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电影工作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电影工作要把握方向导向,服务大局大事,应对大战大考,稳市场、保企业,抓创作、出精品,重创新、抓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2020年以来的电影工作,研究分析当前电影发展形势,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电影高品质、多样化、可持续的创作生产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王晓晖从中国电影的创作、产业、市场、政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刻分析了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电影有足够的韧性、发展空间和内生动力,并强调中国电影还需要健全完善电影评价与评估体系,构建起政治性、艺术性相统一、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度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估机制。
中国电影评价、评估体系的健全完善,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必须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家协会通力协作配合,更加积极、主动的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努力发挥专业性、权威性、建设性的作用。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加强严肃性的电影评论对电影发展的积极引导作用,主动有效突破“饭圈、人圈、票圈”,提升电影评论的公信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始终将上述工作作为己任,开展了诸多建设性工作。如2020年12月份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中国电影基金会、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了“2020中国电影评论高峰论坛”,并成立了钟惦棐电影评论发展基金,为推动专业性影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21年1月2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召开了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成立40周年研讨会,会议针对新媒体时代中国电影的创作生态和批评生态发生的重大转变,重新认知和反思中国电影评论面临的新一轮挑战。会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展开学术研究的同时,我会还积极推动电影文化的普及,与CCTV6电影频道积极合作推出“今日影评”日播栏目,邀请影视业界、学界著名专家以及其他社会名家在电视和互联网平台上读解著名影片、普及电影文化,推动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始终自觉拥护和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电影工作的政策方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关于电影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融会贯通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的所有活动中。一方面,在具体的电影评论活动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导向,从中国电影发展的理论资源中借鉴经验,充分开掘电影前辈们丰富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电影评论要面向实践,面向观众,面向银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电影评论既要面向实践,坚持专业品格,又要做电影创作与电影观众、电影业界乃至电影管理层之间的桥梁;始终强调电影评论者要把批评作为立身之本,聚焦电影批评工作中心环节,同时要强化自身批评素养,提升能力,要有电影评论的“几把刷子”。
总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不仅要强化自身的理论素养、公信力和影响力,更要在中国电影的整体布局、整体发展中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为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摇旗呐喊、保驾护航。围绕着 2035 年电影强国建设之约,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应该充分发挥电影资源智库的作用,紧紧围绕国家电影局的总体布局,进一步联络全国范围内的所有电影评论工作者、电影理论研究者,完善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评价、评估体系,完成自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推动中国电影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也推动中国电影理论批评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在不断变化、纷繁复杂的时代诉求中,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不仅要从专业的视角出发,以符合互联网语境的话语方式,为电影发出严肃的、权威的、专业的、建设性的声音,发挥主流平台的作用,发挥国家电影智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按照晓晖部长和国家电影局的总体布局,积极与各地电影主管部门、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新媒体机构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的桥梁和媒介功能,将各个机构的资源进行串联与整合,建立集政治、学术、艺术与媒介性四位一体的具有系统观的中国电影评论体系。以此基础推动对中国电影自身观念及其作用的全方位认知和理解,推进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基建”,进一步完善围绕国家电影局布局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有效有序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沟通顺畅、反应迅捷、科学合理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政治性、艺术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针对上述诉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未来不仅要继续坚持电影评论的严肃性、权威性、专业性、对创作的引导性以及对电影文化的普及与宣传,还要努力建构起符合中国电影现实情境的、具有中国特色、系统性的电影评论体系。首先,全国电影工作会之后,中国电影强国建设开启了新的征程,电影评价体系、评估体系的建立要走在前列,要先行。其次,要立足中国电影发展语境,完善电影评论与创作、市场、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建构起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包容性兼具的评论模式。第三,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结合中国电影实践对优秀外来文化和理论话语兼收并蓄,既要从当前中国电影的丰富实践中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又要回归中国艺术传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理论养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影话语体系,建构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形成建立在当下中国电影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话语体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最后,从系统性的电影评论出发握紧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加强对行业评论走向的宏观调控,培养培育观众从娃娃抓起并且功成不必在我,引导观众建立健康的电影欣赏观,有品位的电影欣赏趣味、消费习惯。
目前,中国电影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繁荣背后也呈现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无“高峰”以及急功近利、快餐式消费的现象。电影创作与电影评价、评估机制是电影的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需要电影评价、评估体制的引导和矫正;而电影繁荣与发展又进一步完善电影评价、评估机制。当下电影评价、评估机制还应警惕电影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影响,要积极发挥专业性电影评论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电影界践行德艺双馨标准、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保证专业品格的同时,还要“接地气、说人话、说普通观众都能听懂的批评话语”,同时积极与各类媒体平台尤其是互联网平台合作,借助其大数据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严肃的权威的专业性的评论,形成电影理论、电影评论与科技的互相“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