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始终与祖国各族人民一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宏伟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了无数光荣篇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守初心,不忘使命,通过党史知来路,明去处,继承并发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的宝贵经验。其中,党史题材的电影作为可贵的历史资料与教育材料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用鲜血、汗水、泪水奋斗写就的光辉篇章,这些波澜壮阔的党史国史是新时代大学生乃至所有电影观众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的重要思想资源与革命动力。
一、党史电影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家宝”、“教科书”与“必修课”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并围绕党史发表了一系列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智慧结晶,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传家宝”、“教科书”与“必修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是我们党、国家与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需要大学生倍加珍惜的“传家宝”,大学生通过党史电影认真学习党史,可以通过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正确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历史时期创造的丰富经验,从中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思想精神,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够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立志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广大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军,学习党史是落实大学思政教育任务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对党史的学习,也是与党和国家百年以来各项基本事业代代相传,在当下向社会主义新征程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目前大学生接受的党史国史知识以基础教育中的线性知识与高等教育阶段的碎片化知识为主,呈现出凌乱分散的基本特征。其中的基础知识主要来源于义务教育阶段与应考性的历史教材和历史课程,其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材与课程主要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形态的发展为线索,而高等教育中的党史教育则以功利性的应考考点连缀而成,大学阶段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没有专门的党史教材与课程,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与基本架构,也就难以通过党史获得思想的启迪,知识的武装。近年来,《开天辟地》、《建党伟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南征北战》、《红日》、《大决战》等越来越多题材丰富、剧情生动的党史电影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影像叙述方式,以颇具娱乐性、观赏性与商业类型电影风格的形式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作为切入点吸引广大大学生学习党史,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由浅入深地剖析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脉络规律、大势和主流,在感人至深的情感共鸣与深入浅出的理性思考间让大学生明白其肩负的历史使命,并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代代相传。
二、通过党史电影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理论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中发展和进步,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把握和运用“三大规律”,在学习和实践中以革命先烈与正面典型为榜样、并将历史错误倾向引以为戒,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的党史学习的内在要求。建党百年实践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伟大的精神力量与重大理论成果,以党史为题材的影片或讲述近现代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事迹的电影是传承伟大精神良好的教科书,这些影片将建党以来风云激荡的历史转化为一幕幕带有故事性的生动影像,并在电影这一便于储存传播的现代型媒介中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开天辟地》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中的井冈山精神,《百色起义》中的苏区精神,《四渡赤水》、《金沙江畔》、《大渡河》、《突破乌江》中的长征精神,《南征北战》、《延河战火》中的延安精神都不断丰富着中国现代历史的精神谱系,鼓励着当代大学生不忘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勇于奋斗。这些电影的创作者从真实可信的史料中撷取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结合创作者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为党史故事添加诸多细节,把书本上的党史知识写“活”,增强了对大学生读者的吸引力。例如讲述第一次党代会召开的《开天辟地》的结尾,摆脱了上海稽查危险后的党代表们准备登上著名的革命“红船”,登船前心情放松的代表在嘉兴湖畔谈笑风生,几位代表还在岸边的小摊上买了粽子准备带上船吃,一派人间烟火的景象。这时一位穷苦的船家儿童看着董必武送到嘴边的粽子馋得舔了舔嘴唇,董必武便将刚买的粽子赠予了这个船儿。随后,其他代表也将自己的粽子送给了穷苦的船家母子,母子手中的粽子越聚越多。这一幕虽然不是影片的高潮,却恰如其分地将党代表们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心态表现出来,成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恰当诠释与影片的点睛与升华之笔。
另一方面,党的事业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大学生通过党史电影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对深刻分析当下面临的新矛盾、新使命、新任务,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而言也十分必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中国共产党积累的宝贵经验也铸就了伟大的抗洪救灾精神与伟大抗疫精神,同样更新并再次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及全人类问题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是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的2020年,《中国医生》、《2020》、《人间世:抗疫特别节目》、《第一线》、《武汉战疫纪》、《英雄之城》、《武汉24小时》等抗疫题材电影和纪录片尽管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以党组织的人物行为为拍摄对象,但难能可贵地呈现出抗疫战争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共同经历了疫情的每一位普通观众,都可以通过影片的观赏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稳定和凝聚建设国家的正能量,在党史的与时俱进和精神创新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三、坚定“四个自信”,汲取斗争经验,实现自我净化
推进党史理论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传承时代精神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而大学生通过电影等形式的党史资料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接受先进与进步思想,也是加强大学思政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党史百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伟大奋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通过改革开放开创并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建党后创造了华夏大地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根本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代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物质条件下长大,开放的思想文化政策、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信息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接触新知识新思想的便利条件,大部分学生往往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强。一方面,要通过党史电影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着眼于普及红色文化坚定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理想信念、在爱国主义情怀下激励大学生奋发有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全球化趋势借助网络媒体的加强,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坚持以和平演变的战略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其中重要的表现就是以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攻击或歪曲共产党历史,抹黑英雄英烈。要应对各种编造的虚假历史,就必须在坚实的党史基础上夯实意识形态阵地,明确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防范大学生思想被虚无主义观点瓦解和腐化的危险。
我国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党史电影将中国电影工业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思想建设优势,不断通过艺术质量更高、核心价值更贴合现代生活的电影增强党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优势,令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道路与理论、以及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正确性。党史电影序列中,《挺进中原》、《济南战役》等反映党领导人民建立建设新中国的优秀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焦裕禄》、《第一书记》等将个人梦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中的作品、与《复兴之路》、《国情备忘录》等进行改革开放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等类型的作品,或以真实的历史感召,或以平凡人的英雄的事迹激励,或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指引,都增强了大学生观众对历史的理解辨析能力,以及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培养,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为四川传媒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