,为乡亲们送精神食粮。”谢九玲说。
(作者单位:江西省欣荣农村数字电影院线遂川县电影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