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文化是创造性的劳动,也说创新是文化。但是文化还不是文明,文化被格式化组织之后才会成为文明。通俗地说,将文化组织起来就出现了文明。而“组织起来”的文明建设过程,这里说的就是格式化。
格式化使文化的创造与创新呈现出了一种社会与族群生活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标准。在文化创造文明中,标准化渐渐明晰起来,人们的意识规范融入到了政治、经济的和社会的一切角落时,文明就成为了更深刻的文化。
一,格式化是对于意识的设计
一切文艺作品的灵魂都来自于创作者的意识,但是我们经常说这部影片没有灵魂,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这部电影的意识存在着缺陷。但凡意识的缺陷不是病理学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发展阶段中缺失了格式化,后一种可以从作品的思想浅薄、价值观混乱、故事人物苍白不堪等等当中表现出来。
当代电影面临着的正是文化意识的格式化问题。缺乏思想深度是容易指出的,指出这种缺乏的背后在于文化精神缺乏时代的格式化却难以被发现。尽管我们经常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但是一落实到一部电影当中时,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亢奋是不知所以的。
譬如一部深爱母亲的电影却把落点放在要为母亲安排一段庸俗的婚姻,庸俗到什么程度呢?庸俗到要母亲在谈婚论嫁的年龄选择厂长的儿子,而其实这个厂长的儿子就是一个混蛋。如此电影的意识是失去任何时代的标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浑浑噩噩的时代当中吗?不是,只能说电影意识本身浑浑噩噩。
譬如今天主张文化要出去,不能都是文化从别国进来。但是我们最喜欢的动漫人物大都是身份认同有毛病的角色。究竟是长错了家庭的还是被遗弃了因而在社会上找不着归属感的,或者天生只能是做一个有缺陷的人,永远不能超越宿命实现梦想的,最后就是喜欢一种报复他人的情节,唯独缺乏对他人的仁爱和感情。
即使要写的人物都很正面,我们还是不善于设计正向的情感成长。人物正面的形象常常没有根基,没有一段内在的认知的刻画。感动人的剧情本来就是从人物的认知中找到具体细节的,譬如还是上述讲述母女情深的影片,它在主人公意识的刻画中描写了一个发现母亲早于她穿越的细节,这个安排很成功。这是一个能够让故事当中的人物和影片外面的观众都被引发出共情的细节。
不得不说,在整个制片长廊中,这样的故事细节就是太少。上述这部影片的确十分矛盾,我们在指出它的不足的时候,也会看到它的成功。这种对与错的混搭,说明对于电影创作的意识而言,我们有自己的善良,但是又经常被错误的意识干扰。这就是没有格式化我们的价值观的原因。
偶尔有的成功掩盖不了大部分企图作现实主义理想追求的电影,就是不懂在人物精神深处挖掘价值观成长或者转变的细节。有一部讲述一对年轻人爱情长跑十五年的故事,最后以男孩子的不成熟无疾而终。十五年,这当中没有发生过什么深刻地影响情感和价值观对错的事情吗?除了彼此异性的吸引,生活的矛盾除了命运的交集与分开,然后就都只是那样一见如故吗?在当代生活中,严峻的面对真情的拷问俯拾皆是,活着很不容易,用不着十五年。只能说编导活得太过容易。
这个时代的我们活得难易且不说,最难熬的是如何选择在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周里都会遇到的难事情中,做怎样的事和做怎样的人。不必一而再地谴责创作者们,是时代在这个转型中需要完成一个意识、文化、伦理、价值观的格式化,但是我们远远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生活在社会转型当中,其实这个时代的特征正是价值观和世界观——统称之为“意识”异常地混乱。所谓需要格式化,就是需要形成正确的文化乃至文明的导向。
二,伟大的文化而非商业的文化
上述关于十五年爱情长跑的电影,我认为是好电影。只是创作还是作为商业操作较多而追求文化的意味不足。观众评价它的时候大多只是定位为校园爱情电影,很少人看到它其实是一部讲述成长的影片。影片不成功在于它没有关于成长的深刻感悟。十五年,多么充分而珍贵的时光啊。海灯法师凭着这十五年已经从一个农村的儿童成长为了承继中华武术文化传统的一代大师。十五年,抗日战争加解放战争,再加抗美援朝了。但是我们的电影将足够一个人成长的光阴浪费掉了。
文化精神没有思想的导引是不可能诞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用格式化如此学术的词汇来讲解何以要有更加成熟的思想、更加丰富的见地,何以作为一个电影文化创作者需要有文化精神,能够在一种深刻的文化精神中洞穿岁月人生。在此我们只不过想放低身段,仅仅好像操作一台计算机一般,在开机的时候首先完成格式化的一道工序。再简单一些说,格式化就是让我们的意识首先树立正确的,但是必须指向伟大的创作导向。要有伟大的创作导向,然后提高艺术手段。
世界思想蔚如大海,说格式化不是固化和僵化我们的精神创造,恰恰相反,是要找到一条汇入伟大的人类文化海洋的正途。第一应该就是崇高的人格。这些年我们的电影形象当中很多“流氓无产者”的角色,很少崇高的人物塑造。什么是崇高,远离无耻恐怕是第一的。想一想,我们的电影当中是不是太多一些无耻的人物和情节?第二,属于世界共同价值的美好仁德。我们看看印度电影《小萝莉和猴神大叔》吧,我要说的是,因为这个民族为人类贡献过释迦牟尼、泰戈尔,再加上电影《小萝莉和猴神大叔》,它就值得世界尊重。
第三,智慧与品行。真正的大智慧首先是对于人类苦难的感悟与慈悲,最优秀的品行首先是谦逊和热爱学习。人活着首先是为着别人的,人活着应该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这个世界有很多很感人的故事,也有很多智慧和优秀品行的传奇。以上一二三加上传奇,想拍不好一部电影都难。格式化不是多复杂的程序。在我们立志建树共同价值的精神世界中,做到用这里的一二三格式化我们的意识,然后尊重创作规律,我们就一定有好电影问世。
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关于格式化的技术思考,而由此我们发现一种能够走向世界,实现万物互联的手段哪怕再神奇,第一步都必须做到格式化,第一步都必须为所有人制定共同的信息传输“格式”,这就是格式化的因由。在一个历史阶段当中,一个社会需要统一思想沟通的语言,一个民族需要统一认知达成意识的编码,一个世界需要统一信息传输规范与流程。这就是我们要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与理念所在。
就让我们首先从自己做起,当我们要向世界传输我们的文化精神的时候,同样也是要明白何谓格式化。在一国之内,文化建设需要百花齐放,思想与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则要分清楚两个层次,它的底层作为文化信息传递的共同手段,没有格式化就没有信息传播。我们的格式化必然是文化精神的崇高、仁德、智慧。这是伟大而非商业文化的底蕴所在,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与文明的构建基础。
再不进行这种格式化的努力,后果就会是社会的撕裂,因为社会撕裂不是别的,正是无法进行信息沟通,即我们社会的“万物互联”和社会问题的共同算法都是不存在的。电影的创作在文化层面就无法作辨识,也无法深入创作伟大的电影,更遑论让电影走向世界。鼓吹非格式化的论调似乎是宣扬自由,殊不知,任何自由离开了格式化,都无法在世界上“自由”地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