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日,2021年全国电影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以来的电影工作,研究分析当前电影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是电影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电影全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握方向导向,服务大局大事,应对大战大考,稳市场、保企业,抓创作、出精品,重创新、抓统筹,推出《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夺冠》等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影片,推动电影产业在全球率先复工复产。2020年全国总票房达204.17亿元,年度票房前10名均为国产电影,国产影片票房170.93亿元,占比83.72%。今年以来,电影产业延续强劲复苏发展态势,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票房再创新高,截至2月28日,全国总票房已突破156亿元,银幕总数达到77769块。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广大热情观众关心厚爱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电影全战线、全系统担当奉献和真抓实干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实力和韧性。
会议分析了当前电影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创作情况看,电影生产的能力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然存在,高品质、多样化、可持续的创作生产能力还有待继续提升。从市场和消费情况看,电影产业供需两旺、良性循环的基础坚实有力,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保持高水平、高质量发展还有待继续努力。从国际层面看,中国电影强势复苏领跑全球,保持和扩大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还有待持续发力。会议指出,中国电影仍处在黄金发展期,电影强国建设征程已经开启,前景光明、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王晓晖指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电影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凝心聚力打造献礼建党百年电影精品,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突出思想引领、提高艺术品质。要鼓励多题材多类型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创作,坚守价值底线,弘扬传播正能量,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品牌。要健全完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构建起政治性、艺术性相统一、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度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估机制。
王晓晖强调,要提质增效强产业,有效激发电影发展动能动力,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推动产业链条更加完善,行业结构更加均衡,利益分配更加公平。要做大做强电影市场主体,深化国有电影企业改革,切实提高主业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积极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鼓励参与重点影片的创作生产和宣传发行。提高电影基地(园区)建设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和综合效能。要深化电影发行放映改革,支持做好重点影片排片放映,鼓励分线发行分众发行,促进人民院线、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等特色院线发展。要加快电影科技特效发展,加大对前沿性、基础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提升影院视听效果和观影体验。
王晓晖指出,要多措并举稳市场,充分挖掘释放电影消费潜力。要优化市场调节机制,重视对档期的分析研判,完善档期协调机制,让好片子“叫好又叫座”。要继续抓好城市影院建设,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放映优化升级,着力改善农村地区观影条件,积极培育农村院线,加快乡镇影院建设。要延伸电影产业链条,提高电影综合收入,推动电影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要规范电影市场秩序,继续规范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等,加大电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动线上线下相互“赋能”。
王晓晖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汇聚电影强势复苏发展合力,各地电影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属地管理责任,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因地施策做好电影工作。要继续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加强金融支持。要加强电影人才培养培训,为编剧、导演、演员等“台前”人才,以及摄录美和后期制作等“幕后”人才,创造好的学习机会和创作环境,发扬中国电影人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培养出一批人民喜爱、市场认可、享誉国际的名家大师。要坚持德艺双馨标准,发挥电影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作用,突出对新的文艺群体的培养,建立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分管电影工作的负责同志,部分电影企业、电影协会学会的负责同志和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部分重点影片的导演、编剧、演员代表,以及中宣部电影局和直属电影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