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感人事迹创拍的电影《守岛人》即将上映。
影片选取王继才夫妇守岛生涯的经典片段和闪光瞬间,在守与走、得与失、苦与乐的矛盾纠结中,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继才夫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守岛就是守国”的家国情怀,不仅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经历,更将主人公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贯穿影片始终,对于激励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都深具心灵观照和精神滋养。
曾创作《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血战湘江》、《古田军号》的导演陈力此次将镜头聚焦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王继才夫妇,她表示,平凡的人物也可以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守岛人》的创作以“真”为核,希望把王继才夫妇的精神传递给当下的年轻人。而王继才的精神也如同灯塔一样,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照亮属于我们内心的那座岛。
◎ “下生活”像“走亲戚”
“因这份质朴的情感,才有了32年的坚守”
《中国电影报》:您第一次与王仕花见面是什么时候?当时她给您留下怎样的印象?
陈力:为了还原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主创团队多次前往开山岛采访采风、体验生活,与王仕花同吃同住,在细微之中体悟守岛人的心路历程。
2019年春节我第一次踏上开山岛采风,我对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有着敬畏之心,他们是时代楷模,感动了全中国。但那天上岛的时候,细雨蒙蒙,甚至还有一点冰雹,船距离码头还很远的时候,就看到码头有个瘦瘦小小的身影,一直在向我们招手,一下子就特别有亲切感。
船靠岸的时候,王仕花很熟练地拉起缆绳,一把把我拉到岸上。我当时感觉到她的手很粗糙,这样一个瘦小的身躯,一定经历了很多年的风风雨雨,才有了岁月的痕迹。
《中国电影报》:您每一次创作之前都会深入生活,这一次拍摄英模片,“下生活”有怎样的不同?
陈力:她给我讲述的,不是这32年有多么辛苦,反而都是他和王继才32年间共同经历的故事。比如老王喜欢听王仕花唱歌,他们一起在房顶上看星星。我突然觉得,他们对于这个岛,对于祖国的深情,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情,对于儿女、朋友、父母的感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最长的情”。
“下生活”之后,我几乎要忘了我是去准备拍电影的,与王仕花同吃同住,她的女儿大宝叫我干妈,已经有了很强烈的亲人的感觉。
回来后我就思考,拍英模电影,塑造一个时代楷模,必须要“下生活”,而且千万不能拍成不接地气的,否则观众总觉得这个人离我们很远。这也是我拍了这么多部电影以来,“下生活”第一次有这么深的感受,没有距离感,有一种“走亲戚”的感觉,临走时也依依不舍。
创作时我也在想,到底他们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什么?首先就是他们全家质朴的情感,更有他们32年的坚韧与坚守。也就是与王仕花第一次见面后,我就坚定不移地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好,把他们一家带给我的感受传递给观众。
《守岛人》近期正在全国点映,很多观众给我反馈,说自己观影过程中一直在流泪,但却不知道感动到底源自于哪里。
因为他们的情感就是质朴的。他们不是领袖,不是将领,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和故事。应该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如果你正在为这座岛而奋斗,就会有属于奋斗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能作为导演拍摄《守岛人》是我的荣幸,让我的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
◎ 蚊虫叮咬让化妆时间减半
“遇到这些演员,是我的幸运”
《中国电影报》:片中有很多片段天气恶劣,真实还原了开山岛的生活环境。这样的质感与效果是如何做到的?
陈力:我们在福建平潭“还原”了一座开山岛,拍戏过程中,海风最小也有5-6级,最大超过10级。我记得第一天开机的时候,就有9级风,没有任何人说要下岛,要很多人一起扶着机器才能拍摄。我们总说“用怎样怎样的精神来拍电影”,像是一句口号,但对于《守岛人》剧组来说,真的是用王继才的精神支撑着,拍摄着。
包括我们所有的演员,刘烨、宫哲、张一山,前期“下生活”之后,开拍前半个月都来到岛上,在烈日下暴晒,在暴风雨中摔打,特别是刘烨,有很多反反复复奔跑的戏份,他为了照顾机位拍摄,要精准量步子,数不清摔了多少回。
这是我见到过最感性的一个片场,所有人都沉浸在剧情里,很多场景拍摄时在场的人都哭了,所有人都好像注入了一种精神,在刮风下雨悬崖巨浪下,就连晕船的同志也一次次地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好像它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我认为,这个团队是能“打仗”的。
《中国电影报》:电影中,刘烨塑造了一个执着守念、情感丰富的人物形象,您如何评价他的表演?
陈力:很多观众看完后评论称,“王仕花嫁给王继才,挺幸福的”,“我也想找一个王继才一样的男人”。他们看电影的时候,已经感觉不到演员的存在,完全沉浸在刘烨塑造的角色里。
最开始拍摄时,刘烨化妆要两个半小时,到后来只需要一个小时,他的身上真的被蚊虫咬得“遍体鳞伤”,淤血、疤痕都是真实存在的了。
包括侯勇生病的戏份,呈现出一个人在弥留之际的状态,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一定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去揣摩,练习。还有宫哲,专门跑到多个妇产医院了解生孩子的过程,感受那种状态,作为一名女演员,她也到岛上暴晒,拍戏也不化妆,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当然还有让人尊敬的孙维民老师,哪怕是一个背身,给其他演员搭一个侧脸的戏,都亲自来演。全剧组的“艺德”都非常棒,如果不是这样的团队,我们根本不可能完成拍摄。
《中国电影报》:张一山已经与您合作了《血战湘江》、《古田军号》两部电影,在您的电影中,可以看到他的成长。您认为,张一山最大的变化是怎样的?
陈力:张一山是一个很有实力的青年演员,也是《守岛人》第一个定下来的演员,从《血战湘江》里的李天佑,《古田军号》里的林彪,再到《守岛人》中的小豆子,我看到他在表演上一点点成熟,也看到他逐渐的成熟。
这次的角色,时间跨度32年,我可以从张一山的眼神中看到岁月带给他的变化。拍摄现场,他一直主动提出要重拍,哪怕有一个字有了一点“京腔儿”,他都会要求补拍。
作为一名90后演员,张一山确实是年轻电影人的榜样,俯下身来、扎扎实实塑造人物,带给所有人正能量,我很佩服他这样的青年人。
◎ 用真诚传递真挚情感
“主旋律电影要用真诚,架构起与青年人心中的桥梁”
《中国电影报》:很多电影界专家认为,《守岛人》实现了英模人物电影的创新,您认为该片创新之处在哪?
陈力:把最“真”的内容呈现出来,就会打动人。“下生活”期间,我们和王继才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把最真的故事,最真的情感给予了我们,我们通过镜头、银幕,再把这份“真”传递给观众。
《守岛人》虽然有大量的雨雪、台风的戏份,但95%以上都是实拍,只有个别空镜是CG特效制作而成。这也是我希望传递的“真”,真实的场景、道具,真实的表演。
《中国电影报》:近些年,您一直在探索与年轻主流观众实现情感共鸣,拍摄年轻观众爱看的主旋律电影。在《守岛人》创作时,您有怎样的考量?
陈力:随着中国电影不断发展,尤其是主旋律电影在近几年的火热,激发起很多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主旋律电影,要用最精准的艺术手法,架构起与青年人心中的桥梁,把影片主题传递给年轻观众,而这种架构必须是真诚的,这是很关键的。
很多青年人看完《守岛人》,都说再也不谈“高富帅”这个词了,能够这样相守一生,就是最幸福的。
《中国电影报》:电影中的“闸火”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陈力:“闸火”在实际生活中,就是给渔民指引方向,让他们避免触礁,是灯塔的意思。从艺术展现的角度,王继才的精神也如同灯塔一样,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照亮属于我们内心的那座岛。
电影中说,“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不亏心”,电影里还说,“你守岛,我守你”。当两个人信仰一致的时候,就彼此相守,相守着对祖国的深情,对开山岛的深情,对彼此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