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如何创作好党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何激活党史资料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如何用剧作手段塑造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日前举办主题为“庆祝建党百年,讲好党史故事”的影视剧本创作研讨会,160多位新老编剧齐聚一堂,各抒己见。
会议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汪海林主持。他强调,创作党史影视作品,编剧是首创,只有编剧学好党史,理解党史,从党史中汲取资源,才能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如何创作出高品质的剧本,如何写好共产党人,作为会议讨论的核心话题。通过大会的沟通和交流,总结建党百年剧本创作的经验,号召编剧会员积极筹划明年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剧本创作。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电影《建国大业》、《黄克功案件》编剧王兴东表示,“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用新方式、新手段、新视野创造新的能在全球传播的共产党人形象,是我们探索的课题。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写党史电影要敬畏党史,也要遵循电影创作规律,摒弃流水账式叙事,敢于去伪存真探索真相,要用好用足一个‘情’字,要着力表现信仰的旗帜。”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电影《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编剧黄亚洲坦言,“作为一个写历史的编剧,我有时候很痛苦:写出个很好的桥段删了很可惜,但当艺术构思和历史事实产生冲突怎么办?现在我在写电视剧《红船》,胆子就越来越小,不像30年前那样把历史剪来剪去,我觉得我对历史越来越敬畏。”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巡回检查组》编剧余飞说:“写好党史题材影视作品,一是要在历史的缝隙中寻找戏剧冲突,二是要沿真实人物的有限轨迹寻找惯性和亮点,这两个经验有助于解决艺术虚构和历史事实的矛盾,增强观赏性。”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电影《战狼2》编剧刘毅强调,“写党和国家领袖也好,写先进英模也好,都还是要写一个人,如果这个人本身写起来比较困难,也可以写和他相关的人把他带出来。所谓英雄并不是生来就是英雄,也不是做什么事都是英雄,在把主人公写成真正的人以后,要着力塑造在关键那一刻动人的英雄行为。”
从长沙专程来京参加会议的原湖南省文联主席、潇湘电影制片厂的老厂长谭仲池,在建党百年之际创作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传记电影《血铸忠诚》。这位曾写过电影《袁隆平》的老党员,深有感触地讲道:“一个作家要写一个重要党史人物的电影,首先要对中国共产党有感情,对祖国有感情,对人民有感情;第二,作家必须走到生活中去。”
《金刚川》、《光荣与梦想》、《浴血无名川》等电影的编剧,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宁宇,近几年曾参与多部重大革命题材的创作。他说编剧工作没有捷径,必须要“在学习中创作”。他直言,现在有些写党史影视剧的作者没有看完党史,出现大量常识性错误,有些影视行业的甲方不了解党史,往往生编硬造。他建议创作者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还要多学习前辈的经典作品。
《革命者》的编剧张珂,其父亲就是党史教授,他从十三岁就爱看党史书,进入电影编剧行业,特别钟情党史题材的创作,《革命者》就是写李大钊的一生。他有感而发:“涉及到党史军史的题材,编剧的知识储备必须足够,这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编剧在创作时,既要尊重史料,同时也不能被史料束缚住,要善于考察历史的空白处,大胆地把史料中的空白处合理地运用到艺术作品里。”而且,他觉得创造共产党人形象的作品,核心不是要满足甲方,而是更多地去感染新一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