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印度电影,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大量载歌载舞的歌舞场面。无论在何种类型的影片中,主人公几乎总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地忽然歌唱起舞。如果按平均数量计算,每部印度电影中都出现了6段时长在5分钟左右的歌舞场面,这使得舞蹈成为印度电影中最为重要的民族化与本土化特色。印度民族的舞蹈传统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渗透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血脉中,戏剧表演、日常集会、宗教活动中总能看到能歌善舞的印度人。对印度人来说,舞蹈是与神明沟通的仪式,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在印度电影中,舞蹈表现更作为一种传统而独特的表演方式与调度因素,从印度电影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美学内涵。
1、印度电影起步期的“马萨拉”模式
印度电影起步之初的30年代至50年代,大多数印度电影人都是由舞台转形而来,而之前印度流行的舞台表演与戏剧表演,又继承了传统番剧中载歌载舞的特色,因此这批转型自舞台的电影演员和导演自然而然地将舞台上的表演经验带到了电影表演中。与此相对的,印度的电影观众也形成了相应的期待视野:印度观众期待在带有空调的凉爽影院多吹一会冷气,更长时间的演出对贫穷的观众而言也更能值回票价;结合印度复杂多变的语言类型与歌舞的普遍欢迎,早期印度制片商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最符合大众审美取向的“马萨拉”模式。“马萨拉”的意思是印度语中由多种调味料磨成粉末混合而成的混合香料,也就是俗称的印度咖哩粉;电影的“马萨拉”模式即将大众普遍欢迎、制片成本低廉的爱情、歌舞、喜剧与动作元素糅合在一起,按照市场导向与电影商业属性炮制出的商业片,其重要的标志便是多种类型元素的杂糅,以及大团圆的完美结局。早期印度电影中的歌舞的场面体现了印度人与佛教的联系,源自佛教与印度教宗教祭祀之中的舞蹈体现出将舞者与寂静的最高境界相关联的媒介性,也为印度电影留下了悠久而深厚的宗教文化与能歌善舞的浪漫主义气质。舞蹈在“马萨拉”电影中仅仅作为吸引爱好舞蹈观众的类型元素存在,舞蹈本身的编排的表达也大多中规中矩,并不深入参与故事讲述与情节塑造,强行插入故事中、大段出现、高频率的舞蹈有时还会造成整部影片叙事的断裂。很多外国观众对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刻板印象很多正是来自于马萨拉电影,其中标准化、程式化的故事与人物极大地影响了舞蹈原本的表达空间,很多舞蹈都是“为舞蹈而舞蹈”,其中表达的美学内涵也十分单薄。尽管无法与影片进行自洽的融合,频繁出现的舞蹈仍然以自身的艺术特性为影片提供了一种带有民族特性的自由心态,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旁若无人的起舞,将客观的自然景观与主观的心理感受交织在一起,为诗意性、想象性的元素提供了文学化的展现空间,为印度故事片尤其是爱情片中热情浪漫的基调奠定了合理性基础。“马萨拉”模式成功为起步期的印度电影积累了大量人才与技术,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与观众群。在商业故事片中加入大量的歌舞片段,在保证了电影整体时长的同时,参与叙事的舞蹈元素也改变了影片的整体感受和审美和体验,在印度本土电影市场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化电影语言。
2、“平行电影”运动中自由激烈的歌舞
在“马萨拉”电影的带动下,以舞蹈插入叙事的方式不仅成为起步之初的印度电影产业的独特生存策略,也逐渐生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亚类型。伴随着50年代以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现代电影运动的发展,受到启发的印度电影人萨蒂亚吉特·雷伊、莫利纳尔森、里特卡塔克等人共同发起了被称为“平行电影运动”的印度新电影运动,要求以摄像机直面日趋尖锐的现实矛盾,在电影与现实之间建立普遍而广泛的联系。在原本的“马萨拉”娱乐形式之外,“平行电影”关注严肃的社会问题,拓展了印度观众的视野和认知。“平行电影”应全球现代电影运动之运而生,但依然保留了其中歌舞介入故事的本土化特色。“平行电影”一改“马萨拉”模式中在歌舞升平中逃避苦难的做法,将镜头对准了真正生长于印度这片土地的生活,影片中的舞蹈表达的音乐、动作与主题都与普通印度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流浪者》 (Awaara,1951)中,印度传统歌舞与社会通俗剧融合在一起,讲述法官拉贡纳特受血统论影响,认定一名的祖父、父亲都是强盗的无辜青年扎卡为强盗,最终逼迫他真正走上了强盗之路;而在他的报复与计谋下,另一位天真无邪的男孩拉兹也在成长过程中堕落为惯偷,被带上法庭的故事。导演带着对扎卡与拉兹的同情批判了“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的血统论,其中的舞蹈《拉兹之歌》、《丽达之歌》更是令人难忘。众所周知,大多数印度人信仰印度教,而舞蹈化身的湿婆是印度教信奉的三大神明之一。当沦为惯偷的拉兹挣扎在扎卡的胁迫和丽达的召唤中时,影片以写意与象征的手法插入了令无数观众惊叹的一段歌舞表演:无法掌握自己人生的拉兹升入云间,高耸的三面梵天雕塑阖眼无视渺小的拉兹,也像谴责拉兹的堕落。拉兹痛苦不堪,也不甘于就此沉沦,却对被摆布的命运无可奈何,只能以节奏激烈的舞蹈表现内心的激烈情绪,舞蹈中充满了富有力量的跺脚、摆手、旋转等动作。这时美丽的女主角丽达在云中出现并帮助“堕落”的拉兹爬上云端,两人开始在宏伟的湿婆雕像前起舞,跳起《丽达之歌》。这段舞蹈突出了柔软的女性之美,四肢和腰部的摆动让舞者的身体婀娜多姿;随后更多仙女加入到他们的舞蹈中,婀娜多姿,优美动人。这段而华丽的云中舞蹈不仅展露出印度这个古老文明古国的底蕴和活力,充满了异域风情以及强烈的宗教寓意,也象征一种以舞蹈面对神明与自我,洗涤罪孽、自我升华的生命仪式。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印度平行电影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述实际问题,其中大多数场景都是实景拍摄;这段想象性的舞蹈成为印度电影中的经典与社会多维度文化景观的展示,它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中颠覆性地出现,将神学与狂欢的精神气质带入现实的维度,让电影充斥着一股感于以热情与信念迎接一切严酷挑战的自由气质,以及在现实景观与现实心理景观中变化的浪漫情调。另一部影片《印度母亲》( Mother India ,1957)中,女主角拉达从小家境贫寒,和丈夫沙姆结婚的费用都由婆婆支付。但作为村里的母亲,拉达被要求为穷困缺水的村庄挖掘运河。她无奈之下向放债人求助,得到贷款之后的高昂利息为原本贫困生活雪上加霜。一场事故中沙姆的手臂落下残疾,他不想拖累新婚的妻子,选择了离开;婆婆也在担忧与疾病中去世,留下达拉独自担任起了抚养孩子和偿清债务的重任。这部影片以现实主义粗粝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坚强的女性如何面对困苦的生活,其中同样充满了大量堪称完美的舞蹈场面。女主角感慨命运不公之时,婉转哀怨的歌曲伴随着她的起舞为电影带来了令人震惊的感情力量。这些舞蹈将拉达的日常劳动加以提炼、形式化与美化,随着鼓点和音乐调动起身体的各部分进行不同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前半部分体现了繁重的劳作情形,后半部分则在优美的人体动作中表现了拉达忍受他人欺辱、思念丈夫的感情,反复哀婉的舞蹈动作将日常生活中的悲惨升华为悲壮感。
3、“宝莱坞”新电影中包容性的舞蹈表达
20世纪90年代,印度乐坛出现了将欧美现代音乐与本土经典流行音乐相融合的趋势,形成了一种风格杂糅的音乐潮流,为电影及其它本土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同时,电影产业中大量金融资本流入,使得电影产业在短期内减弱了对票房的依赖,电影产业的次级领域得到了大大的开发。在新世纪后,印度政府开启了本土文化的全球战略,以“宝菜坞”之名采用国际化的制作方式创作,连续打造了许多面向国际市场的“爆款”。这批新电影在思想导向与电影艺术的呈现上都做到了保留优秀传统,同时打破传统的电影表现手法,积极反思自身文化与社会问题,吸纳国际先进思想与形式,打造出了令全球观众津津乐道的“宝莱坞”品牌。《厕所英雄》(Toilet - Ek Prem Katha2017)在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生活冲突的视角下关注了印度女性如厕的社会问题。经营自行车行的科沙夫在与知识女性贾娅这对身份地位和生活背景都有着巨大差异的男女在婚后发现科沙夫的家里由于信仰崇尚洁净的印度教,因此没有独立卫生间。科沙夫为了妻子能在家如厕的问题与家人展开了数次争执,千方百计地在家中盖起了一间专为妻子打造的小卫生间。在这样一部冲突激烈、喜剧性极强的影片同样当中穿插着大量的歌舞表演。在科沙夫对贾娅心动不已时,带着浪漫情绪的情歌、舞蹈般的动作与表现人物的平行蒙太奇相结合,表现出爱情主题;为贾娅盖起厕所时,充满喜悦气息的音乐凸显了实际需求与现代文明战胜后充满感染力的胜利情绪;片尾洒红节上的集体歌舞则为之前种种冲突的最终和解提供了包容性的空间,无论是反对盖厕所的印度教徒,还是习惯在夜间成群结对上厕所的妇女,抑或始终追求自由生活的青年男女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一源自印度传统节日的镜头形成了全民狂欢的浪漫氛围,在揭示了长久以来的宗教陋习后将批判主题转为观众可以普遍接受的观赏性镜头,在友好亲切的氛围中为印度年轻女性如厕难的实际问题提供了舆论支持。
作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繁荣大都市中大量新生的中产阶级与贫民窟中的大量贫困人口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宝莱坞新电影在激烈的社会变化中既保留着民族化、程式化的歌舞叙述风格,又秉承着“平行电影”中与印度社会保持有机的互动的传统,在大胆肆意的歌舞间跨越着阶级、种姓、宗教、性别等遍布社会的裂隙,为观众提供了有效的心灵抚慰。印度电影中的美学表达超越了单纯的电影形式或舞蹈形式,在美学的基础上将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现实、历史和政治的意涵充分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美学范畴的表达,印度电影中的舞蹈中千变万化的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不仅代表舞者个人的情绪与欲望,也秉承了古典梵剧舞蹈的传统,可见日月山水等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这样的动作以舞蹈的基本形式表现,却结合了不同形式、经验与感知的立场,令观众的感官快乐得到满足;在优秀的电影中,舞蹈与现实题材的结合更为其带来了经由理性而获得的高级审美感受。
(作者简介:赵丽娜,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健身排舞中的推广研究”。项目编号:GD17XYS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