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是一部成色很不错的体育影片,与几年前的《破风》不同,它几乎没有预设体育技术壁垒,剧作着力之处也并不在赛场上的成绩突破,而在赛场下人生中,如何面对平庸琐屑的生活与自我。编剧、导演利用经典的艺术手段,较高质量的完成了一个Loser的精神画像,炖出一锅对症“小确丧”的“多巴胺鸡汤”。
隐喻Mataphor
聪明的电影工作者,都会为自己的故事主题找到一个非常视觉化的隐喻。《超越》的第一个镜头就精准点题,郝超越和吴添翼,躺在相邻的两条跑道上,简明清晰地图解了他们的关系,既是亲密战友,又是竞争对手。
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郝超越:“你知道百米最美妙的是什么?是枪响后,这世界只剩你和终点。”
吴添翼:“那终点之后,是什么呢?”
郝超越:“我他妈怎么知道?”
寥寥几句,将影片主题转化为一个可见、可感的视觉隐喻,贯穿于整部影片的始终,同时也将两个男主角的性格具体化。正值竞技状态巅峰的郝超越,眼中只有终点,而对终点之后,意指体育生涯结束之后的平淡人生,他毫不知晓也毫无准备。
而吴添翼作为郝超越的“迷弟”,他的体育生涯才刚刚开始,他眼里甚至都没看到终点,只看见前面跑着的郝超越的背影,他的人生梦想如此懵懂而稚嫩——永远跟着心爱的超越哥哥跑。从影片一开始,他此后的隐忧已经被编剧和导演埋设好了——当超越哥哥不跑了,我又为了什么继续跑下去?
片尾是一部影片的落点,也是一切意义、阐释的归处,《超越》片尾落笔在另一个视觉隐喻——烟花,璀璨不过几秒,便归于无边的暗夜与寂寞,然而终究在夜空中惊心动魄地闪耀,正如这群年华已逝的昔日赛场英豪,人生难得一回搏,奋力拼搏过,便不负青春、不负自己。
对比Contrast
对比,是很好用的艺术创作手段,又简单又有力量,《超越》就非常擅用对比——短与长,成与败,荣与辱……
郑恺用130斤和160斤的体重差,形象化了郝超越退役前后的十年巨变,圆肚肥臀的中年油腻感,叠加没脸没皮的生意场老油条感,与当年那个倨傲冷峻的追风少年形成的鲜明对比,锋利如刀。
最妙的对比当属长短对比,影片选择了所有运动中最短的一种,百米赛跑,优秀的选手挑战的就是跑进10秒。为了赛场上这不到10秒,多少人在我们看不到的赛场下付出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个10秒。10秒辉煌灿烂之后,30岁退役大限之后,漫漫的人生数十年,从零开始的他们,如何在并不擅长的生活中再赢佳绩,又或者如何面对此后无尽的下坡路?
《超越》揭开了职业竞技体育残忍的一角,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唯成绩论,全国观众的密集关注甚至谩骂、多年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职业伤痛与服药治疗的禁忌、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残酷现实……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么多奥运冠军,除了极少数人,退役之后都淡出我们的视线,偶尔还会有一些前奥运冠军贱卖昔日金牌的报道见诸报端。而他们作为奥运冠军已然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的职业体育人,更多的体校生、职业体育人,根本连名字就没机会留下,就泯然于众,或者如《超越》中所描述的那样,过着比普通人更艰难的日子。他们可曾质疑过自己曾经挥洒的汗水、咬牙的拼搏?
误导Misdirect
悬念与反转,是编导者留给观众的惊喜,而想营造出这种惊喜,便离不开成功的“误导”。《超越》从一开始竭力引导观众去认定郑恺扮演的是一个逃兵,而事实在接近尾声才揭晓,原来他从不是怯懦的逃兵,而是一个搏到尽的勇士。十年前,作为一名年近三十的职业短跑运动员,为了突破自我、提高成绩,他不惜出国,换教练,换起跑脚;为了赢,他押上了自己的所有。而十年后,转战商场,他依然是秉持着搏到尽的态度,然时运不济,非不战之罪。
“误导”导致的对人物的误解,被澄清后的反转效果是强大的,一个努力搏到尽的斗士的失败,显然比一个逃兵的失败,更具有高道德的悲剧性。笔者莫名想起了在甘肃白银越野赛中倒下的跑者黄关军,想起有网友为他写下这样的留言:他那么竭尽全力地奔跑,为什么依然逃不过人生的噩运。
同样的“误导”也发生在与郝超越形成镜像关系的另一男主角吴添翼身上,影片的前半段他被有意塑造成一个无忧的阳光男孩,而进入影片的后半段,我们才从“误导”的迷途中走出来,了解了这个人物的真相,原来他是一个从小罹患注意力障碍被孩子们欺负的特殊孩子,是郝超越、是跑道,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要说逃兵,他才是逃兵,他从不如意的生活逃到了跑道上,这样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更害怕面对“终点之后”真实的人生。
你以为的逃兵是勇士,你以为的勇士是逃兵,双向“误导”拧成了一种奇妙的绳扣结构——对称、镜像、环形,看似两结、实则一体。
类比Analogy
电影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如何让这个人的故事感染观众,当然是引发观众的共鸣。而所谓共鸣,从深层次来说,就是建立起一种类比关系。
《超越》讲的不是郝超越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体校一群人的故事。他们的命运交互映照、叠印、影响,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
百米赛场上,后浪一浪浪把前浪扑在沙滩上,郝超越十八岁的时候,超过了同队的大师哥成为百米赛场的王者。十年后,他眼见着后期之秀吴添翼成绩跟自己越来越接近,在不久后的一天就要超过自己。而又一个十年后,吴添翼也进入自己职业生涯的低谷,伤病、成绩停滞、精神压力纷至沓来。“再过五六年,你也会跟我一样”,郝超越一语成谶,这正是吴添翼最害怕的。他追着超越师兄的身影跑上跑道,全速冲向终点,可是终点之后是什么呢?看到了“终点之后就这样”的结局,他再也找不到奔跑的力量。
当郝超越说出“我不是输给你,我是输给了时间”,《超越》所讲述的故事甚至都已不局限于职业体育人这一群体,而触及到更广大的普通观众。
从这一终极意义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Loser,与时间的赛跑,此生总有一输。那我们此生的意义何在,拼搏的意义的何在,努力奔跑的意义何在?
《超越》用100分钟的迷惘,20分钟的振奋,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拼搏没有终点,生活就是一个百米,又一个百米。Keep Runing,直到最后。人生的意义,终究是要自己赋予的,至少此生我跑出过最好的自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要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那郝超越无疑是英雄主义,影片最后,四十岁的他,拖着160斤的肥硕身躯拼尽全力的奔跑时,借由最经典的电影手法——闪回、蒙太奇,他穿越回十八岁的赛场,时间固然衰老了我的身躯,却粉碎不了我拼搏的意志,也抹却不掉我奋斗的记忆——“愿你此生尽兴,不舍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