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王家卫的电影美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旺角卡门》中悠扬哀婉却不怨愤的《激情》与《痴心错付》到《阿飞正传》中伴着追寻与漂泊主题响起的《常驻我心》(Always in My Mind),从《春光乍泄》中与象征梦幻的瀑布相关联的开场曲《鸽子之歌》(Cucurrucucu Palama)到《重庆森林》中由王菲演绎、充满困惑又用情极深的《梦中人》与《加州梦》,再到《东邪西毒》中由激昂鼓声振起却带着不甘复归于寂寞与失落的《天地孤影任我行》,与《花样年华》中日久生情却难以相守的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华尔兹舞曲间尽情展现内心的主题曲《Yumeji’s Theme》等,王家卫认为音乐把控着整部电影的节奏,甚至经常在片场给演员放音乐,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的表演。他的电影具有相当成熟的音乐美学,无论是人声、场景音效、主题曲或背景音乐,都在其独特的叙事情景中参与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散发出极强的表现力与情感张力,其中最为出彩的便是博采百家之长的改编配乐。王家卫的电影中不仅采用乡村民谣、日本传统音乐,还常常从拉美音乐、英伦音乐中寻找灵感,令电影音乐作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于电影本身,正如他电影中的人物都爱流离游散于不同地点一样,不同风格的配乐也以其独特的抽象意象为角色感情与故事氛围注入深层次的独特个性,在形成一种缠绵婉约的情感之余,也保留一种怀念与回忆的气息。
《旺角卡门》中林忆莲演唱的主题曲《激情》原本是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美国爱国主义电影《壮志凌云》的主题曲 ,却被王家卫用于表现寂寞的女主角阿娥在孤独时的揽镜自照与内心自省,收放自如、时而高昂时而妩媚的女声将阿娥爱上“表哥”,却害怕交出真心时的犹豫和反复展现得淋漓尽致;《痴心错付》则由刘德华演唱,在浓烈的情感氛围中与《激情》相互对照,象征两人最终放下理性,遵从暗流涌动的内心,阿娥以全部的勇气选择了一个未知的男人最终却“痴心错付”。悠扬婉转的弦乐声代替不懂沟通、自怜自伤、在默默无语中相对的两人进行情感层面上的联系,融合弦乐器的古典乐风,配合幽暗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沉静中蕴涵的迷惑人心的力量,营造出年轻懵懂的男女主角间暧昧的气氛。
在充满怀旧色彩的都市片《阿飞正传》中,音乐的符号与意象作用更为明显。影片表现了六十年代以阿飞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对过去无法定位,对未来又无所适从的迷失感,似乎遥遥呼应着香港回归前长期殖民统治积压的漂泊无根之心。阿飞以“无脚鸟”自比,执意寻找失散多年的生母与遥远的故土,执意以寻母之旅填补自身焦虑、迷茫与困惑的心态。但片头即反复出现的主题曲《常驻我心》却一再暗示着阿飞、苏丽珍与咪咪等人试图寻找安全感和归属感却注定失败的努力。影片中的《常驻我心》改编自“红番吉他”二人组“Los Indios Tabajaras”(意为“来自塔巴雅拉斯部落的印第安人”)的原创拉丁音乐,不疾不徐的双人木吉他合奏融合了印地安民谣和巴西乐曲的风格、缓慢摇动的沙锤声与乡村民谣风格的男声哼唱向观众展示了“无脚鸟”们所属的世界:潮湿、阴暗、摇摇欲坠,又努力以疲惫的飞翔维持着自己的体面。如片头从一片热带雨林的上空摇过的镜头中一样,吉他和弦为音乐注入静谧又吸引人的拉丁风情,与阿飞慵懒、深情却处处留情,只活在当下的价值观一致。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却始终无法满足,只能一次次收获莫名的怅惘。片中张国荣扮演的阿飞穿着白背心在镜前,伴随着音乐独自翩翩起舞的段落成为王家卫电影中的经典——在节奏舒缓的玛瑞亚伯音乐掩藏角色的怯懦之时,小型拉丁打击乐器的不时加入与难以压抑的舞蹈一起暴露出难以隐藏的欲望,将最真实的“阿飞”展示出来。
《春光乍泄》中使用的《鸽子之歌》作为创作于1956年的西语音乐同样是电影音乐中的经典,《对她说》、《月光男孩》、《绿皮书》等著名电影均使用过这首经典歌曲。《鸽子之歌》描述了一只呜咽伤心的鸽子为他的爱人哭泣,尽管观众听不懂西班牙语,也会被主旋律部分婉转低回的“咕咕”声所感动。王家卫将这首歌视为黎耀辉前往阿根廷的前兆,它作为一条隐形线索伴随着两人的情感发展穿插其中,将极少的台词中男主角的恋爱心思流露出来。轻快动人的弦乐与醇厚的男声在相爱的人相互角力甚至伤害的、不稳定的爱情中频繁出现,将拉丁风格民谣与巴赫、肖邦等大师的古典乐风结合,慵懒而从容地令影迷沉浸于主角之间优雅而放纵、亲密而疏离的感情中;也以看似轻松潇洒,实则写尽猜忌与伤害的内在感情拉扯着作为观众的我们,使我们期待与黎耀辉一起前往南美的伊瓜苏瀑布之约。在片尾处镜头对准伊瓜苏瀑布之时,气势如虹的大瀑布的水声与黎耀辉的内心独白同时在《鸽子之歌》的映衬下响起,重复的大提琴在低音域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沉重感,高音区的小提琴与民谣吉他同样不断重复着各自的旋律,重叠反复的层叠三重奏宛如黎耀辉、何宝荣与张宛三人之间的情感挣扎与取舍拉锯。使观众在“爱情的乌托邦”中感到拉丁音乐中的热情与愉悦,又不由得带着无奈感叹一对爱侣最终只有一人来到旅途终点。
《重庆森林》的主题曲《梦中人》翻唱自小红莓乐队的《Dreams》,王菲的演绎为这首音乐加入了更多东方女性的柔美,伴着香港夜色中汹涌而过的人群充满了对“梦中人”加以凝视的浪漫色彩。轻摇滚曲风中坚定有力的鼓点和贝斯,配上精灵般跃动跳动的吉他旋律,为我们展开了女主角热烈、纯粹而充满幻想的内心画卷。《梦中人》的旋律首次是以短暂片段的形式出现于王菲在快餐店中看到不紧不慢喝咖啡的警察663,象征她对663的一见钟情;在她捡到他遗失的钥匙后开始打扫梁朝伟的房子,《梦中人》开始以整曲出现;场景音效中她播放的另一首歌曲《加州梦》(California Dreaming)同样与梦有关,两首歌曲都是以梦境的能指出现的。《加州梦》曾被用于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阿甘在越战中冒雨给心上人珍妮写信,在那场令无数人绝望的战争中,阿甘以加州的阳光和珍妮为动力坚持到最后;而在《重庆森林》中,阿菲身处高楼林立拥挤不堪的都市,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随着这首歌肆意摇摆。这首歌曲凸显了阿菲单纯而天真的性格,将70年代佛罗里达州的夏天感觉带入了行色匆匆的香港街头;在所有东西都会过期的现代社会,人物内心的对希望的向往却自由广阔。影片中充满了不懂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空罐头等物件喃喃自语、仿佛置身梦境中等各种“梦中人”般的角色。王菲饰演的阿菲尽管是影片中最跳脱活跃的角色却同样不能免俗。《梦中人》的人声版本由她演唱,“梦中人/一分钟抱紧/接十分钟的吻” 成了阿菲内心世界的最佳写照,令听众想到每天跑到暗恋对象中收拾房子,自得其乐却又害怕表白的活泼女孩形象;而《加州梦》则是象征着自由与希望的音乐符号。
在采用了武侠片的基本形式却着重突出爱情主题,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东邪西毒》中,配乐陈勋奇写作的、许多带有人物主题性的插曲成为王家卫电影中的经典,例如欧阳峰的《天地孤影任我行》、慕容燕与慕容嫣的《又爱又恨》、盲侠妻子的《情欲流转》等,孤独与伤逝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物与事件之间反复重叠,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的人在感情上迷惘的相似。在片中最为著名的配乐当属《天地孤影任我行》:前奏紧张的鼓点配合隐约的弦乐和弦,衬托出阴谋与复仇心理中的主角欧阳锋在风沙中隐藏的面容;大约40秒处加入更为厚重的人声吟唱与打击节奏,令音乐整体上更为盛大隆重,充满无可逃避的宿命感;节奏引导情绪逐渐变强,在55秒最后的转折之后,陈勋奇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的主旋律陡然从前奏的铺垫中舒展开来,似拨弦声又似排箫声的电子音色神秘诡异却又明亮庄严,象征影片中主人公经历诸多爱恨情仇后豁然开朗,选择饮下“醉生梦死”与旧自我做出了断,从高亢伴随着鼓声与低音和弦直至低沉,象征种种爱恨情仇终归化为尘土,充满了苍凉大气、雄浑壮阔的气象。这段经典的主题旋律在《东邪西毒》中也被以不同的编曲与乐器形式反复演绎,在角色的记忆与遗忘、永不满足的欲求与永不停止的欲望间反复出现,成为欧阳峰、盲侠妻子、黄药师、慕容嫣这段纠结的多角关系上重要的叙事要素;而在其他电影中,《天地孤影任我行》也一再被借用,其中最经典的当属《大话西游》中紫霞与至尊宝之间的情感纠葛。
在表现了诸多年轻人狂放张扬的情感后,《花样年华》走进了中年人的世界,各自负有责任的成年人相爱后的克制成为音乐表现的主题。《花样年华》中周慕云与苏丽珍的故事就凝缩在一段雍容而克制的圆舞曲中。这段舞曲风格的主题曲由日本电影配乐大师梅林茂写作,属于简约主义的音乐曲式,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了9次,每次响起都衬托着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或擦肩而过。在3/4拍节奏的华尔兹乐曲中,悠扬的小提琴仿佛一位时光的见证者,用缠绵哀婉的旋律带我们回到烟云氤氲的老上海,走过潮湿的南方弄堂,进入狭窄的合租房,见到精致华美的旗袍与体面的先生太太们。弦乐三重奏的形式带来了浓重的悲伤感,缓慢悲哀的旋律预示了这段无始无终的恋情注定悲剧的结局,为我们讲述了两个有家庭的孤独者是怎样擦肩而过、无法挽留的。配着杜可风独特的摄影与摇晃迷惘的广角镜头,这支圆舞曲在神秘莫测、迷幻寂寞的氛围中缓缓流淌,宛如两位主人公欲语还休的呢喃,诉说着无处发泄的感情与无可诉说的梦想。
王家卫大多数作品都围绕寂寞、孤独、百无聊赖、身陷感情漩涡中的孤独角色展开。这些角色在电影中有着细腻的内心与丰富的情感,却只能或在沉默中一再错过,无能为力;或在困局中喃喃自语,对着没有感情的物件诉说自己的想法。对着渴望沟通的对象时却说不出话来:《堕落天使》中的男主角被设计成一名只能用独白诉说想法,却无法与人沟通的“哑巴”;《花样年华》中欲语还休的复杂感情最终只留一句呓语般的“如果有多张船票,你会和我一起走吗”,剩下便是周慕云独自一人面对吴哥窟的墙洞;同样,《春光乍泄》中的张宛来到了布宜尼诺斯艾利斯的灯塔下、黎耀辉在伊瓜苏瀑布前久久伫立……如同大卫·波德威尔所说,当这些角色失语时,哀怨缠绵的音乐成为另一种沟通渠道。在王家卫的影片中,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或符号为电影打开了另一个空间。这些音乐犹如主角们私密的喃喃自语,带领观众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李奕兰,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美育视阈下公共艺术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GXJK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