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带着创会会长钟惦棐先生的光辉思想和深刻精神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辉历史。站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面向未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压力。在过去,中国电影评论的环境相对纯粹,媒体环境和社会环境比较单纯,其影响效应也比较容易显现。而现如今,各种各样的平台和媒体信息铺天盖地地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新的媒体环境下的电影评论无所不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真正到来了。通过弹幕和各种互动我们看到,众生喧哗是今天电影评论生态的一个最突出的表征。当电影作品推出或者电影现象出现后,人们纷纷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展开讨论,这和以往专业电影评论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时代的电影评论景观在今天已经很难出现。这样新的挑战和压力,也给电影评论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
对于未来的中国电影评论应该走怎样一条路,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我有三个方面的核心观点。
高举中国特色的旗帜
第一,要高举中国特色的旗帜。中国电影评论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要按照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去建构独特话锋。我们应依托中国电影的实践,用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表达理念和方式,表达出中国人的价值、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境界和中国人的情感。这样的电影评论才真正接地气,才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才真正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呼应和欢迎。所以,关于中国特色的电影评论探索,需要我们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理论资源,特别是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三来”,即“不忘本来、借鉴外来、面向未来”。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四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承认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们表现出有所摇摆和不坚定。这个摇摆和不坚定来自于我们可能被强势的西方话语所吸引,我们对其可能产生某种好奇或者膜拜,因而有时候会产生民族自卑、文化自卑的心态。这个时候我们怎样去对标?我们的评论能否和西方最强势的流派和观点所契合并找到依托?我们是否能够照搬西方的经典来展开我们的评论?对于这点我们要特别清醒和坚定,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的旗帜,把我们的电影评论沿着中国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强调高质量发展
第二,要强调高质量发展。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评论在数量上呈现出非常丰富的状态,但可以引发巨大而持续影响力的标杆性的电影评论大作则相对较少。因此,中国电影评论在下一阶段呼唤高质量的精品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包括需要推出具有标杆性意义、引领性意义并且具有专业高度和水准的高质量之作。
强调传承与创新
第三,要强调传承与创新。我们在传承中国电影评论的传统和精神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根据新媒体、新环境和新情况,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话语、新的概念、新的方法、新的形式。我们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努力培养土壤、培养创作、培养文化。这“三个培养”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个努力的重要方向,我们很荣幸从开始就参与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创建,北京电影学院有很多教授都在学会任职,他们也都在不断丰富着中国电影评论的土壤。
我们未来会一如既往地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领导下,为中国电影评论的人才培养、文化营造和电影创作的推进做出北京电影学院应有的贡献。我们不辜负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不辜负广大电影评论家的嘱托,北京电影学院会做出更积极、有效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根据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年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