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办,《中国电影报》社协办,北京述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民族题材电影《抢花炮》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光,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路海波,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董瑞峰,《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衡等电影界专家、学者就影片的主题立意、创作手法、艺术特点、现实意义等展开研讨。500余名观众共同欣赏了这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电影作品。活动由《中国电影报》社社长、《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抢花炮》由曾创作电影《双人床条约》、《与雷锋有关的日子》、《周恩来回延安》的著名导演吴卫东执导,电影《大碗茶》的制片人张彩虹担任制片人,李新华编剧,张智坤、伍莹、杨天正、张紫琦、李沛霖等主演,是一部以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为载体、以人物成长励志为核心的电影。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的生活化场景和情节冲突,生动地展现了一群身怀绝技的壮族青年,在“抢花炮”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激发起昂扬的斗志和奋发的勇气,告别过去的自己,从社会闲散人员蜕变为神勇的“抢花炮”冠军的过程。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光(右)向出品方代表颁发收藏证书
影片主演
专家一致认为,该片关注了边远山区壮族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与命运,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和泥土味;在人物塑造上也颇为成功,虽然人物众多,但是每个人物的性格与技能特征清晰明了生动有趣。同时又通过壮族青年陆上飞等人的励志故事,以小见大地表现了“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以及“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人的梦”的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与实现中国梦进程同频共振,充满了正能量,给人以精神上的洗礼。
活动上,影片出品方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清远广播电视台、北京述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电影拷贝捐赠给中国电影资料馆,该片将作为国家电影档案,正式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保存。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小光,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电影创作部主任唐科,清远广播电视台编委会 编委梁伟志,电影制片人张彩虹等嘉宾、观众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悉,该片将于3月31日在广东清远首映,同步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上映。
◎ 研讨会观点摘要 (按发言顺序整理):
张小光(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健全完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 鼓励多题材多类型创作
前不久,国家电影局召开全国电影工作会议,其中提到要鼓励多题材多类型创作,特别是现实题材创作,坚守价值底线,弘扬传播正能量,努力打造中国电影品牌。
《抢花炮》既是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又是民族题材,包含爱情、青春元素,在创作层面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同时,这部影片呼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彰显了出品方、制作方的责任担当和大局意识。
今年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做好电影评论工作非常重要。全国电影工作会指出,要健全完善电影评价评估体系,构建起政治性、艺术性相统一,社会反应和市场认可度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估机制。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希望携手行业学会、协会,加强合作,共同为中国的电影评论体系、评价体系建设、健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吴卫东(影片导演):
希望以传统民族文化的属性渲染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抢花炮”作为一项流行在壮族等民族中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欢迎,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同时,“抢花炮”是这部影片贯穿始终的重要叙事线索,不仅推动着人物情节的发展与蜕变,也以其传统民族文化的属性渲染了该片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并以其极强的动作性和竞技性增加了该片的戏剧性、冲突性和可看性。
片中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让“抢花炮”这一传统习俗和体育运动更生动、真实地呈现在更多人面前,不仅有力地响应了国家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鼓励和支持,也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创作时,我们在以真实为基础、优化为提升的电影审美视觉上,全方位地展示壮族民族的地域风情、村寨、服饰、风俗、音乐、餐食等。
很荣幸有这么多专家能够对电影进行点评,这对我来说是新的起点,也是对我未来创作的指引。
尹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
为反映现实、对话时代、塑造人物、创新类型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这部电影有五个标签。
第一个标签是青春与励志。片中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过往,有自己需要克服的历史,需要改变自我,需要放飞梦想。青春励志的特质给予了这部影片完整的架构。
第二个标签,是民族题材。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没有打出民族题材的标签,影片中展现出的当代中国青年人等风貌。我非常认可这个倾向,片中主人公有时也会穿上壮族的服装,但展现出的是壮族人民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整体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个标签是农村题材。《抢花炮》贴近了乡村振兴的主题。乡村振兴,首先是人的振兴,人要有梦想和追求,要有一番干事业的心。
第四个标签是体育类型。最后两场比赛的戏份非常精彩,剪辑、节奏、镜头、表演的把握都很到位,为体育类型电影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
第五个标签是非遗传承。把非遗项目、体育竞赛和青春、励志、成长结合在一起,创作难度非常大。创作者能够把上述元素融合起来,非常难得。
可以说,这部影片为电影如何反映现实、对话时代、塑造人物、创新类型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饶曙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中小成本电影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形成更加良性循环的电影生态
电影《抢花炮》是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电影。
体育,不仅仅指的是奥运项目。一些非奥运项目、民间体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片给予这项运动一个精彩的电影化呈现,其中带有一点“杂技表演”的动作也是一种独特的视听奇观,让我们看到了体育题材影片的新拓展和新境界。
该片对民族题材电影也有一定的启示,表现的是少数民族在都市里的生活生存状态,追求一种“共同体叙事”——这也是共同体美学思想在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中的一种应用。
从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来讲,《抢花炮》也可以给我们新的启示。我们也需要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倡导温暖现实主义路线,倡导一种阳光的、活泼的风格。
毫无疑问,电影行业需要更多的头部影片来拉动观众的观影,同时也需要像《抢花炮》这样中小成本的影片来满足观众多样化、个性化、精致化的需求。从整体上来看,中小成本电影应该而且可以在中国电影的整体结构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形成更加良性循环的电影生态。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既生动、好看又有思想深度的一部作品
电影《抢花炮》很好看,有思想,有深度,完成度非常高。一部影片不论投资大小,关键在于专业的态度、专业的流程,专业的组织,才能创作出专业的作品。
同时,片中演员的表演非常好,让我感受到电影事业后浪推前浪,希望年轻演员能够珍惜当下,一部一部作品认真拍,与作品一同成长,与电影事业一同发展。
我也非常欣赏电影中的台词,比如“你从城里待两天你就成思想家了”、“在绝望和困境中才能完成思想学说”等等。影片整体非常有戏剧性,从一开始提出问题,到最后向大家坦白;从一开始为了自己组织花炮队,到最后和阿莲买房子结婚,实现了梦想,促成了成长。
李春利(《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却有着轻喜剧的效果和有预期的悬念
这部电影的故事很有意思,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花炮队,在政府的号召下恢复非遗项目,带动当地的旅游文化,这看似是一个荒诞的故事却有着轻喜剧的效果和有预期的悬念。
以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悬念和核心动力来构筑一个故事,这是很传统的结构方式。但是,我们看得出来导演在努力打破一群人为了理想而奋斗这样强大的主旋律套路。他希望用几个“嫩皮青年”的成长和蜕变来破题和“破圈”。
片中的人物都是有缺点的,“碰瓷”的、违章驾驶的,男主也并不是一个怀揣远大抱负的人,他的愿望十分单纯,为了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女友续租店铺、挣钱买房结婚,都有着极其急功近利的想法。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带着最朴素的、功利的动机而来,却在训练的过程中,在集体的努力下获得了友爱、自尊、爱情、梦想,完成了自我成长。可以说,主创有新追求,在努力以类型化的电影叙事表达主题。
谭政(《电影艺术》杂志主编):
全面记录和呈现抢花炮民俗成为民族发展和传承的有力支点
电影《抢花炮》观赏性很好,为什么观赏性很好?首先它有比较结实的类型化剧作和出色的演员群体。体育竞技类影片很难把故事讲得很精彩,因为比赛本身是很单调的。从成片看,主创确实想了很多招,高架、威亚等等,把动作拍得很花哨、很精彩。
这个片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农村,虽然里面有很多矛盾,包括人性的善恶等等,但我们感受到朝气蓬勃扑面而来。尤其是叙事的切入,一个青春浪漫的乡村爱情故事贯穿始末,这个故事看得非常温暖、非常温情。
此外,影片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意义。“抢花炮”这个民俗在影片中得到全面的记录和呈现,同时借助影片的上映得到了推广,所以这是民族发展和传承的有力支点。另外,也能引起我们对于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保护的思考,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生态或生存环境保护的思考。
董瑞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节目部主任):
“十年磨一剑”,外视点表达
影片整个的故事比较精彩,超越了常规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写法。对民族题材电影有两个创作方向,一个是完全内视点的方向,一个是外视点的方向,内视点更多是民族内部的视角,很多纪录片或者是纪实性的电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民族的心灵史、习俗,呈现整个民族独特的东西。而《抢花炮》完全是外视点的表达方式,不拘泥于民族具体的表达,也没有过多写贫困乡村的感觉,也没有陷入到常规的电影里所呈现的乡村的景象,这些都是比较好的。
左衡(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室副主任):
展示出中国现代乡村的景观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乡村杀马特式景观,行动小大正精神”。“杀马特”不是从网络语言的层面使用它,因为我们在传统的意念当中,对少数民族可能有一种无意识固定的思维,对乡村有无意识固定的思维,实际上大家到今天的中国乡村就可以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乡村的朋友们,尤其是年轻朋友们在拥抱时尚这件事情上比城市人一点不差,相对有的时候反倒更加先位,他们把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本民族原来就有的热情、洒脱,实现了非常自然的跨越。
在《抢花炮》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现代乡村的景观,包括乡村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属于文明层面,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着未来新产业为基础的探索型社会慢慢的转型。影片还展现出“脱贫不易”,用喜剧的方式反映了脱贫过程中的难题。
王海洲(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影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很典型的类型叙事特征
影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故事从村子里出发,通过收到山货的摩托车进入到镇子里面,镇子是以整个故事的中心,以镇子为中心向下从村子里的辐射,向上通过村、镇、县、市这样的层次比较全面折射了一个地区整体的时代社会风貌。
同时,影片传递出民族风情。不论是“抢花炮”运动本身的诠释,还是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展现,都带有特定的、强烈的、民族化重要表征。
此外,影片具有很典型的类型叙事特征。“抢花炮”作为体育运动,是一群“废柴”、一个乡村首购山货的青年,怎么能干一件大事呢?典型好莱坞的叙事,就是一群“废柴”凝聚在一起,最后通过七扭八歪的叙事把一件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壮举,这个是典型类型叙事的特征。
莫鸿伟(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副县长):
体现出连山少数民族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和团结的民族精神
这部影片是2019年在广东连山开机拍摄,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谨代表中共连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及全县13万人、各族同胞对电影《抢花炮》成功上映表示热烈祝贺,也是对电影联合出品方和社会各界人士一直以来关心我们民族地区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抢花炮》电影取材于广东连山壮族传统体育项目里面的“抢花炮”,它不仅体现连山少数民族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团结一致的民族精神,也带动了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团结。
看完电影,我认为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非常出色,影片通过爱情故事以及一些电影手法,把“抢花炮”展现得淋漓尽致,我非常感动,也很激动。我也邀请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到广东连山旅游观光,悠闲度假,感受一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品尝民族美食。
张彩虹(制片人);
观众的笑声、泪水、掌声让我觉得12年的努力值了
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永久保存,当然离不开各位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也是我历经12年的坚守和执着,尝到了各种甜酸苦辣,最终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支持下完成了这部电影作品。这部电影从策划筹备到公映,共经过了12年,这期间我们经历了七任编剧、五任导演,最终我选择了吴卫东导演,我为什么选择他?因为他创作态度认真、肯钻研、懂表演、具有改写剧本的能力,相信他能够更好地完成,并将好影片呈现给观众。
今天这部电影能够如期与观众见面,并作为国家电影档案,离不开这12年中我的坚守与执着。每部电影的创作过程都是艰辛复杂不可复制的,各种复杂问题都需要一一化解,我觉得自己又上了一次大学,从中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再次得到了提升。
听到这么多领导、专家和观众对电影《抢花炮》的认可,特别是在观影时,听到观众们的笑声、掌声,看到他们为片中动人之处的流泪,我觉得这12年的努力值了。
郭嘉锐(清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展现出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成果
电影《抢花炮》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反映民族非遗项目,反映清远脱贫攻坚的风貌,还展现出民族的团结、拼搏的精神。影片展现出很多清远的元素,特别是展现出清远乡村的美,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成果。这部影片是在清远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连山、阳山县等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完成。
清远是富有创新、改革精神的城市,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是山清水秀具有后发优势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诚意邀请各位到清远作客。
林丽宁(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副主任):
讲好每一个小故事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坐在这里,我感到有点惶恐,我们享受到现实的明艳,但当初的奋斗都是幕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拼搏出来的。回述到十几年以前的萌芽,经过这么多年的付出,结出了这么一个丰硕的果实,我们不忘初心,不应该忘记他们付出十年之久的艰辛努力。
要感谢清远以及清远合作伙伴,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这是非常成功的合作,共赢的合作。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是很大的故事,也是无数个普通人的故事,是无数个连山的故事。只要把每一个小故事讲好了,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希望以后继往开来有更多的合作,把清远改革开放的故事,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把连山的绿水青山更多展现在大银幕上。也希望更多全国人民去到清远,去连山一起分享祖国的大好河山、绿水青山。
皇甫宜川(《中国电影报》社社长、《当代电影》杂志社主编):
对“抢花炮”这项非遗活动的当代传承进行了呈现和想象
影片在创作观念上具有当代意识。在表现当代民族故事的时候,影片没有对民族元素做刻意的强调,没有把电影中的生活从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中隔离出来,而是把它放在中国多民族的环境里和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来展开和表现。人物的日常服饰和语言,他们的情感和目标,对观众来说没有陌生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展现的壮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
影片在表现形式上,注重电影化表达。影片融合了青春片、体育片、爱情片等的表现形式和经验,对“抢花炮”这项非遗活动的当代传承进行了呈现和想象,“抢花炮”的场面拍得很好看,让我们看到了这项非遗活动在当代继续发展的潜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影片实际上也提出了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