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影视创作播映发行正在拉开大幕,这将是2021年产业、事业、实业都要完成的一次大考。这些年来,影视行业从来没有缺失过红色革命题材的创作与发行,有的影视作品还取得了比较辉煌的成绩。只是我们不满足于有些创作流于表面,且有些创作也还引发过些许争议,诸如哪段史实如何,哪位人物如何,等等。
这个新春,央视播出了大型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一份答案。我联想到的不是它的体量、制作、宏大叙事,更非谁谁角色填补了怎样的空白。这是一部历史剧,取材自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的一段中国社会文化与政治变迁的近代风云故事,我们终于有了这样一部关于党史的剧集。
剧集真切之处在于它渲染了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始,不知道真的有多少人在思考,初心和使命走过的百年之间,最宝贵的不是风云跌宕的坎坷路程,不是牺牲了成千上万的先烈而夺取的红色江山,而是坎坷路程和红色江山所以值得珍视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初心。
初心和使命都是对于精神而言的。如果今天的后辈们失去了初心与使命,没有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中最伟大的忠诚信仰,我们的纪念将毫无价值。
《觉醒年代》有意思的是其表现阶段选择了建党前面的六七年时间。从1915年开始,陈独秀、李大钊们带着改造中国的深沉思索在日本相识相知,然后先后回国经历创办《新青年》、开展新文化运动、改造北京大学,更重要的是一步步探索救国的道路。
这一段过往影视创作很少涉及的题材和故事,在这部剧集中展开了非常巨大的信息量。它把我们带回到了历史的现场,带回到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身边,几乎无一缺漏。直到今天,这些人物所走过的道路和所散发的思想信息依旧饱含争议。一百年过去了,面对今天的世界,这样的思想探索似乎都还没有过时。这便是《觉醒年代》的意义所在。
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这部煌煌巨作当中沉思,他们当年的思考对吗?哪一些争论对于当下依然有深刻的价值?为什么当中的人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觉醒年代》能够做到这一点弥足珍贵。不是说,百年牺牲,百年热血,一切就已经盖棺定论,就足以百世流芳,从此我们的道路探索就终于南山放马。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所留下的一份精神史已经没有当下的意义,已经过时,我们怎么回答今天正在面对的复杂的世界政治?或者说难道这个世界正在激烈较量而引致我们不断选择的仅仅是经济道路吗?比经济和文化都更加广泛的是政治,只有社会精神的深刻变革能够与政治的进程相得益彰。
历史课反复地阐述予我们的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充分的干部准备,还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准备。在重温这一段风云岁月的同时,我们可以不单单作为剧集的观众,而是一同思考,中国社会如何产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全新探索,而从中诞生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一代新人、新的领袖和骨干。
《觉醒年代》从三条线索描写了一代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先驱者的心路历程。第一条是文化探索。从日本归国的陈独秀、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和在社会建设中心从没有放弃的蔡元培,他们都孜孜以求文化救国,而将文化救国视作新中国未来的民族基础。其中陈独秀的二十年不谈政治,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胡适的学术至上、改造旧文化等等,剧集当中写得生动精彩,栩栩如生。
第二条线索是中国政治的深重危机,学术之争成为了无稽之谈,帝国主义在中国政坛上翻云覆雨,殖民地侵略背后的世界资本财团一步步掌控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命脉,而整个社会经济急速分化、破产,在政治舞台上军阀、政客、买办操控了一切。
当《新青年》刊出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条历史线索在走向破产,如果《狂人日记》早一年发表,陈独秀、胡适的文章就会变得无足轻重。时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这中间就拉出了一条精神史:一条看透中国近代社会的悲剧与必欲推翻之主张的精神史。
第三条线索就是李大钊迫不及待的社会革命论,而《觉醒年代》没有写李大钊的成长仿佛一蹴而就,他的思想探求同样有三个阶段,其一是不满北洋军阀把玩社会进步于泥淖之中,而世界列强瓜分中国日甚一日,国已经不国;其二是深刻的平民感情,尤其是在踏足民间深入了解后,李大钊倾向于十月革命传过来的俄国道路;其三是真正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之后,他发出了“社会主义一定不负中国”的呐喊,并且决心以自己的生命去践行这份信仰。
五四时代的中国精神史肇始于揭露出中国社会沉重的不适应时代进程的顽根恶政,而闪光于迈出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革命真实的脚步。这一段历史进程时间不长,从1915年到1921年,但是这段岁月非常珍贵。这段精神史貌似只属于参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几十号人,但是,纵观上述三条线索,我们会相信它属于一个觉醒的民族、一群觉醒的人。
因为它属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思考与结论,因此它于今天依旧成为一脉相承的滥觞。剧集的思想论战此起彼伏,文化上《新青年》与辜鸿铭之战,政治上内政外交、南北政府、复辟起义之战,观念上《新青年》内部的始聚后分、分道扬镳、标新立异,涉及国性人性、主权人权、文脉道统、革命维新,无一不暴露出短短不到十年中国的思想领域翻滚激荡的精神风云,而在以后百年之中国变迁里它又将如何成为浩浩先河、一如旭日东升。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流自古及今从未绝缘于政治制度变革之外,在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就是一部民族精神史的点睛之笔,文艺创作舍民族精神史而涂鸦,又如何不南辕北辙、离题万丈、驴唇不对马嘴。庆祝建党百年倘若没有这场伟大政治运动的精神历程表现,何以得出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传世讴歌?
电影改革以来产业步入市场经济成为了普适价值,这对于打开思想禁锢、放眼时代潮流非常有益。正因为如此,作品的深入浅出、找到创作规律、启发灵性、直指人心也就越发引领我们的期待。人类的历史核心一定是精神史,而比较于文明的进步,精神史的成为其内里则总是文明进步意义之所在。
商业片、娱乐片、爱情片、悬疑片等等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史契合会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唯一不可以缺漏的是诸如价值观、人性和社会进步文明的各种题中之义。我们要有“国家电影”、“历史电影”、“英雄电影”、“文化电影”等等,使得整个产业领域的布局合理而平衡,以裨益于国家民族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中华民族面对三千年未有之近代变局,而历经数十年先贤烈士探索,最终沥血求新、前赴后继、艰难求索的精神历程,是一代代党的领袖人物和追随者、实践者、牺牲者们可歌可泣、百折不回的信仰诗篇。建党百年纪念于电影电视创作适逢机遇,创作界舍肤浅而取深刻、弃讨巧而采精到、扬流俗而立创新,正其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