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6版)
◎ 27位女导演贡献40余部过亿票房影片
今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从强势逆袭到超越《唐人街探案3》,再到票房超过50亿元,每一次票房新高,都给中国电影甚至世界电影留下了一个个惊叹号。
到了清明节小长假,电影市场再次迎来观影热潮。国家电影专资办数据显示,2021年清明档累计票房8.2亿元,创造了国内同档期票房纪录。位列票房前三的影片是《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战金刚》、《西游记之再世妖王》,前两部斩获了档期内八成票房。其中《我的姐姐》排片占比从上映首日的16.66%飙升至35.5%,是清明档的最大赢家,最终斩获8.6亿票房。
2021年春节档和清明档,《你好,李焕英》和《我的姐姐》的成功,证明了女性导演在创作优质作品的同时,也能够产生较大的票房号召力。
作为女性创作者讲述女性的故事有哪些优势?《我的姐姐》的导演殷若昕说:“女性身份和共情能力,女性对女性天然的感知,我觉得这是我们去创作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的优势。”
近年来,不少女性导演的作品都获得了观众的认可。2018年4月28日,刘若英的导演处女作《后来的我们》上映,力压同期的《幕后玩家》、《战神纪》等影片,拿下五一档票房冠军,并以13.61亿的最终票房成为当年女性导演作品的冠军。就在《后来的我们》上映后20天,苏伦执导的《超时空同居》“接棒”上映,最终实现票房约9亿。
薛晓路导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两部作品先后在2013年和2016年上映,票房分别为5.19亿、7.85亿,2019年与陈凯歌等多位导演联合执导的《我和我的祖国》拿下31亿多元的票房;李芳芳的《无问西东》于2018年1月公映,实现票房7.54亿;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2013年上映,斩获票房7.19亿,掀起大银幕的“青春风暴”;去年,姚婷婷的《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拿下5.05亿票房,为疫情后的市场恢复有效助力。
陈玉珊的《我的少女时代》(2015年上映,3.58亿)、郑芬芬的《快把我哥带走》(2018年上映,3.75亿)、吴君如的《妖铃铃》(2017年上映,3.63亿)、落落的《悲伤逆流成河》(2018年上映,票房3.56亿)等影片票房都超过3亿元。
此外,还有《一吻定情》、《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亲密敌人》、《杜拉拉升职记》、《一生一世》、《失孤》、《被偷走的那五年》、《闺蜜》、《谁的青春不迷茫》、《一夜惊喜》、《非常完美》、《万物生长》、《二次曝光》、《28岁未成年》、《傲娇与偏见》、《十八洞村》、《半个喜剧》(刘露与周申联合执导)、《临时同居》、《喜宝》等女导演的作品票房均超过1亿元。
梳理近年来女性导演的作品可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7位女性导演的40余部作品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第一次出现女性导演群体,其中比较活跃的女性导演有十多位,包括张暖忻、黄蜀芹、史蜀君、石晓华、王君正、陆小雅、鲍芝芳、王好为等。现在活跃的女导演,都在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她们对社会现实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女性视角让她们的表达更能呈现出温馨和温情,“当她们以女性导演的身份去执导作品,进行影像化表达时,显示出了不同于以往、不同于男性的较为独特的女性视角。”
不仅在市场层面表现出色,女导演的作品在各大电影节展也大放异彩,或赢得专业肯定。《十八洞村》获得了第1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女主角奖和优秀编剧奖,《超时空同居》获得优秀青年电影创作奖。同时,杨蕊的《金珠玛米》、张艾嘉的《相爱相亲》、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等进入本届提名或获奖。李芳芳则凭借《80’后》提名了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优秀新人导演等4个奖项。在纪录电影领域,也有女性电影人的身影。2009年,郝蕴凭《决战太原》荣获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在第十四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上,她的纪录电影《寻访马克思》亮相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去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导演了纪录电影《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
在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剧本奖、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获得“最佳原著剧本奖”的《我不是药神》的编剧韩家女认为,“女性导演的作品屡屡拿下中外电影节大奖,这与全球范围内女性自我意识的提高、社会地位的提升都有关系。”
知名导演许鞍华,早已年过七旬,但她依然奋战在导演第一线,而她的战绩也是有目共睹:13次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6次夺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她的作品《明月几时有》是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的最大赢家,共拿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音乐等5项大奖。去年,她更是获得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入围最佳影片的5部电影中,有3部是讲述女人的故事;而在入围最佳导演的5位导演中,有3位是女性导演。张艾嘉执导的《相爱相亲》获得包括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七项提名。而文晏执导的《嘉年华》不仅获得了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还入围了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薛晓路执导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在第3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第9届中美电影节、第4届中国影协杯、第5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等电影节展上,提名并斩获奖项30余个。而李玉执导的《观音山》拿下了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贡献奖。
◎ 观照现实,积极探索新类型
细数近来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其实大多都是观照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片,既有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变迁的宏观展现,也有对当下职场女性、情感生活的微观表达。
例如苗月执导的《十八洞村》、《大路朝天》,展现了湘西精准扶贫和四川公路建设的伟大成就,折射出时代发展与变迁,而其执导的《秀美人生》则撷取了黄文秀人生片段中的点滴细琐,记录了其甘于奉献、勤于努力、勇于拼搏、敢于投入的青春岁月。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聚焦当代职场女性的独立与自信,传递出积极的人生观;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系列,直击移民、代孕等社会热门话题,诠释了生活最本真的美好;李玉的《观音山》,真实地描述了小人物的生活百态,散发着独有的味道。此外赵薇的《致青春》、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姚婷婷的《谁的青春不迷茫》等,则通过一段段回忆,带领观众重温青春岁月的残酷与美好。
饶曙光认为,这些女性导演的作品展现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有女性独特的气质和表达,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女性导演的细腻和柔性,特别是细节的表达能够温暖人心。
当然,也有一些女性导演在题材、类型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例如李少红拍摄的战争题材影片《解放·终局营救》、陈力导演的《血战湘江》、李芳芳的年代史诗片《无问西东》、胡玫导演的历史传记片《孔子》、徐静蕾的悬疑片《绑架者》、吴君如的喜剧片《妖铃铃》、速达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等。
在李道新看来,武打片、战争片、悬疑片等各种类型片的创作,不应该缺乏女性视角。比如,陈力导演的《血战湘江》、《古田军号》,就为传统战争片“输入了新鲜血液”——相较传统战争片,《血战湘江》、《古田军号》在表达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理解方面,女性气质还是隐约可辨。
在题材选择上没有界限的女性电影人,既可以拍“大江东去”,也可以拍“小桥流水”。但相对于男性导演,女性的视角更为独特、手法更为细腻。
比如,赵薇在《致青春》片头运用了公主与水晶鞋的元素,薛晓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片尾设置了帝国大厦邂逅重逢的桥段,这种带有浪漫、梦幻色彩的剧情,是女性电影创作者的特点。即便是陈力的历史战争题材《血战湘江》,片中“将来活着要娶个漂亮媳妇儿”的表达,也带有女性导演的特征。“这种细腻情感的表达以及梦幻结局的设置,都是在男性导演作品中较难看到的。”《洋妞来我家》编剧、《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说。
苗月则认为,女性导演的优势在于思考问题的特殊角度,她回顾了自己在创作《十八洞村》的过程时,如何从一个女性导演的角度来诠释宏大的社会命题。
她说,女性导演好比一个母亲,经常会问一些“琐碎”的问题,她在采访中一直在研究到底谁在贫困、为什么贫困、贫困到什么程度、现有的政策如何帮助他们脱贫。在花垣县最贫困的一户家庭中,苗月深切了解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家徒四壁”,但她也看到了可能是这世界上最清凉的泉水,呼吸到了最纯净的空气。她认为,“主旋律电影进入到情感层面创作,那就好办多了”。她说:“《十八洞村》取得的成绩,得益于自己是一名女性导演,因为自然属性不会被社会属性‘屏蔽’,进入到情感层面去创作,需要细腻的心思,而这恰好是女性导演的自然属性。”
◎ 女导演为行业带来新鲜气息
“我敬你是条汉子”,这个调侃女性的段子用来形容女导演再贴切不过。这一称呼同时体现了女性导演对于作品整体性的把握,也体现出一定的阳刚气质。
饶曙光认为,中国女性的解放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女性导演想在男性处在主导地位的社会上突出重围,获得自己表达的空间。而在某些方面,女性导演也呈现出“女汉子”的特点,很多女性导演在作品中不仅仅体现出女性的特点,也有粗犷的气质。韩家女表示,从事影视业的女性有很多性格都比较强势,但又不失细致与耐心,在创作和制片的过程中比较能处理好和各方的关系。就她认识的编剧来说,对题材的选择以及创作习惯上并无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编剧甚至更容易沟通,更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片场,导演像是打仗的士兵,女性在现场的力量感不如男人强大。苗月内心也曾认为导演是男人的事情,但现在的时代,性别的东西逐渐被虚化掉,减少了自然属性的表达,这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她表示,在社会层面,男人和女人经历和感受到的是一样的,在创作上,男导演能想到的,女导演也一样可以。
《你好,李焕英》的导演贾玲曾说:“我对电影的理解实在是太浅薄了,只能靠真情实感去打动观众。”可真诚自有千钧之力。观众乐于见到贾玲这样的女导演,在导演世界中出类拔萃,占据一席之地。
除贾玲之外,这两年电影界也涌现不少女导演新力量,比如《我在时间尽头等你》的导演姚婷婷、《喜宝》的导演王丹阳、《第一次的离别》的导演王丽娜、《少女佳禾》的导演周笋、《明天会好的》的导演袁媛等。李道新认为,女性导演大量涌现也是正常现象,“女性在精神、投资等方面准备好之后,她们对电影的理解会为这一行业带来新鲜的气息,这也是女性导演崛起的原因。当然,中国电影的投资创作体系对于女性创作者的包容、信任和支持,在全球范围都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