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中,一个失明的刺头儿子,一个外冷内热的暴躁父亲,二人在今年“父亲节”,联手上演了一出亲情大戏。终极预告结尾,“老爸,父亲节,我约你啊”的告白声,道出了该片的初衷——“父亲节”献给天下每位老爸的一份礼物。
“父子”这对东方社会中“最难搞”的关系,在今年的“父亲节”和解了。而电影中,作为父子纽带的马拉松运动也引燃了不少观众的奔跑热情。电影制片人阿顺觉得,无论拍摄过程多么坎坷,这片子,值了!
中国式父子关系
媒体人出身的阿顺,经历丰富,他当过编剧,曾是知名影评人,写过小说,后来去拍了话剧,还做过几部口碑不错儿童剧,前些年,正式进入电影制片人行列。
《了不起的老爸》是阿顺作为出品人、制片人登上大银幕的首部作品,唯一的遗憾,是自己的老爸没有机会走进影院观看影片了。去年5月,阿顺的父亲突发疾病过世。
2016年,阿顺的公司启动筹拍《了不起的老爸》,他没有正面跟父亲讲过电影内容,他一直不擅长跟父亲沟通,偶尔,他会发点影片宣传资料。他觉得,父亲对影片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
阿顺跟父亲的关系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前些年,他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道德绑架”,父亲打电话给他,话题总离不开催他结婚、生子。有一次,话说得狠,父亲脱口而出“你在北京一事无成”,阿顺说,“我还以为我是你的骄傲呢”。挂了电话,他一个人,蹲在路边,嚎啕大哭。
“如果我知道他去年会走,我肯定会早一点结婚生子。”阿顺顿了顿,“他真的不理解我”。阿顺把不想跟父亲直接说,又想对父亲表达的东西,装进了《了不起的老爸》的故事里,配上马拉松的运动元素,一场父子大戏准备就绪。
采访近千名马拉松爱好者
《了不起的老爸》做得认真。既然加了马拉松元素,阿顺就带着团队去采访马拉松爱好者,前前后后,有近千位马拉松跑者接受了他们的采访。
电影里,儿子的设定是个因病失明的少年,阿顺又带着团队跑去重庆特殊教育中心采访盲人,还找到了中国盲跑第一人了解盲跑细节。为了让电影里开出租的老爸更有生活气息,阿顺他们跟重庆不少出租车师傅打成一片。总归,目的只有一个,万物万事力求真实。
阿顺说,一次跑无锡马拉松的时候,他看到前面一个男生就要跑不动了,一旁的女孩边给男生打气边说,“赶紧跑,咱们可是花了钱来的。”阿顺把跑马拉松途中、采访途中发现的有趣瞬间加入电影,影片顿时充满了烟火气,“不夸张地说,我们电影基本上每个细节,都是来自于真人真事。”
《了不起的老爸》拍起来也是丝毫不含糊,阿顺透露,电影中的几场马拉松戏份,都是实地搭景拍摄,“我们搭了三场马拉松,拍了好几天,连续几天,现场都是1500人在拍摄”,他算了算,整部电影一共用了大约一万人次的群演。电影里唯一借用的马拉松场景,是一场重庆国际半程马拉松的现场,那个镜头在电影中只出现了0.5秒。
跑马拉松的人“都带着股劲儿”
阿顺说,他拍电影,是希望通过讲故事表达情感和态度。比如,《了不起的老爸》中讲的父子情。而运动,只是电影的元素和壳。
尽管如此,《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引发了不少观众对马拉松的热情,包括阿顺自己,以及影片导演周青元、编剧徐逸洲。
为了拍马拉松,阿顺自己先去跑了趟半马,15公里后,他就累到迈不动腿了,但冲过终点后,他又开始计划第二次奔跑了。周青元则是从一公里后就跑不动,到2018年跑下北京延庆森林半程马拉松。在他们的带动下,剧组里许多人跃跃欲试,好几个真的去跑了趟马拉松。
为什么是马拉松?除了第一次听到“跑神”陈盆斌100天跑了100个马拉松的传奇让他萌生拍电影的念头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体育运动都存在不同声音,只有马拉松,当跑者跑过,所有的人都在给他加油,即使是最后一名。”阿顺说,“那些跑马拉松的人,身上都带着种劲儿,他们的身体是自由的。”
电影上映前的多场路演让阿顺印象深刻,他没想到,《了不起的老爸》感染了那么多观众。有观众说,这部影片给了他们力量,也有对运动无感的观众,看完影片燃起了跑马拉松的兴趣,还有抑郁症患者感谢剧组说,这片子给了他活下去的动力。
现场,与观众站在一起的阿顺说,“我觉得,我们做这个片子值了。”