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电影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抓好选题规划,聚焦精品创作,繁荣电影市场,扎实推动山东电影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山东电影发展新高地。
一是抓创作,打造精品。高标准编制《山东省“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规划》和未来三年重点电影作品创作生产规划目录,既抓眼前,又谋长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加强选题规划策划,明确重点创作方向,努力在选好题材、讲好故事、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推出一批。认真落实《山东省推进影视创作及产业发展“三个创新”的工作措施》、《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十项措施(试行)》,加大对电影精品项目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建立起电影创作生产从入库、评审、立项、扶持、奖励等全过程闭环管理链条,激励电影从业者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聚焦重点项目,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工作台账,全过程跟踪服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省市一体,协同作战,确保重点作品按时高质量推出。重点打造《开国将帅》、《我的父亲焦裕禄》、《回西藏》、《世间有她》、《铁道英雄》、《卡尔·马克思》、《沂蒙山》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为庆祝建党百年贡献山东力量。
二是抓产业,延长链条。立足山东资源优势,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辐射带动一批主业明显、特色鲜明的影视产业园区,形成“1+N”影视产业基地(园区)布局。青岛“东方影都”突出电影工业化后期科技优势,全面优化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全力打造青岛国际影视博览会品牌,力争到2025年形成千亿级影视产业价值链,打造中国电影的“梦工厂”。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突出红色文化基因。做好与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的结合文章,打造国内一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拍摄基地和红色教育培训、红色旅游基地。济南、济宁等地影视基地发挥各地历史文化资源特色,错位协同发展,努力在全省形成功能齐备、配套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影视产业基地格局。加强电影特色小镇建设,鼓励支持更多优质电影企业落户山东。健全完善电影人才“育、聚、用”工作机制,探索柔性吸引人才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社会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支持创办产学研一体影视产业职业教育学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打造一支留得下的全产业链人才队伍。以项目凝聚人才、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为山东电影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是抓市场,做大蛋糕。多措并举稳市场,努力做大电影市场这个“蓄水池”。不断加大对发行放映单位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电影企业纾困解难,促进电影市场健康发展。支持鼓励山东奥卡新世纪和鲁信院线等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做大做强。进一步研究相关促进影视文化消费的措施,充分挖掘释放消费潜力,引导带动更多群众走进影院,最大限度提振全省电影市场,确保我省今年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全国位次前移。修订完善山东省《电影专资使用管理办法》,重点向优秀作品创作以及乡镇影院建设倾斜。积极培育农村院线,分类推进乡镇影院建设,今年选择30至50个人口较为密集,对周边具有辐射作用,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试点乡镇影院建设,争取“十四五”末基本实现有条件的乡镇影院全覆盖。不断规范电影市场秩序,打击电影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依托5G网络优势,引导鼓励支持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创办点播院线公司、建设点播影院。大力开发电影音乐、VR体验应用、游戏、出版物市场和外景地等旅游市场,以及电影衍生品和其他授权商品市场,逐步形成版权完善、品种多元、层级合理的后电影产品市场体系。
四是抓公益,文化惠民。在“标准化”基础上,推进“均等化”,持续打造全国公益电影放映行业标杆。出台《山东省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农村电影公共服务实施办法》,按照“政府购买、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思路,推进公益电影放映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考核评价办法,积极探索农村电影多样化供给方式,实现农村电影放映提质增效。对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由流动放映向固定放映、室外放映向室内放映转变,实现“农村一月一场电影”全覆盖,切实为老百姓送去高质量电影文化服务。通过开展“送电影进福利机构公益电影放映”、“聆听光影——无障碍电影公益观影”等展映活动,重点抓好福利机构老人、聋哑学校儿童、视障人群等特殊群体的精准上门送电影服务。确保今年公益电影放映超过70万场,不断扩大公益电影覆盖面。结合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主题教育活动,遴选一批符合主题要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电影,分别在“五一”、“七一”、“十一”等时间节点,开展“红心永向党,光影映初心”电影展映以及“四史”教育主题观影等系列活动,为建党100周年营造浓厚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