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5版)
◎ 新主流大片引领潮流,多样化表达“中国精神”
采访中,业内专家学者表示,表达“中国精神”的影片中,既有投资大、制作周期长的大片,也有“小而美”的小众题材类型影片。它们的出现和成功均离不开近些年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
《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紧急救援》、《战狼2》等影片,不仅制作成周期长,而且大多运用到大量的特效技术。
电影《流浪地球》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最后缩减到2200个,这一数量仍超过了一些常规电影全片的镜头量。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还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比如用全CG镜头将上海砌入冰墙等等。影片还专门成立了UI组,负责片中所有仪表和显示屏交互界面的设计。为了提高真实感,让屏幕反射在演员脸上的面光和眼神互动更加逼真,剧组全程坚持实景UI拍摄.
影片《红海行动》运用了“海、陆、空三线调度”和“实景拍摄”的拍摄形式。在非洲摩洛哥取景,从陡峻的高山到荒芜的沙漠,从繁华的城市街头到落寞的古城老巷,辗转近十个地区。剧组在摩洛哥拍摄时,创作团队涵盖了来自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摩洛哥等多个国家的工作人员,仅2017年2月26日的一场戏就动用1200多名演员,以及大量摩洛哥皇家卫队宪兵等装备配合参演。在《建军大业》的拍摄过程中,仅南昌起义一战中,就运用了常规摄影机、摇臂、航拍器、GoPro等11个机位,全方面多视角呈现激烈的战斗场面。另一场三河坝战役,更是创下单镜头200炸点的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大制作的主流大片离不开成熟的电影工业,成熟的电影工业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实现了电影创作人员的很多创意,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同时,已经步入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也为这些大制作影片提供了足够的票房回报,制片单位可以放心大胆进一步为提高影片质量而加大投入。
此外,由于电影市场的扩大和成熟,也为文艺片、纪录片等小众题材影片提供了更多的市场空间。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在2018年上映后取得了约4.8亿元的成绩。《地久天长》等不少文艺片也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饶曙光看来,中国电影观众给予了中国电影人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更高的票房回报。同时,电影观众也倒逼中国电影人要拍出更多更好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影片。
采访中,业内人士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来中国电影进步,同时他们也提出了更多的希望和建议。饶曙光表示,在“中国精神”的表达上,中国电影的题材和类型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在创作中,电影人既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又要有很多的浪漫主义的情怀和表达,以更加丰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有效与中国观众形成互动。”
赵卫防同样认为,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创作方法依然是国产影片的重点创作方向。这也是中国电影的美学根基。“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仅仅是指现实题材影片,非现实题材的作品依然可以沿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是与时俱进的,这种变化因时代因素的改变而不断演进。”
饶曙光相信,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创作者对类型片更加娴熟的把握和运用,表现“中国精神”的影片会更加丰富多彩。赵卫防表示,近年来新主流大片和商业类型片的对接上越来越成熟,中国电影人应该坚持把新主流大片这条创作道路走下去。“新主流大片是引领创作风向、推动中国电影由大到强的重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