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梁明,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导演、摄影师。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他和未来的同学张艺谋一样在工厂里工作。
梁明的工厂在北京一个叫大山子的地方。那时候大山子工厂很多,现在已经快没了,不过搞美术的年轻人差不多都知道这个地方,因为大山子有个798艺术区。
少年时期的梁明就爱画画,“文革”时期,学校关门不上课了,他就背着个画架,整天在美术馆里晃,看画,临摹。他的中学时光是在美术馆里度过的。
1978年秋天,梁明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录取通知书。这是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招生,摄影系在全国只招二十来个人。
手捧录取通知书,梁明犯了愁。在这之前,他已经考取了一所工厂系统办的工人大学,机械专业,可以拿到大学文凭。梁明思前想后,最后还是遵从内心的呼唤,选择了电影学院。
四年之后,梁明以摄影系专业成绩第一名的资质留校任教。同时作为副摄影,跟随电影学院的谢飞教授参加了故事片《我们的田野》的拍摄。影片情绪饱满,有着鲜明的学院气息,缜密中求创新,拍摄过程中甚至尝试过当时最新的远景特写极速转换技术。该片获得第四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奖提名。
这是1984年,获得当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是八一厂影片《再生之地》。而近40年后,梁明受导演陈力之邀,为八一厂新片《守岛人》掌镜,开启了一段光荣而艰辛的“守岛之旅”。或许,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梁明与陈力的首次合作,是影片《两个人的芭蕾》。该片获得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摄影奖。虽然只有500万的投资,但是两个人却使出了拍大片的劲头。影片在黄山拍了两个月,结合徽派建筑的短长,梁明想了不少办法。白墙黑瓦的小巷子,母女俩一趟趟走过,梁明用广角镜头来强化小巷子空间上的压迫感。配合升降镜头,显示出在无声的巨大的压迫之下,角色的生命力却是澎湃的。徽派的老式房子里没有窗子,只有天井。于是梁明把房顶拆掉,用顶光照明。用大光比,把胶片的光比用到头,拍出来,角色的头发丝都是白的,绚烂之极,返璞归真。镜头在移动车上跟着片中的倪萍老师走,摄影师在移动车上用机器转360度……拍摄中,摄影师和导演也免不了争执,梁明还把陈力导演气哭过。有时甚至为了一把椅子的摆法,两个人都会较半天劲。据梁明说,较劲到最后,一般都是他先“认输”,这倒不是因为摄影师必须听导演的,而是他经过反思明白了男女的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他尽量揣摩这位天才型女导演的思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自己。本来做好了向东的准备,但是想想陈力导演的“出牌套路”,他改成向西。就这样,两人的合作越来越默契,由此成为电影艺术道路上的知音。《两个人的芭蕾》是梁明中期摄影创作中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陈力导演艺术旅途上的一次完美绽放。
《两个人的芭蕾》之后,两人合作了两部电影和一部电视剧,其中影片《谁主沉浮》,获得了2010年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摄影奖。《谁主沉浮》从4月拍到7月,电影中的季节却是在冬天。用固定镜头会好办些,但是梁明还是用了很多摇臂和运动镜头。在这部影片中,梁明对环境造型的运用已然炉火纯青。他对空间的设计做了处理,就是蒋介石每次出场,每个镜头都带着雨。窗户上一直在流的水,雨丝和水纹的投影,是蒋介石被凄风苦雨占满了的内心世界。
之后梁明继续去做导演了,先后有《夏天,有风吹过》、《都市童话》、《吴哥的微笑》等几部诗化电影出手。
2019年的冬天,梁明再次接到了好朋友陈力的邀请,请他来担任影片《守岛人》的摄影师。尽管距离上一次合作,已经过去了整整11年,但是两人的默契依旧,像是在昨天才刚刚合作过一样。
八一厂的新片《守岛人》是一部以守岛人王继才的英雄事迹为原型的影片,讲述的是大英雄的小故事。真实的开山岛,无法承载拍摄任务。不仅岛小,而且渤海是灰色的。梁明和陈力导演奔波数千里,找到了福建平潭,这里的海水是蓝色的,有一座伸出去的半岛。
在寻找合适的外景地的过程中,梁明也在一次次阅读陈力导演发给他的不同版本的剧本,他似乎总是对剧本不满意,而陈力导演总是说,别急,还要改。这样一座小小的孤岛,普通人住三天都可能受不了,而影片的主人公却守了32年。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梁明对影片中的主人公,守岛人王继才逐渐有了一份理解,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梁明自己也有过另一种“守岛”的经历。1983年,梁明独立拍摄了电影《路》,影片获得金鸡奖特别奖。1988年,梁明开始做导演,拍摄了恐怖片《黑楼孤魂》。出于对这部实验先锋色彩浓烈的影片的热爱,梁明还亲自客串了影片中的摄影家。1990年,他奔赴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系,攻读硕士。
梁明在美国一待就是六年,他一边打工一边求学。有一天在课堂上,他的美国同学喊:“明,快回去拍片吧!你的同学来参加奥斯卡颁奖了……”来人是张艺谋,他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摄影提名。
梁明心里一阵翻腾。《大红灯笼高高挂》,摄影师原来定的是他,都做好前期准备了,他的美国签证下来了,于是摄影师由赵非接棒。在电视里直播的奥斯卡颁奖现场,梁明看到了张艺谋,看到了赵非……就像守岛人望见大海上自由航行的帆船,艳羡,期盼,心中五味杂陈。
心爱的摄影机在一次次呼唤学子归来,而梁明却依然坚守在那座“大学孤岛”上,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直到把学位证书拿到手才离开。
回国后,梁明做了影片《黑眼睛》的摄影师。是拾穗者扑向秋天的麦浪,打猎的人提起了春日的猎枪,是作家坐到了久违的打字机旁,芭蕾舞演员郑重地把舞鞋套上……《黑眼睛》是一部展现盲人运动员的电影,运用了大量流畅而优美的运动镜头,同时具有唯美的油画质感。梁明手中的摄影机,令这个故事和其间的主人公,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魅力。
这一次梁明参加《守岛人》的拍摄,面临种种困难。影片有32年的时空跨度,拍摄中有各种天气因素,下雨,落雪,刮风,闪电……尤其在行进中的船上拍摄更是不容易。晕船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最揪心的,是风浪急,船上的人随时有被海浪吞噬的危险。在岛上拍升国旗,七八级的大风,刚上去就会被刮下来,而主演刘烨必须站在台子上挥旗。《守岛人》的拍摄前后持续了五个月,每天早上七点开工,到晚上八点收工。这五个月里,梁明没有请过一天假。
运动镜头最能体现电影的品质,这是梁明的信条。将镜头处于动态之中,赋予人物和景致以视觉上的韵律感,这是梁明的追求。一边拍片,一边教书,梁明是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的系主任,在他的教学专著《影视摄影艺术学》一书中,对运动摄影的阐述,足足占了两章的篇幅。可是在《守岛人》的拍摄中,因为环境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地铺设轨道,让偏爱运动摄影的梁明感觉有劲使不出,觉得不过瘾。不过拍摄《守岛人》的经历却让他更进一步理解了“守岛”二字的内涵。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岛”,需要你倾尽全力守望。
(作者单位: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影视部创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