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首先提出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整个《讲话》就是围绕“为人民”和“如何为人民”这个核心问题展开的。《讲话》为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讲话》成为社会主义文艺指导思想的基础。在建国初期至“文革”发生前的“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中,涌现出了深受当时人民群众喜爱的俗称“三红一创,青山保林”(指《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八部优秀作品,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实绩。其中,柳青创作的《创业史》,以史诗性的笔触对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行了艺术地抒写,“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这也是柳青以文学创作深入实践《讲话》精神,扎根人民群众集体之中,见证宏伟历史进程的自觉努力。
柳青以《讲话》精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自己的创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开创者和践行者之一。影片《柳青》以柳青创作《创业史》的过程为时间轴线,一方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共和国百废待兴,在全国农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村合作化运动进行了真实客观地展现;另一方面,将《创业史》的创作过程及柳青的人生经历真实而艺术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既彰显了时代的洪流,更表现了时代洪流中人的行动、情感、思考与精神。
凸显出社会主义文艺的“二为”方向
柳青为了抒写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尤其是广大中国农民的新生活,毅然辞掉北京的干部待遇,落户在陕西长安县皇甫村,与当地农民一起参加合作化运动,将自己融入农民之中,将体验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要通过一个村庄的各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过程”,来回答“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么进行的”问题。柳青在落户陕西省长安县农村期间,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长期与农民吃住劳动在一起,目睹着发生在农民身上的变化,与广大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可以说,长篇小说《创业史》凝聚了作家深刻的现实农村生活体验,建立于他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浓厚的经验基础之上。曾经西服革履的柳青,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陕西老汉”。在皇甫村十四年,《创业史》漫长而艰辛、专笃而坚韧的创作过程甚至像一部行为艺术作品,柳青的行为即使在当时也算是特立独行的——响应号召“深入生活”的作家很多,但是只有柳青愿让自己一家人十几年如一日地过着农民式的生活。“要想写作,就要生活,要想塑造英雄人物,就先塑造自己”——柳青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之所以这样说、这样做,皆源于柳青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柳青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记录下社会主义的壮阔图景,记录下人民群众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和社会主义带给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影片中柳青曾多次提到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他的书桌上和书柜里分别放着托尔斯泰的照片和他在托尔斯泰墓前的留影,他和初次见面的年轻姑娘马葳(后来成为他的妻子)谈及列宁关于“托尔斯泰是俄国思想革命的镜子”的论述,从这些情节中折射出柳青的内心深处希冀自己的创作也能像托尔斯泰那样,成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面镜子,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生社会主义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之上。著名文学批评家李健吾先生在论及柳青的小说时曾说:柳青的小说“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笨,很老实,很稳,像巴尔扎克的小说一样。”“像巴尔扎克”,这是一个小说家所得到的很高的赞誉,尤其是出自李健吾这样的批评家。
可见,柳青的创作对时代、生活和社会的反映是成功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火热场景,以及曲折发展的历程;同时,它也真实刻画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虽然没有达到托尔斯泰的水平,却是社会主义文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微地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本质特征。而影片《柳青》的创作过程,同样体现出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二为”方向。
凸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力量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恩格斯的一系列书信、文章,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阐述。同样,现实主义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创作方法。影片《柳青》从两个方面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行了展现:一是展现了柳青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二是影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展现了时代风貌和时代潮流中的广大人民群众,尤其塑造出了柳青这一有血有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柳青的创作过程也是一个扎根生活、研究生活、发掘生活、超越生活的过程,柳青从生活中获得细致微妙的感知,对所描写的一切烂熟于心。笔下的人物使他心醉神迷,他希望传达“生活的具体性”即“逼真”和“入情入理”;他追求“形象的能见度”,“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声调、每一个念头、每一缕心绪,都不苟且带过。”在《创业史》中,柳青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对农民的理解和对人世的体察放置于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的描述框架内,成功地塑造出一批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形象,这些“新人”形象既是时代精神的创造者,又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
正是这些“新人”形象,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物画廊,也正是这些“新人”形象,使社会主义文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艺术魅力和生命力。在《创业史》中,最突出的“新人”形象无疑就是梁生宝。柳青以极大的热情将这一“新人”“用互助组的示范作用,吸引、教育处于中间状态的梁三老汉们”,并最终带领全村农民走向合作社,开启共同富裕的新征程的“生活故事”讲述的极为生动而魅力十足。不可否认,无论是柳青还是《创业史》,都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以当下的视角反观过去,当初的合作化运动或许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完善,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那一切无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的摸索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教训。
从这个意义上看,柳青及其创作不啻为时代和历史提供了一份生动而鲜活的样本。影片《柳青》同样深谙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柳青的形象,也塑造出了以王家斌、董柄汉为代表的农民“新人”形象,以及刚刚步入新社会的各阶层农民群像。影片高度还原了共和国初创时期农村社会波澜壮阔的创业史,高度还原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价值观,普遍的所思所想,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无论是小说《创业史》还是电影《柳青》,都具有细致的细节叙写和地域文化特征。柳青作为艺术功底深厚的作家,他的描述文气充沛,形成了独特的深沉的表达力量。如曾经一度收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梁生宝买稻种”;如梁生宝同徐改霞感情细节描写;如郭世富卖粮……柳青的细节描写异常细致,也特别传神。同时,柳青在保留典雅细腻笔触的同时,也自由地使用着关中平原富含生活气息的方言俚语,极大保留了陕西乡间生活的本色。柳青格外注重叙事语言形式丰富的表达力,这也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突出的艺术特质。同样,电影《柳青》也十分重视通过细节表现人物、通过细节塑造人物性格。如前文举过的托尔斯泰对柳青创作的影响即是通过细节来完成的;再如为了成立互助组而召集的两次大会,会上村民们的表现;又如王家斌的父亲王三老汉与柳青的几次接触及其病危时将王家斌“托付”给柳青……可以说,细节“描写”是影片《柳青》的一大特色。影片画面中关中崇高壮美的山川大地,虽然镜头不多却极具地域色彩;皇甫村的麦田苞谷地在夕阳的掩映下欣欣向荣充满希望,一张美丽乡村希望田野的画卷尽收眼底。质朴而粗犷的方言口语获得了独特的气息韵味,其语言传神达意,有效地呈现出特定地域文化特质。影片最后柳青与女儿站在田地旁看日出,远处的农民已经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了……画面乡土气息浓厚,自然纯粹而美好。
柳青和《创业史》的启示
所有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都面临着“写(拍)什么”、“怎么写(拍)”的问题。“写(拍)什么”的前提在于“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好“写(拍)什么”和“怎么写(拍)”的问题。作为党培养的社会主义第一批文艺旗手,柳青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写作观,坚持为社会主义立传的使命担当,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坚定对党的信仰,牢记自己的初心,用自己的一生抒写了一段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陕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陕西的文脉一直在默默流淌,他们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当代陕西文脉的源头是柳青,后继者有路遥、贾平凹、陈忠实……影片最后有一段写路遥去看望柳青,用老式录音机录下柳青口述的创作经验,并在青年作家座谈会上播放,传递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思想的赓续不绝薪火相传。而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等作品,延续了柳青未竟的事业,抒写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创业史、中国农民的奋斗史。推而广之,不同历史时期的对党抱有坚定信仰的作家,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方向引领下,自觉融入人民群众之中,以生命体验的真切感受,凝结满腔热忱的希冀,抒发乐观坚定的理想信念,献出了对于社会主义历史变革的一曲曲由衷的赞歌。曾经导演纪录片《路遥》的陕西导演田波,以六年时光,不断打磨,不断深入,完成了电影《柳青》的创作。影片继承了柳青的精神,秉承着“先塑造好自己,才能塑造好作品”的可贵品质,践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
影片《柳青》塑造的以柳青为代表的第一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创造者与践行者,他们的创作与生活经历为当下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强调当代文艺工作承担的时代使命,要求文艺工作与时代同步伐,要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要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