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 发掘历史与人性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一部抗美援朝战争史,就是一部志愿军百万将士用生命写就的英雄史。从鸭绿江到“三八线”的群山中,从汉江到清川江两岸的土地上,处处浸透着中华儿女的忠诚与热血。
岁月如流,弹指一挥间,北纬38°线上的炮声已远去。回眸历史,抗美援朝题材电影时时唤醒着国人记忆中的那份热血与感动,志愿军英雄的银幕形象也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榜样。
鉴往事,知来者。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致敬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光辉典范的志愿军将士,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人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纵观数十部抗美援朝题材作品,一直保持着贯穿性的思想与艺术共性。
在思想与价值层面,最为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们是典型的国族指向的战争片类型,描述的是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善恶冲突。包括热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当中包含的仍然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抗美援朝影视创作和传播的发展轨迹背后,一直遵循着相同的文化和情感逻辑。
在艺术层面,詹庆生认为,抗美援朝影视作品遵循的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崇高美学。这些影片用高度仪式化、崇高化的礼赞式镜头语言,用仰拍视角下的伟岸身躯、雄壮激昂的音乐、震撼人心的赞歌,将那些顶天立地、光芒万丈的英雄形象烘托到了极致。这种艺术手法,甚至逐渐成为了一种通行的创作规范或程式。正义的事业、英雄的壮举、强烈的情感、伟大心灵的回声、浓墨重彩的修辞,共同创造出了抗美援朝电影中的崇高之美。
一些作品中不难看到创造性的艺术闪光:《上甘岭》中,紧张残酷的战斗与坑道生活相互穿插、张弛有度,一只苹果、一杯水、一只松鼠,“望梅止渴”的故事,生动的细节彰显了官兵的坚韧意志;“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将个体情感与宏大叙事、思乡之情与反抗强权追求和平的信念有机融合,在数十年间持续保持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英雄儿女》中,对英雄传奇的讲述与对血缘亲情的追寻联系在一起,传达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奇袭》、《长空比翼》、《三八线上》等片初步探索了惊险片、空战片、反特片等类型化发展的可能性,展现了自觉的美学探索意识。
在詹庆生看来,近年的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也开始出现一些新趋势:在《那年那兔那些事》中,抗美援朝这一严肃题材意外地与互联网文化及其审美达成了有机统一,呆萌有趣的形象及配音、寓言化的讽喻式表达、大量的互联网流行语、青春热血的气质,与鲜明强烈的国族情感相结合,在弹幕群体性共鸣的助推下,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现象级影响力;在《我的战争》、《金刚川》等作品中,战争场面的视听呈现因近年来影视工业的巨大进步有了大幅提升;这些新作品大多聚焦普通战士的微观视角,见微知著地透视抗美援朝战争,颂扬了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献身精神。
包括在叙事上还有了新突破,比如《金刚川》使用的多视点复现性叙事手法,显然广泛汲取了近年来文艺与商业电影的美学经验,为一个简单的故事创造了更强的内在张力以及特殊的戏剧性效果,这种叙事创新尝试在中国战争片创作中或许也是第一次出现,展现了“主旋律”电影美学寻求突破的新尝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电影被扣上了“不好看”的帽子。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在叙事层面上,由于影片本身创作的动机在于宣传与教化,创作者可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少,因而故事趋于平面化和模式化,这直接导致了人物塑造的脸谱化,令观众望而却步。视听层面上,观众到电影院里看电影,追求的是视听享受,而一般意义的主旋律电影极少在视听层面给观众以冲击。
那么,在未来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创作中,如何表达,才能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如何将抗美援朝题材处理得思想含量与艺术架构相适宜?尹鸿认为,在影片剧本构思和拍摄手法上,可以将主流价值更加巧妙地“藏”进故事情节中。
如果能够构建出“与我有关系”的场景,在主流宣传、主旋律的传播上更多地考虑关系要素、场景要素,就能打通已经失去的“最后一公里”。
詹庆生曾在文章中谈到,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和建构起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美学风格。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战争电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钢琴家》、《美丽人生》等影片的有益创作经验,在残酷冷峻的战争呈现中,通过展现人性的救赎、生命意志的顽强来传达真善美的力量,以及对于历史的深沉反思力量;另一方面,也要积极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战争片,比如《红高粱》、《血战台儿庄》、《大决战》、《开国大典》、《战争子午线》、《三毛从军记》、《风声》、《斗牛》、《红海行动》等所积累的思想和美学经验,在坚持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崇高美学的创作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国战争电影的美学边界,去发掘历史与人性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升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创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