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今年正是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为了回顾七十年来西藏从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跨越千年的历史巨变,在西藏相关党政部门指导下,北京梧桐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西藏拉萨净土数字经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制作出品了大型人物传记影片《布德之路》。长期以来在某些舆情引导下,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所不知道的西藏社会历史变迁,终于在银幕上掀开了真实的一角。
为了抹黑中国,西方某些政客和反华势力对中国建设发展繁荣西藏的现实和意义恣意歪曲,广而及之甚至丑化、攻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在他们的污蔑中,西藏是一个没有人权、没有藏文化、没有社会发展的地区。《布德之路》以讲述一个人物的真实传记故事的方式,在一幅长达七十年历史的长轴面前,波澜壮阔地揭开了一部西藏农奴史诗,深情地讴歌了中国人民包括西藏同胞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
很多人以为在西藏除了宗教,几乎不会有世俗的生活。其实,和世界上任何地方一样,只要有人的存在,都会有世俗生活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问题,自然也不能回避人权问题。《布德之路》迎着话题的刀锋上,直接对准了这片世界屋脊上的社会制度和物质发展状况,对准了西方喋喋不休的西藏人权问题。
它让我们每一个人去看,这片曾经是最黑暗农奴制的地域,在没有和平解放之前,最广大的西藏农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生存状态中,过着怎样暗无天日的生活。如果不相信电影是真的,请相信你自己的良知。
作为一部以最贴近西藏现实的原生态手法创作出来的“西藏电影”,《布德之路》取材自那曲县农奴布德一家典型的西藏故事。真实的人物布德在娘胎里的时候,父亲就因为反抗农奴主抢粮而被活活打死;母亲带着幼小的他从此尝遍人间的苦难。
在小布德心中,最伟大的是他的母亲,在母亲为救他而抢伸出自己的胳膊承受住了农奴主的砍刀,引致终生残疾而遭驱逐出庄园的时候,布德心底里发出了天地间最悲悯的呼喊:“母亲,你为了我尝尽了人间的苦难!”而布德自己的苦难从这一刻也才刚刚开始……
农奴制是什么?农奴制是早已经在中国内地消失了的最落后的社会制度,占据劳动力全部数量的农奴生活在无法保住温饱、失去自己的家园、终日要为农奴主劳动的境地。当我们谈今天的人权问题的时候,请看看旧西藏。
为还原旧西藏,《布德之路》使用了全部能够使用得上的西藏创作元素,而导演鲁坚首先着手做的就是大量地查找七十年前的各种西藏历史资料,翻阅了无数西藏人物的回忆录,直接采访那些在西藏经历跨越千年巨变的老人们,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的西藏老人。
影片由此着力地叙述了今天西藏的变化。今天,这里是人间的净土。在中国文明史进程中,西藏的近现代史是非常独特且深刻的,因为它所跨越的巨变超过中国56个民族当中任何一个。当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巨变,人们之间感情的巨变是人间最伟大的巨变。这部影片非常打动我的就是影片真挚纯洁地描写了其中两个男人的感情,一个是布德,一个是他的“阶级兄弟”顿珠——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
影片写了布德的父母情,尤其是母亲的情,写了妻子情,这段情辗转曲折,最后布德发自内心地说,是妻子嘎巴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但阶级兄弟金珠玛米是布德人生之路走向光明的引路人,所以布德同样深情地说,是金珠玛米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就是影片丰富而又独到的对于西藏巨变的理解。
导演鲁坚和西藏领导一致坚持使用藏汉语作影片的人物语言。它就是藏语、汉语、藏式普通话三者的结合使用。在以往西藏题材电影、电视剧中,从未尝试过凝聚全部藏族最强演出阵容,《布德之路》实现了当地多年来的心愿,影片第一次在所有主角、配角中全部使用藏族艺术家,影片的良好成色就得益于他们发自内心对西藏的热爱。
这些演员丝毫用不着给他们讲解西藏的变迁,用不着解释镜头的运用,更不用在围读剧本时讲解人物命运的原因等等。正是导演坚持如此初衷,影片得到了全体拍摄人员的全力支持。
鲁坚在从事导演工作的十数年间拍摄过多部优秀影片。2008年开始从事电影编剧,之后接连执导影片。2013年他执导拍摄的《卒迹》,获得了第14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优秀故事片一等奖。他凭借该片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小成本电影导演奖。
2018年,鲁坚执导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现实主义电影《麦子的盖头》,他以深厚的人文精神认知和讲述故事的纯熟技巧,在第17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连续获得优秀故事片和最佳导演奖,并且入围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饰演老年布德的演员多布杰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西藏话剧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96年在冯小宁的《红河谷》中崭露头角,获得过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2004年出演陆川的《可可西里》,获得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饰演中青年布德的是阿旺仁青,同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是一位以报考陆军学院为志愿却成为了杰出的藏族演员的青年,毕业后才华横溢的他演出过话剧《西藏秘密》和电影《西藏天空》,并因后者获得了第15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新人男演员奖。
饰演布德母亲和妻子的两位女演员同样是藏族演员阵容中的实力派,其中饰演妻子嘎巴的索朗卓嘎在2013年参演《西藏天空》,获得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2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
饰演布德母亲的旺卓措的经历就格外传奇了,她一直是全国和亚洲赛区的标准舞、摩登舞的大热选手,从2007年起就开启了获奖之路,既有“2007年度中国绿色宝贝”、2008年IDSA(中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标准舞第二名,又获得过“ABDF国际标准舞亚洲锦标赛”21岁以下专业院校A组摩登舞比赛第一名,被人称为“青藏高原的格桑花”。
在《布德之路》里,旺卓措把一个女农奴的性格和情感刻画得令人动容——她是布德终生怀念的苦难而慈祥的母亲、女性。无论如何,人们都无法将那样一个悲惨的女性和标准舞摩登舞的女选手联系起来。
《布德之路》的拍摄从藏北到藏南,纵跨数万公里,转场达六七次,剧组人员真的做到了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影片拍下的场景是任何一部藏区电影中最多的,也因此我们可以在影片中尽情饱览西藏的壮美,感悟影片史诗的传奇。
本片的摄影朱恩立曾于2009年赴美完成电影摄影硕士,2013年回到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一部部电影的拍摄制作。前期一些关心西藏电影拍摄的艺术评论家看了《布德之路》某些片段,竟然高度赞美“多么的伦勃朗啊!”(伦勃朗是欧洲近代绘画界的光影大师)。
《布德之路》真正地从塑造人物、刻画人性的深刻线条中,去艺术地诠释什么叫“跨越千年的历史巨变”,什么叫“读懂中国——西藏的光明之路”,而从中给人们展示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光辉美好的前程。
除了原剧组的创作力量,需要介绍的必须还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他们为影片的音乐呈现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整部影片的音乐都是他们演出并且录制的。其中全国久负盛名的首席小提琴手刘云志亲自参与了演出。在整部影片出色的音画奏响之中,一卷换了人间的西藏长诗缓缓而又激情地展开。
影片最后需要一首片尾曲,大家不约而同又想到了号称“才旦卓玛第二”的当代著名藏族女歌唱家索朗旺姆。当索朗旺姆听到剧组的推荐时,爽快地应邀前来演唱,为《布德之路》画上了一个十分完美的句号。
每一个人一生都必须去一次西藏,去看看那里今天的“布德”和“嘎巴”,看看坚守边疆的金珠玛米,去感受一下蔚蓝色天空下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你一定会记得《布德之路》那个传奇的故事,也一定会懂得那句仿似密宗的真言:“你凝视着西藏的时候,西藏也凝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