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7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和观众调研平台聚影汇发起主办“《发财日记》暨网络电影春节档”线上专家研讨会,以网络电影春节档和《发财日记》为切入点,共同探讨高品质网络电影的未来发展,解读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的融合共生。
在会上,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指出,网络电影的档期概念才刚刚提出,尚未形成强大的档期市场影响力,但从网络电影的发展历程和趋势上来看,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认为,网络电影春节档的产生,体现了大众对文化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表明网络电影开始进入主流文化消费视野,随着网络电影在资源汇集、演员阵容、制作班底、艺术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其受众圈层也逐步向各个层级突破。
在北京电影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吴曼芳看来,网络春节档是在就地过年倡议下,丰富网络视听内容供给的重要举措,而从其自身发展逻辑上来看,随着网络电影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产业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档期概念的产生是网络电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作平表示,传播获选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内容的价值和获取内容的费力程度有关,网络电影对于场景的要求较低、观影时间不受限制、观看屏幕更多元、观看人群也更倾向于年轻人,一旦在内容上与院线电影达到同级水平,其优势就会呈现出来,未来两者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值得持续关注。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胡智锋认为影片亮点突出表现在三个“度”上:锐度,对草根生活状态的锐利呈现,能够触动人心柔软的地方;力度,将悲剧与喜剧,大时代与小人物,情感和理性等进行多元且有力的融合;温度,让人在感动的同时受到鼓舞,在绝望中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旭光指出,作为一部网络电影,《发财日记》做了很多针对于网络电影自身观众喜好的探索,如明星组合、永恒的主题、情怀元素等,这些元素巧妙组合在一起,能够抚慰当下人心灵,让观众产生共鸣。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主编赵婀娜指出,《发财日记》的亮点体现在几个对立的关键词上:悲剧与喜剧,在喜剧的形式背后,加入了很多的悲剧内核和留白;矛盾与和解,突出展示了各个主角之间、个人和城市之间、自己和自己之间矛盾产生与消解的过程;国家化与本土化,体现草根文化,充满淳朴与质朴气质。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从跨界导演的角度,分析影片成功的原因。在她看来,第一个原因在于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喜剧题材和草根角色与观众的贴合度,几位主角被卷入改革开放初期的洪流中,但依然保持善良的底色;第二个原因在于完成了造梦功能,为众多渴望在城市拥有容身空间、融入时代发展、过上梦想生活的普通人予以慰藉。
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指出,《发财日记》在内容上符合网络电影受众的喜好:关注普通人,表达人间真爱,弘扬正能量;在制作上升级网络电影观感,改变了很多人对网络电影粗制滥造的成见和印象,为网络电影的开发制作提供了诸多启示,也带动了网络电影档期概念的产生。
(姬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